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大家就明白了,“雙十一”的191億元不是一種數字,而是一場基于利益與喜好的文化變革。別說我胡扯,看看國際數據吧,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之后(排除農村,中國城鎮水平已接近或超過8000美元),消費就進入“吃喝玩樂”階段。有了收入支撐,又有“雙十一”這樣的消費體驗,更在于智能手機交易功能的普及,誰還能夠擋住以80后、90后為核心的中國消費者,把消費的主戰場遷移到網上?
更重要的是,接觸消費者的公共平臺正在走向成熟,這就是我說的電商四大營銷平臺:新浪微博成為社會公眾平臺(流量營銷),微信平臺成為朋友熟人平臺(關系營銷),百度、360平臺成為知識(信息=信任營銷)獲取平臺,天貓及各種細分的專業市場成為銷售平臺!
客戶購買的場所變了,傳播與銷售平臺變了,這對于那些行業巨頭是一場災難,但對于廣大的中小型成長企業,卻是大大的福音,為什么?我想用十個字來解釋:分化即進化,小眾即大眾!
不要相信什么整合,商業的本質是分化,即越來越朝著專業化,細分市場發展,任何一個產品,都需要無數種類型,這符合人性,因為人與人不一樣,就是社會的進化!所以,針對細分市場的小公司,一定會戰勝針對大眾市場的大公司,這是歷史的規律!這叫分化即進化。
懂得了這種規律,就懂了定制+電商對供應鏈的變革,核心在于對“分眾”,也就是“小眾”的經營,很多傳統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新浪、微信、百度或360,天貓或自建網絡銷售平臺,這就是著名的“長尾效應”,也叫“小眾即大眾”。
由此我們就懂了,過去的工業化巨頭,做的是大眾市場,擠死的是“小眾市場”,而新的戰斗,是大量的成長型企業,做“小眾市場”,從而擠死所謂的大眾市場。真正的巨頭是兼容大眾與小眾的平臺公司,如蘋果,如亞馬遜,如天貓,如物流公司。
推薦閱讀
12月14日午間消息,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在《IT時代周刊》第八屆CEO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團購行業已經全面進入移動時代,未來會給用戶帶來更為即時、便捷的使用體驗,為商家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營銷和售賣模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O2O:品牌是工業化的“騙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21228/8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