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KK與他的好友——參與過24券第一輪融資過程的M先生一起出現在新浪科技面前,擔任24券COO僅僅1個多月的KK剛剛被CEO杜一楠免職,并且被“趕”出公司,作為投資方的代表,KK覺得無奈是,他一直無法聯系上杜一楠,而雙方互相指責的郵件卻已廣泛流傳。
KK是誰?
說起這個40歲的馬來西亞男人與24券的淵源,需要先交代一下24券的投資方。24券有6個天使投資,一共進行了A、B、C、D1、D2、E六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國偉高達、鼎輝創投、VOV、新加坡投資、馬來西亞投資者,投資金額共計5000萬美元。
目前24券董事會共有5席,其中馬來西亞投資者2席、新加坡投資1席、創始人2席。
在杜一楠披露的郵件中,稱KK代表的是馬來西亞的投資方“成功集團”。KK強調有必要對外解釋清楚:在第一輪投資中,馬來西亞投資者為MOL(馬來西亞電子支付網站、今年6月收購社交網站Friendster),MOL是通過郵購和折扣出售商品公司Cosway的大股東,而Cosway母公司是成功集團。
而后續對24券的投資,實際上是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總裁陳志遠的個人行為。這個私人投資項目由成功集團董事Kenneth Chang負責。KK曾經在成功集團工作過,也是Kenneth多年的好友,在團購行業陷入困境的情況下,KK友情幫助好友來中國“救場”。
雖然KK并未詳細披露其過去的工作經歷,但他表示創業、運營他都曾經做過。今年4-6月期間,KK以顧問的方式,免費在中國幫助24券和高管團隊。
根據KK向新浪科技披露的郵件,5月杜一楠曾經向董事會群發過郵件,表達了希望KK全職加入24券的愿望。雖然KK坦言當時他因為“比較閑”被拉去做顧問,但全職做這樣一份工作并不是他的愿望,6-7月他依然在歐洲游玩,因為“40歲的男人需要想想未來的生活”。
在24券眾多輪投資里,后期一直主要投資的為陳志遠及新加坡投資,而到E輪第一筆400萬美元到賬后,陳志遠在24券的累計投資已經達到2000萬美元,成為24券第一大股東。
據KK描述,今年7月左右,幫老板打理投資的Kenneth和其他董事會成員認為,作為24券創始人的杜一楠已經不是很積極參與各種工作。他們非常擔心24券的運營情況,此時對KK加入24券的意愿更加強烈。
于是在好友的再三游說下,KK今年8月正式加盟24券出任COO。不過他依然認為僅僅是“友情幫助”,他給自己設定的工作期限僅為6個月,希望能很快幫24券走上正軌。
在KK擔任24券COO的時候,網上傳出24券創始人之一、原來擔任COO職務的彭雷離職。而據KK介紹的實際情況是,去年底彭雷就不再擔任COO職務,只負責研發不再負責運營,而原因是彭雷尋找到新的創業項目,對團購興趣也在降低。
雖然董事會盡力挽留彭雷,甚至想通過24券投資彭雷新項目的方式進行捆綁,但彭雷還是選擇離開。今年8月24券官方回應“彭雷離職”傳聞的說法是,“彭雷離開主營業務的關注,投入到新事業部發展之中”。
于是KK開始接手并不算太樂觀的24券運營。目前24券的狀況是,員工300多人,負債6000萬元,每月虧損200萬元(在不斷收窄),毛利能夠做到20%,Alexa綜合排名16000左右。
但這個COO并不好當。當他需要發工資和給商家結款時,出現了杜一楠“扣押”200萬元事件,KK感到頗為無奈。他向新浪科技展示了這幾天他打給杜一楠的電話,甚至委托彭雷去和杜一楠溝通,但始終無法聯系上在美國的杜一楠。KK從做顧問到正式入職,甚至還沒從24券拿過一分錢工資。
矛盾在哪?
按照雙方披露的郵件,杜一楠認為KK代表的投資方誤導稱其已經放棄24券,并指責投資方計劃借新投資方的進入“套空公司”,給創始人團隊和員工的期權等補償不合理。而讓KK代表的投資方氣憤的是,杜一楠隨意扣押200萬元款項,拒絕與投資人溝通,“完全失去信任”。
而導致這場矛盾的,是今年8月最新的E輪融資。據KK介紹,24券的資金情況非常艱難,已經完全沒有錢了,而基于已經持續投資、并且對中國互聯網的看好,KK代表的馬來西亞投資方陳志遠又向24券追加700萬美元投資。
目前第一筆400萬美元已經到賬,而第二筆300萬美元受到此次事件影響可能中止。
在拉手、窩窩上市受挫,無數團購網站倒閉的情況下,董事會一致認為,未來中國團購市場的玩家不超過2-3家,并且會出現大量的并購。在此種情況下,E輪融資中董事會與杜一楠代表的管理層開始做利益分配模型。
通常在創業公司的情況是,創始人擁有的是普通股,而不會擁有優先股,理由是創始人要與公司共同進退。一個公司要退出的話,最后退出的才是創業者,優先股是用來保證投資人的利益。
在感到杜一楠斗志不足的情況下,董事會拿出一套授予24券管理層優先股的方案,希望能夠激勵他們更好地進行創業。
據KK透露,在多輪融資過后,杜一楠普通股持股比例大概在8-12%左右。董事會給的激勵措施是,給予杜一楠8%的優先股、管理團隊2%的優先股。在普通股中,投資方收回投資成本獲得凈利的40%,也歸杜一楠所有。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目前所有投資金額為5000萬美元,如果最后24券只賣了2000萬美元,8%的優先股能夠給杜一楠帶來160萬美元(為了便于計算先刨去需要歸還的債務),管理團隊能收獲40萬美元,剩余1600萬美元歸投資方,但所有投資方都是血本無歸。
如果24券賣了1億美元,上述優先股中杜一楠所得為800萬美元,管理團隊為200萬美元,除去5000萬美元的投資,凈利是4000萬美元,這其中董事會愿意讓出40%凈利給杜一楠,加上杜一楠擁有的8-12%股份,其收入約能達到2400萬美元。
而據KK透露,這一分歧的焦點是,杜一楠對8%的優先股表示不滿,希望這一份額能夠達到25%。
問題是,每一輪融資都會有股權規定的法律文件,為何到了E輪有如此大的變動?根據新浪科技向另一創業公司高層咨詢,如果上一輪24券管理團隊還沒有優先股的情況下,這一輪投資方給的條件已經算相當“優越”。只是他也不能理解,一向追求回報的投資人怎么可能如此慷慨?
KK引述投資方的答案說,董事會認為此時有必要大幅度激勵創始團隊,讓出一部分利益比24券做垮了全部虧損要好。“杜一楠是法人代表、又是公司創始人,我們希望他能夠對創業有持續的激情。”
這看上去很美的條件,似乎總覺得哪里不夠真實。杜一楠在美國時期曾與新浪科技連線,他強調投資方給其和創始團隊的利益非常少,遠遠不像投資方說的那樣,“遠遠超出了我們承受的范圍”。
推薦閱讀
繼拉手網CEO被架空后,又現24券老板與資方對峙 團購行業進入寒冬之后,各方面的問題都開始暴露出來。繼上個月,拉手網創始人兼CEO吳波與投資方爆發矛盾被架空后,日前,24券創始人兼CEO杜一楠與其大股東投資方談判破>>>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20924/8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