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經歷了“千團大戰”后,依然能夠領跑團購市場的公司已經寥寥無幾。
1月8日,美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全年交易額突破55億元,其中僅12月份交易額就突破8億。充足的資本使得美團在全國“攻城拔寨”的團購大戰中,迅速獲得規模效益。美團網CEO王興向本報證實,公司已經實現了階段性盈利。
與此同時,已經停業的24券正式宣布關閉,這讓24券重啟或者轉賣徹底無望。24券創始人兼CEO杜一楠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投資方以我的離開為條件,并且不能作為股東身份存在。”
失落的“話語權”
1月6日,一位山西的原24券女職員,夜宿在北京一座居民樓內的樓道里。此事被媒體曝光后,再次吸引了外界對24券關注的目光。與此同時,來自江蘇24券分站的眾多離職員工對本報表示,公司拖欠商戶的錢至今還沒有償還,而這些資金是由負責牽頭的銷售人員抵付。
而一切的導火索都是以杜一楠為首的創業團隊和投資方的矛盾。
停業前,24券有將近300名員工,負債6000萬元,每月虧損200萬元。杜一楠表示,目前已經將公司全權交給投資方代表,不再過問24券事務。
追溯到去年10月,24券在其官方網站上以“全體24券人”的身份發表聲明,宣布因公司經營業務的重大調整,公司決定暫時進入一段時間的“長假期”。
從宣布停業到關閉的時間里,杜一楠找投資方積極斡旋,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我和資方的談判長達半年,甚至住到了投資方在上海的家中。”杜一楠說。
公開資料顯示,24券從創立至今獲得過六輪融資,總額共計5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美國偉高達、鼎輝創投、VOV等,KK所代表的投資方指的是馬來西亞的個人投資者Ken-neth Chang。
在巔峰時,24券曾擁有員工4500人,銷售規模做到行業前五。一位團購行業人士評價24券,前期學習拉手、團寶網瘋狂擴張燒錢,資本寒冬后續融資無望而資金鏈斷裂,更為重要的是主要投資方均沒有任何行業經驗。
對此,杜一楠承認,投資方沒有過行業經驗,也不能給出任何建議,在24券作出方向判斷的時候,不僅得不到投資方支持,還意圖讓他出局。
無獨有偶,去年年初,傳出“卷款跑路”的團寶網創始人任春雷在反思公司淪落時就認為,正是投資方的貪婪造成團寶網陷入絕境,“上半年拿錢去催動你加速擴張,下半年拿錢去要挾你,不裁員就不給錢”。
而唯一沖擊納斯達克上市未果的拉手網,也爆發了內訌及和資本方之間的矛盾。
上市失敗后,拉手網高管開始頻繁離職,業績一落千丈。中國電子商業研究中心公布的第三季度成交額中,拉手網以3.962億元滑落至第5。在公司內外高壓下,創始人吳波選擇離職。
拉手網可謂是金山江創投在團購領域的豪賭,首輪投資了拉手網496.67萬美元,B輪、C輪又相繼跟投,成為拉手網第一大股東,從而掌握話語權。在拉手經歷的風波中,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總是沖在最前面,儼然成為拉手的新聞發言人。他并未放棄拉手重啟IPO的希望,“需要等到合適的時機”。
缺了資本的供給,團購網站紛紛轉型或者倒閉。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第三季度團購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9月底,團購網站數量縮減至2919家,同比2011年減少42%,相當于每天有5.9個團購網站消失或者轉型。
“跳出來后,我已經不看好團購行業。”杜一楠表示,首先是商家的溢價能力有限,其次流量成本太高。“但是不排除在目前團購的基礎上有新的創新。”他說。
淪為產業大鱷的“手腳”
團購興起之初,迅速點燃了資本投資的熱情,而對于蜂擁而至的“熱錢”,創業者也迷失了方向。
據清科數據庫統計,2010年至今團購行業共發生43起投資事件,獲投總金額約為7.19億美元。其中,2010年共發生20筆投資,投資金額約為1.40億美元;2011年共發生15筆投資,投資金額約為5.34億美元。
時移勢易,2012年僅有3筆投資,總金額只有0.45億美元,其中F團完成了4000萬美元融資,而資金主要來自騰訊和Groupon的追加投資。
大浪淘沙之后,團購作為一種獨立的商業模式被逐步糾正,與產業資本結合,充當產業大鱷的“手”和“腳”進行布局,逐步得以確認。在這方面,無論是騰訊、阿里巴巴,還是Groupon、投資機構或者公司投資團購更傾向于圍繞自身業務進行戰略布局,便是例證。
目前國內團購企業主要分為三大類:以聚劃算、美團、拉手網為主的垂直團購網站;以大眾點評網、齊家網、糯米網為代表的依附于原有品牌上的團購業務;還有以團800、團友匯為代表的團購導航網站。
2012年12月25日,美國團購網站Bloomspot 3500萬美元出售給摩根大通。Bloomspot的商業模式是利用用戶信用卡數據,幫助商戶尋找最佳的交易對象。
而摩根大通正是看中了銀行掌握的商戶數據信息,將其運營能力與傳統企業的數據優勢結合起來。
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曾在2011年提出“中間頁戰略”,即實現服務鏈條較長的非標商務與百度用戶搜索行為的對接,實現流量變現。
基于這個戰略,百度相繼投資了在線旅游電商去哪兒、視頻網站愛奇藝、生活服務導購平臺愛樂活、家居團購網站齊家網。“百度不是投資電子商務,而是投資用戶搜索行為相關的產業布局。”齊家網CEO鄧華金表示。
美團網在2011年獲得阿里巴巴領投,北極光、華登國際及紅杉參投的5000萬美元。“美團是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重要的延伸。”王興認為。
騰訊除了自身布局團購業務QQ團購之外,也積極尋求對外投資。
美上市團購公司Groupon聯合騰訊投資成立高朋網,并在去年6月和騰訊投資的另一家團購網站F團合并。一位不愿具名的Groupon前員工告訴本報,Groupon來中國做團購時,曾接觸過多家互聯網公司,但最終看中了騰訊龐大的用戶流量,而騰訊則需要Groupon的團購經驗。
此外,互聯網巨頭新浪、搜狐、網易、盛大也都涉足了團購領域。“通過流量變現是它們踏入團購業務的直接動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伍惠婷)近日O2O行列尤為火爆的話題不外乎團購24券的長期關閉了。據1月10日消息,因管理層與資方矛盾長期關閉的團購網站24券復活無望,團購網站24券目前已正式關站,網站地址如今顯示的是無法找到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網站漸失獨立:淪為產業大鱷的“手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30122/25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