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毛利率和用戶規模 行業格局或為變化
有一些較真的消費者從體驗團購的第一刻起,就在質疑店家為什么要求團購者提前一到兩天預約。現在這些較真的消費者可以自我滿足一下,記者發現,從今年以來,國內各大團購網站中陸續出現了不少“無需預約”型的團購產品,拉手網、糯米網、美團網等首頁都打上了“無需預約”的標簽。解決用戶體驗問題,同時也提升團購網站的毛利率,業內人士認為“無需預約”可能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變化。
“無需預約”團購比例不斷增長
日前,記者在某團購網站上嘗試購買了某餐飲品牌的“無需預約”團購產品,發現其操作與普通團購大致相同,需用網銀或支付寶提前支付,并獲取購買成功的券碼,在購買成功后當即便可憑此入店消費。
位于北新涇的“主烤官”餐館店長丁先生告訴記者:“團購網站找我們推‘無需預約’團購后,我們并沒有什么猶豫就答應了,因為考慮到消費者往往是在逛街、約會等途中需要就餐,當他們發現我們這里當場就可以團購,就避免了選擇周邊的其他餐館。”
團800數據顯示,至2月底,全國范圍內在線銷售團購產品中,直接標明“無需預約”的占比達14.2%,呈明顯的增長態勢。“無需預約的比例還將逐漸升高。”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表示,如今消費者已不像團購興起之初那樣一味地沖動型搶購,正逐漸成為一種日常行為,因此消費體驗與折扣力度的均衡理性需求更高。
同時,不少團購網站去年已發現來自手機移動端訂購量不斷上升。“而手機端的特點就是移動性、即時性。用戶有更迫切的‘當即訂購當即使用’的意愿。”胡琛表示,在該大背景下,團購網站今年意識到“無需預約”的重要性,紛紛將其作為重點服務推出。
在收益和成本間尋找平衡
但“無需預約”并不會完全替代其他團購產品,也并不是在所有場景下都適用。消費者丁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碰到的情況:當她使用“無需預訂”團購就餐時,發現鄰桌食客點了相同的餐點,便提醒其也可馬上用手機上網團購。一旁的服務員急了:“團購得提前預訂的!”但當看到產品上的“無需預訂”時,對方只能接受了。
“這種場景的確是‘無需預約’會產生的新現象,因此對這種新嘗試,商家方面需衡量成本與收益,動態地進行調整。”胡琛表示。
事實上,不同性質的商家對待“無需預約”采取的方式有明顯不同。美團網市場部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當前‘無需預約’基本以本地生活服務為主,消費者選擇較多的還是餐飲類。”
一般而言,服務對人工資源要求越高的,就越需要提前預約。例如一些中高檔的按摩服務機構,就算全額消費也需要提前預約,原因是技師人數有限;而類似電影院這樣的商家,無論消費者是否提前預約,本身到現場都需排隊,因此影院進行“無需預約”團購沒有太大的負擔;而餐飲類店家則介于前兩者之間,其與人工的掛鉤盡管略寬松一些,但在其熱門時段,為保證服務質量仍需控制團購客人的比例。
對于餐館這類“無需預約”型團購中比較敏感的群體,胡琛認為:“原價消費的客源較足的知名餐館,在團購中要求提前預約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比較偏遠的餐館,可能比較接受用‘無需預約’來增加自己的優勢,拉攏消費者。”
“按下了帶來行業變化的按鈕”
記者還觀察到“無需預約”產品折扣率多在6-7折左右,而其他團購產品則平均在3-4折。胡琛認為,“無需預約”提高了商家的服務成本,價格提高有據可依,但未必會影響消費者接受度。
精明的商家還可以有“新的玩法”,借機推出不同折扣的團購產品,并與是否需要預約的權限進行組合。
因此,胡琛認為“無需預約”開啟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按鈕:“按下這個按鈕,意味著將來的團購行業格局可能產生一定的變化。”
毛利率過低是如今團購網站不得不面對的狀況,無需預約產品的大量出現可能有助于企業提升毛利率水平和用戶增長規模。“無需預約”提升了用戶體驗,對現場消費量的提升毋庸置疑,而由于折扣力度不再像以前壓得那么低了,避免了過多惡性價格競爭,網站與商家談及分成時的余地也有所放大,雙方從團購訂單中獲得的收益均可有所提升。
此外,一直以來,團購產品多集中在4折以下的區間,而商戶的會員卡服務,以及商家與微信合作推出的“掃二維碼獲優惠”功能則側重于8-9折的忠實用戶區間,市場上4-7折這一優惠區間存在一定的空間。因此,“無需預約”服務實際上幫助團購網站向這一區間滲透,將來在O2O市場中與“微信”等方式將產生微妙的競爭關系。
推薦閱讀
作為淘寶最知名的團購平臺,2011年是聚劃算的爆發年,而歷經反腐門之后,重新出臺的聚劃算團購服務競拍規則(俗稱“坑位費”)出臺至今就重創了不少中小商家。 據聚劃算官網顯示,其競拍時間為每天上午10:00-11:00,>>>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新推無需預約產品:手機即買即用漸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30318/26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