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個餐飲團購單,想和朋友周末去試吃,致電商家卻被告知已經預約滿,第二天再次預約還是客滿。”對于很多參加團購的消費者,或許都遇到過預約難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在團購進入國內以來,以其實惠的價格,很快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這也讓很多餐飲類商家看到了新的商機,紛紛在各大團購網站推出團購單,而每單的購買人數,也從之前的上百人,迅速上升到上千人,每到用餐時間,那些推出團購單的商家都是門庭若市。
但這樣“熱銷”的背后,仍難掩目前團購的尷尬。一方面,對于商家而言,團購客戶短時間內的大量涌入,很容易擠占了原有時間段的常態客戶(非團購消費者)消費,商家的利潤反而出現了下降,在當前各項經營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甚至還有商家陷入“團購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而言,因為團購消費時間的一致性,除了出現上述的預約難問題外,還有消費者反映,團購網站的宣傳與實際消費時商家提供的服務不符,比如很多飯店團購的菜品和原價相比,量少了不少;還有商品或服務質量縮水、拒絕按照團購說明提供商品或服務,以次充好等等。
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指出,團購的出現,讓用戶能夠得到性價比很高的產品和服務,但也因為價格折扣大,所售賣的產品和服務,遠遠超過一些商家的承受力,遭遇“超售”的煩惱,最終影響到用戶的體驗,出現預約難、差別化待遇等。
對團購來說,消費者想要低價,而團購網站和商家又不能做虧本生意,如何在這其中找到平衡了?這個看起來很難的問題,實際上主要集中在,就是商家參團到底要賣什么?團購的本質是什么?
“餐飲企業要想增加收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餐廳的效率,也就是行業內所稱的‘翻臺率’,但是,就算是生意再好的餐廳,一天之中也有人多和人少的時段,我們的目標就是瞄準人少的時段,充分調動餐廳在這段時間的‘剩余服務能力’,通過網店進行促銷,提高翻臺率。”在窩窩商城董事長兼CEO徐茂棟看來,銷售“剩余服務能力”的本事,是生活服務類商家的重要競爭力。以餐飲、電影、美容等這些生活服務類商家,它們80%的成本是房租、水電、工資等,這些固定成本并不隨銷量增加而增加,因此,商家剩余服務能力的出售,完全可以打一個巨大折扣,因為來的錢都是凈利。“所以團購的本質是出售生活服務商家的剩余服務能力,但目前大多數團購網站,卻往往把自己定位成商品銷售平臺。”
正是在分析了商家的盈利訴求以及客流變化規律后,窩窩商城創新性地推出“促銷+分銷”的商業模式,在一些商家面臨經營空檔以及服務生產能力過剩時,窩窩商城能夠幫助它們進行營銷設計,包括改變菜品組合、分銷時間段等,吸引線上人群到店消費,調配生產能力避免人員和資源的浪費。比如作為高端餐飲品牌的俏江南,根據每月自身的銷售情況,設計出相應的套餐,并以折扣優惠的形式售賣,吸引了很多消費者購買。如今在與窩窩商城合作3個月后,俏江南的銷售額就已經突破1000萬元了。
在很多商家看來,窩窩商城的“分銷”模式,因為銷售的是它們剩余的生產服務能力,其折扣的價格不會擾亂原來的價格體系,這樣既能保證常態化銷售,又能擴大客流群體,自然利潤也能得到提升;同時,消費者按照團購券上的指定時間去消費,商家也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去接待,這樣也解決了團購預約難問題,保證了交付的確定性。
推薦閱讀
近日,團購導航網站團800公布7月中國團購市場統計報告。7月全國近49.8%的購買量由2.4%的熱門團購活動貢獻,購買人次低于30人的團購活動占總體的98%,用戶對團單的消費熱度分布極不均衡,呈現兩極分化。 截至7月底,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模式重構窩窩商城為團購植入分銷基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uangou/20120905/8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