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 田愛麗 此前一直“名不正言不順”、迂回介入國內快遞業務的外資快遞企業有望在今年扭轉眼前的失意局面。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日前在國家郵政局2012年工作會議上透露,一些外資快遞企業已經遞交了快遞經營許可申請,目前郵政部門正在受理申請,我國將穩妥有序開放國內快遞市場。
“國務院已批準外資快遞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現在國家郵政局正會同快遞協會緊鑼密鼓地進行受理準入的準備工作。”近日,一位接近國家郵政總局的快遞業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業內流傳,預計第一張經營許可牌照最快今年6月之前就能下來。
記者了解獲悉,上月中旬,聯邦快遞首席運營官兼國際業務總裁鄧博華更訪華拜訪了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早前聯邦快遞、UPS均向國家郵政總局遞交申請。
今年上半年或有結果
根據2009年我國頒布實施的新《郵政法》規定,所有快遞公司必須獲得經營許可證才能經營,外資也不例外。同時,外資公司不得參與信件、文件類遞送業務。
這無疑捆住了國際快遞巨頭開拓國內快遞市場的手腳。UPS高層曾表示,該公司國內快件僅針對部分既有國際派送需求,也有中國國內快件需求的簽約客戶,但比例非常小。記者留意到,UPS早年曾盯上深圳DDS快遞,試圖采取迂回政策,擴大國內快遞業務,但最終沒有成功。聯邦快遞則依靠其所收購的在華合資伙伴大田快遞的網絡率先進入國內快遞業務,而DHL之前也曾聯手中外運收購了民營全一快遞,開展國內快遞業務。
目前,國內快遞市場總體來講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給快遞企業滿足市場需求帶來很大壓力。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在之前的“2011中國快遞論壇”上曾透露,國家郵政局正在著手研究向外資快遞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并計劃在近期向外資快遞企業發放快遞業務運營許可證,允許其運營包括“異地快遞”、“同城快遞”在內的多項快遞業務。
“今年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按照業內目前流傳的說法,今年6月份之前,很可能就會頒發第一張經營許可牌照。”接近國家郵政總局的快遞業人士表示。
外資快遞快樂并痛著
中國聯合市場調研網數據顯示,2010年外資快遞企業占國內快遞市場份額約為18%。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梁煥磊預測,當國內市場對外資放開后,其占有率應該會超過20%。開放快遞業務無疑將帶來市場競爭壓力,然而國內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暫時還不能判斷其未來將帶來多大的影響,因為畢竟在國內快遞領域,本土企業依然保持著鮮明的價格優勢。
我國目前快遞企業有上萬家,但截至目前,全國郵政管理部門共核準經營快遞業務企業7500家。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大部分本土民營快遞企業基本集中在業務量近60%、但收入占比不到50%的國內異地業務這個中低端市場。過度的競爭拉低了整個國內快遞業務的價格水平。
對外資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市場,如何掌握盈虧平衡節奏成為外資面臨的巨大難題。去年6月底,DHL就因中國國內快遞業務持續虧損最終甩賣三家中資快遞公司100%股份,退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即便開放國內快遞業務,外資企業也并不能短期內迅速壯大。”一家廣東快遞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對此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收購。然而本土快遞除順豐外,基本是加盟模式,這種松散的機構很容易令收購者陷入管理及價格體系的混亂。
“外資的做法一般是收購加盟點直營,但這勢必牽涉到收購后加盟公司人員安置。快遞業人才稀缺,但通常加盟商素質不高,對外資來說,這是又一道難題。”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213/3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