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金、流量匱乏的背景下,部分獨立團購企業轉而投靠亦敵亦友的“聚劃算”。
12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聚劃算事業群與窩窩商城、滿座網聯合宣布,窩窩和滿座在“淘寶生活”開設店鋪,并將城市生活服務接入“聚劃算”。這是繼高朋網、千品網之后,更多獨立團購網站決定投奔聚劃算。
乞食聚劃算,背后則是團購網站生存維艱。迄今三年,無一家網站盈利,團購鼻祖Groupon陷入低增長,低利潤率困境,股價從一年多前的高峰25美元跌至目前約2.6美元。
“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前五名團購網站占據團購市場大約70%-80%的市場份額,未能列入其中的團購網站生存堪憂。造血能力不足使一些團購網站經營壓力持續增大。
乞食“聚劃算”能解近憂,卻有遠慮。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認為,與聚劃算合作將會稀釋品牌,這對于曾經融得巨資、意欲獨立上市的團購網站等于放棄未來。
投奔聚劃算
今年10月,聚劃算分別與窩窩商城和滿座網正式開始系統層面對接,主要接入餐飲和電影票業務。“希望能夠在年底之前將合作正式達成”,窩窩商城副總裁韋京漢介紹。11月底,窩窩商城、滿座網在聚劃算火速上線,希望趕上“聚劃算123”的人氣。
合作前期,窩窩商城在聚劃算平臺上接入36個城市包括160款美食、22款休閑娛樂、15款電影、50款生活服務的商品。淘寶“滿座網”商鋪也接入了21個城市,總計292款生活服務商品。
韋京漢認為:“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聚劃算能從流量、用戶和廣告等方面幫助窩窩商城;窩窩團可提供2000人的地推服務團隊,幫助完善本地化生活服務。
聚劃算事業群總裁張宇接受采訪時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聚劃算累計上團產品7.8萬件,交易額達100多億元;聚劃算日均訪問UV為600多萬,日均銷售額達6000萬元以上。”龐大的流量和銷售額誘惑了獨立團購網站。
團購市場正節節下滑。根據團800統計,繼8月份團購成交額以21.1億元達到歷史新高之后,接下來兩個月都連續下降, 10月份的整體成交額為17.8億元。另據團800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0月,一半以上的團購少于17人購買,且一半以上的團購最終成交額不足1200元。
內外交困,團購網站需要平臺網站拓展用戶。今年以來在行業整合趨勢下,主流團購網站的利潤率有所提高,去年大約5%-8%,今年提高到8%-10%的水平,入駐平臺類電商,平臺方收取傭金2%,部分團購網站也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潤拓展用戶和流量。
最大的對手
業內人士擔憂,當窩窩、滿座等團購網站接入聚劃算,將“為他人做嫁衣裳”。
預計今年團購業成交額不足200億元,約為去年成交額的2倍,聚劃算占據半壁江山。張宇接受采訪時說道:“聚劃算將發力在線生活服務領域”。在聚劃算平臺上,實物團購與在線生活服務的比例大約為9:1,此比例恰與美團、拉手等團購網站相反。
聚劃算才是“團購公敵”,這讓更多團購網站則保持謹慎。記者從拉手網獲悉,“其暫時沒有和聚劃算合作的計劃。”美團網CEO王興表示“一切以官方聲明為準。”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美團、點評、拉手、糯米和窩窩團位列團購前五強,成交額超過2億元/月,除了窩窩團外都非常謹慎”。
由于對第三方平臺依賴性的加重,這也將使得自身發展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過于依賴第三方平臺生存的互聯網公司,第三方平臺一旦改變政策,往往都面臨著業績下滑、發展受阻的尷尬局面。依賴Facebook生存的Zynga就是鮮明的例子。
“乞食平臺”的模式也可能會繼續拖累團購網站的盈利步伐。目前中國領先的團購有望接近盈利平衡點。“約差1%-2%的利潤率”,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道。目前團購網站渠道運營費用大約占到毛利的4%-5%,人員、場地等內部成本大約占毛利的6%左右。按照這個比例,團購網站仍然無法實現盈利。
為實現盈利,換個角度就只能依靠提高毛利的方式,即:降低產品折扣。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用戶吸引力降低,交易額持續減少。
粗略估算,一家月收入2億元左右的團購網站,按照每個月虧損1%-2%的比例計算,每月大約虧損200萬-400萬元。對于一直燒錢的團購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上市仍然是領先團購網站的首要目標。胡琛認為:“凡是將獨立品牌放在優先銷售位置考量的企業,都會謹慎選擇與第三方平臺合作。”
推薦閱讀
知名演員李小冉以“二貨”自稱,《步步驚心》中的十四爺更是身體力行在微博大秀“二”的style。當下“二貨”以新的內涵,樂觀開朗、不拘小節等特性已成為風尚。正是貼近這一時尚潮流,并取其“12”“要二”的諧音,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乞食聚劃算:團購行業的“近憂遠慮”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21228/9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