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團購導航網站團800近日公布《2012年中國團購市場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根據對國內十多家主流團購網站連續監測,2012年總成交額達213.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3%,全年總購買人次達到4.56億人,較2011年增長45%。
兩大利好成績在排除季節性因素外,主要是來自全年商戶開團期數的大幅增加和團購平均價格上漲。與2011年相比,商戶在售團單期數達到歷史新高的249.9萬期,較2011年增長3.7倍,同時團購產品的價格也在持續攀升,平均折扣由2010年的3.3折、2011年的3.6折漲至3.9折。
在長達一年的業務形態調整和精細化管理后,一部分團購網站已經于2012年底宣布實現了規模性贏利。而本地服務類團購產品的常態化也推動了團購自身走向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全新生機,并進而催生預約訂餐、會員卡優惠等多樣化的O2O創新。
專家指出,團購概念從2010年初進入國內,在過去的3年已走完第一階段的瘋狂,并以直接的便利深刻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不把它單獨割裂來看,而是寄望更長遠的未來,可以說它代表了自2000年第一輪互聯網狂潮后,互聯網與信息科技對社會民生的再一次革新推動。
全年業績成長近一倍 折扣力度不如以往
根據團800對國內主流團購網站的監測,2012年12月份國內團購的成交額為21.6億元達到歷史新高,而當月在售團單數量和購買人次兩項指標也首次達到36.7萬期和4412萬人,環比上漲23.9%和15.8%。
這是2012年全年中第二次月成交額超過21億元,也是連續三個月購買人次低于4000萬人后首次實現大逆轉。12月成績上漲與當月特殊環境有關,以《泰囧》為龍頭的賀歲電影大片極大程度的帶動了當月電影票房的火爆,也使得團購電影票漲幅異常明顯。
此外,歲末節日扎堆也推動了應景的其它團購消費,如餐飲、溫泉、滑雪等均較11月有大幅增長。
在團購業績呈現龍末翹尾的強勁勢頭同時,也必須清醒意識到除季節紅利因素外,2012年團購行業整體規模近一倍的成長,更大程度是來自團購站們對地面商戶的大量開墾和長期售賣。
它們在2012年紛紛縮減燒錢劇烈的品牌推廣預算,而是采取“提供更多團購選擇”的經營思路來大量拓展本地商戶,把它們都團購化、搬到頁面上去,以期最大化捕獲網民的團購消費可能。
據統計,2012年月度在售團單期數為20.8萬期,較2011年的4.5萬期漲幅劇烈。同時,為了改變長期低迷的毛利率,團購站們在這一年中將團購價格悄然提升,平均價格已升至3.9折,并通過推出一些5至8折的優惠套餐項目來整體提高自己的盈利空間。與此相對應的是,消費者們在2012年的團購心態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從搶購囤貨轉變為按需購買,這使得團購從沖動消費逐漸變為理性選擇。
團購網站、商家以及消費者的共同變化,使得國內團購行業演進到一種更為常態化的營銷模式。這也繼而導致消費者的團購行為發生了許多微妙轉變,一部分人甚至會在進入影院或者餐廳后才掏出手機查詢是否有可用的團購優惠并當場下單購買。
這也使得2012年的團購行業行至歲末,似乎看到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曙光。但需要指出的兩點隱憂是,團購行業在2013年的持續發展不可能再度依賴挖掘商戶開單的方法;如何找到特定時機再度拉升消費者團購參與度,才能打破月購買人次不超4000萬的魔咒。
三四線城市嶄露生機 中小團購站夾縫求生
2011年初,團購站們獲得充足的風險投資后紛紛跑馬圈地拓展地方城市,然而團購概念的普及尚需時日,不少團購站折戟而歸,品嘗到了超負荷擴張帶來的苦果,繼而在中小城市拓展上又放慢了速度。
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2012年中,正當各大團購網關閉分站采取收縮戰略時,團購在三四線城市又開始滋生流行。據團800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三四線城市總銷售額達到99.41億元,占總體量的46.5%,而同樣是這些城市,在2011年的市場規模占比僅有不到20%;
在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團購交易貢獻從28.3%下滑到22.9%,上海市場在這一年甚至略微領先了北京市場;而深圳、成都、武漢、西安、天津、重慶、杭州、南京8個二線城市對全國業績的貢獻占比從2011年的23.8%微降至22.5%。
面對一二線城市發展逐漸飽和的現狀,幾家全國型團購站再次開動走向地方的步伐,不過這一次它們可謂是有備而來并且異常謹慎,它們把這些城市視為隱藏的金礦,誰拿到更大份額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與大型團購網站攻城掠地相對比,地方團購網站可謂在過去一年的風雨飄搖中艱難前行,上演了一場“饑餓游戲”。沒有任何一家團購網站敢大幅提價,因為率先提價就可能將用戶拱手相送到對手的網站中去,收益進一步減少而加速死亡,這就導致陷入了長達半年的不穩定平衡中,而各家的現金儲備又在僵持中不停消耗。
一次次上演著博弈理論中的“囚徒困境”。與2011年8月超過5000家的高峰期相比,目前全國團購網站僅剩2000多家,而如果把其中指向淘寶網店的“類團購“網站再度剝除,恐怕在今年的春節后又會再次集體逃亡一批。
大型團購站因為彼此的競爭彼此壓制著對方的毛利空間,這讓許多中小團購站更失去了與商家談判的籌碼,從而被清出主賽場——它們在2012年集體涌向毛利高的垂直行業,比如婚紗攝影和周邊旅游,而實際在某個角度來看,它們已經與那些專做批發優惠的票務商角色分不清楚了。
最后的戰役尚未打響 前五大站優勢明顯
相較于Groupon在美國占近80%市場份額的一家獨大,2012年國內團購市場也呈現出集中化的趨勢。如果將2012年前十家團購站的座次與2011年相比,前十家一線團購站的規模優勢不斷加劇,2012年排名前十的團購站成交總額198.4億元,占全年團購成交額的92.8%。
而在2011年這個數字是87.6%。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不但前10家的名單出現了更替,2012年前五家團購網站的總和占比更是高達74.5%,2011年前5家總和占比則是55.8%。
金字塔尖的團購網站成交額不斷集中,“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甚至在2012年下半年在前后5家大型團購站間出現了月成交額1億至2億元的真空地帶。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錯過201314(愛你一生一世)沒關系,還有2013214(愛你一生愛一世)、2013520(愛你一生我愛你)……”近日有網友統計,2013年是個大吉大利年,一年里有8個這樣的“好日子”。網友們也紛紛吐槽:“情人節”太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2年團購行業成交額達214億元 年增長93%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30122/25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