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退役后面對無人管,無人理,這樣的退役生活,似問,還有人會用愿意用自己短暫青春來賭中國體育的未來么?編者希望,能有更多的部門去關心和關懷退役運動員的生活,并為提供他們一個合理的保障,只有這樣,中國體育才能更加穩定的向前發展。
當運動員告別獎牌、鮮花、掌聲,從曾經光鮮靚麗的舞臺上退下,頓時,光環不再,生活也逐漸跌入低谷,于是,如何去為運動員退役后提供保障成為更多人去關心的話題。
2003年6月,被譽為“亞洲第一力士”的舉重運動員才力在家中去世,年僅33歲,離開時,桌子上是一碗沒吃完的白菜湯和半瓶蝦醬。這位曾為中國體育和遼寧體育創造無數亞洲紀錄的大力士,在貧困中被疾病奪走了生命。直到這個消息被媒體曝光,運動員退役后的悲慘生活狀態,才被更多人去關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運動員在退役后的生活如此的不堪呢?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呢?
1. 急功近利,只要成績
一直以來,中國體育追成績,追名次,已經成為阻礙體育穩定發展的詬病,導致中國體育的某些項目上存在保障不足、經營慘淡的現狀。
僅從男女足比較,女足隊員很少引起外界的關注,只有在面臨國際大賽的情況下,或許才被人所提及。如今,女足后備力量不足,資金短缺,保障不足,讓女足隊員逐漸被人忘記。現在,踢球的女孩子已經越來越少,中國足協在叫囂讓女足重新煥發魅力的同時,是不是需要反思下如今女足的大環境?
窮,是中國女足面臨的最大問題,每年中國足協對女足的投入都少之又少,難以下咽的飯菜,低微的收入,中國女足遲早有一天,會因為貧窮而倒下。
在很多女足隊員退役后,找工作成了最大的難題。去省市體育學院、學校當體育老師是很多隊員的期望,但現在來看大多是奢望。前女足隊長王坤去年全運會后退役,可一年多來,她一直沒找到工作。沒人理、沒有人管,這就是女足退役隊員的悲慘現狀。如此說來,當女足昔日巔峰不在,退役后也就無人問津。
2.只要金牌,不要過程
只要金牌,不重過程,這樣一來,使很多教練在訓練中不尊重規律,高強度訓練,導致很多運動員在退役后,還要拖著病態的身體度日。傷病是每個運動員都是不可避免的話題.當運動員期間治療傷病都是國家出錢,而一旦退役,巨額的醫療費都將由運動員自己承擔.這樣不免讓退役隊員會產生厭倦情緒。
據了解,我國并沒有較為完善的運動員退役后妥善安置的相關政策,這就意味著一旦隊員沒有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退役后將毫無保障。目前,運動員退役后,原則上將運動員的關系直接送到當地人事局,關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成績名次較好的就由當地人事部門聯系工作,但目前處于市場經濟轉型期,加上運動員本身素質問題,尤其是一些冷門體育項目知道的人很少,運動員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難.政府機關進不去,企事業單位沒人要,只好在家待業。
由于生活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壓力,加上缺少社會關愛,一些退役運動員在心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對生活產生絕望.輝煌一時的馬家軍,退役后的運動員,除了王軍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數幾個在社會上名氣很大的隊員境遇不錯外,其他大部分都處在待業狀態. 所以類似于王丹丹擺地攤這樣事情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3.建立健全運動員保障機制
現在,退役運動員艱難的生存狀況,引起了國內相關人士的極大關注,他們一方面呼吁國家有關方面應盡快在運動員退役安置費,醫療保險,就業等方面出臺一些相關政策,解決這些退役運動員的實際困難,同時提出應改革現行專業化訓練體制,做好運動員的退役安置工作,
記讓運動員在將大好青春奉獻給體育事業的同時,也希望能到得到相應的保障。而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運動員老無所依、老無所養。
編者按:在中國,有太多的運動員為舉國體制奉獻著,也有不少人成為舉國體制的犧牲品,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背后,我們不禁要問,誰為運動員的青春買單?(王非)
推薦閱讀
劉菲(右)在自己的家中接受記者專訪 升國旗,奏國歌,鮮花,掌聲。在百姓眼中,運動員尤其是取得過世界冠軍的運動員身上永遠籠罩著一層光環,他們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追隨的榜樣。然而數月前著名舉重運動員才力的落魄而死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誰為運動員買單?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iyu/20101204/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