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編輯推薦:元旦、春節……年復一年,開年兩個最重要的節日又讓快遞業問題爆發:物件爆倉、送貨員疲于奔命,無法保證的服務質量與送貨速度。眼下,“快遞”再一次變成了客戶口中的“慢遞”。
出現上述情況,眾所周知的原因是電商的飛速發展,使得相應的物流需求量大增。然而,這個話題說了很久,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依然是縈繞在行業人士心頭的嚴峻課題。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快遞企業已經達到2000多家,分支機構更多達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運輸企業也涉足快遞業務。不過,即便經過近兩年來爆發式的發展,2011年全國人均快遞業務量仍不到3件(2011年前11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為23.4億件),總體貢獻也還占不到GDP的0.3%——這個數字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
“現在的中國快遞市場和美國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很像,個性化需求在增長,肯定會需要便捷靈活的快遞服務。”某知名投行詹姓資深投資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在這種爆炸性時期,行業會整合得很厲害,會經歷一個洗牌的過程。”
2011年6月,國家郵政局審議發布《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將積極爭取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促使5年內,培育出一批年收入超百億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事實上,早在《意見》出臺前,國內快遞業整合已開始走上快車道。“橫向的關聯產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已經開始。”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
記者了解獲悉,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正式和星晨急便快遞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前者為后者注資3000萬元,獲取一部分股份,在電子商務配送方面展開合作;2010年5月,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北方物流 (控股)有限公司與天天快遞創辦者詹氏兄弟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合資的方式重組天天快遞。在新的合資公司“海航天天快遞”中,海航集團控股60%,詹氏兄弟持股40%;不過,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馬云聯合郭臺銘,投資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收購業內排名第六的匯通快遞70%股權。
此外,近年來興起的網購市場,也為快遞業提供了新的投資動力。去年初,馬云就曾宣布阿里大物流戰略:未來兩年里,阿里將先期投資100億元,打造開放、分享的物流體系生態圈,為推動中國早日誕生全球領先的物流企業而努力。“未來十年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UPS。壞消息是,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公司一定不是今天排在前十名的。”馬云坦言。
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也曾公開透露,2011年,京東商城將繼續加大物流投資,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獲得的第3輪15億美元融資,也將幾乎全部投入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未來3年將投資50億~60億元進行物流建設。
“包括京東、當當、凡客等在內的自建配送的電子商務企業也有可能成為中國快遞業兼并重組的一支力量。”徐勇稱。
不過,關于中國快遞業的橫向并購,徐勇還指出其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就目前來看,并購與被并購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并沒有表現出來,無論是海航,還是百世,在并購后,對加盟商如何改造,發展思路以及經營架構上如何推動策略發展,顯然都還沒進入可操作層面。”徐勇個人認為,這說明橫向關聯企業對進入快遞業認識不足。
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213/3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