TechWeb編輯推薦:2005年到2010年的數據顯示,五年間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7.23%。在數字背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是快遞行業最大的推動力。按照淘寶公布的數字,2011年日均包裹量800萬單,全年包裹量接近30億單,為快遞行業提供了60%的訂單。
快速增長的市場吸引著眾多的參與者。有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快遞企業已經超過了一萬家,民營快遞企業數量龐大。但在增長速度驚人的同時,中國快遞業企業也正在經歷著“成長的煩惱”。
目前,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分為直營和加盟兩種,民營陣列里的順豐和宅急送是直營模式,而“四通一達”采取的則是加盟模式。在民企野蠻生長的年代,為了快速布點,許多快遞企業選擇了松散的加盟模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資金投入相對少,業務覆蓋和發展的速度快,可以迅速地占領市場。但加盟模式的明顯缺陷是各網點之間營收效益不均衡,導致地區間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一旦遇到問題,加盟形式形成的公司應對沖擊能力也較低。
雖然快遞業加盟門檻低,但是要賺錢并不容易。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近萬家快遞網點將快遞業拉進了價格戰的泥潭。
圓通快遞人士表示,2011年,僅員工與原料(包括運輸用油)成本相比2010年就增加了近50%,但最終毛利率僅維持在20%。據了解,傳統快遞業務的毛利一般能達到50%,但電商快遞的毛利往往只有20%至30%,關鍵是為了跑量。
中通加盟商稱,北京市市內快遞一般是8塊,快件量比較大的客戶最低能做到6塊。“一天發個幾十單上百單,那價格給他壓到最低,我少賺一點,為了保住這個客戶。”
在成本急升但價格上漲阻力較大的情況下,物流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2011年前三季度,物流企業收入利潤率為4.4%,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
這種低門檻、低價格的野蠻生長模式已經害了不少快遞企業,除了此次星晨急便的快速隕落,2010年2月,民營快遞巨頭DDS沒有熬到虎年春節,便因資金鏈斷裂一夜倒下。在它之前,曾經紅極一時的同城配送公司小紅馬,也在誕生10年后因不堪微利競爭而退出快遞市場。2011年四大國際快遞之一DHL也暫時撤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市場。
“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法則,快遞企業的倒閉與兼并重組是正常市場現象。美國前4家快遞企業占有95%的市場份額,我國有規模的快遞品牌超過20家,市場集中度較低,兼并重組和優勝劣汰已經展開。”徐勇說。
原文鏈接:《快遞企業7年來利潤率降至5% 寡頭時代或來臨》
推薦閱讀
TechWeb編輯推薦: 星晨急便鑫飛鴻停業風波又有新進展。記者獲悉,星晨急便鑫飛鴻于昨日下午在京召開股東大會。星晨急便鑫飛鴻CEO陳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有股東均已出席,會上針對債權債務、今后發展方向等問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314/4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