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美國跨欄名將約翰遜,日前宣布退役。在1996年成為奧運冠軍之后,約翰遜在賽場上又拼搏了14年,不談成績,僅是這一份堅持,便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現年26歲的悉尼奧運會雙人跳水冠軍桑雪,近來突然成為話題人物:她參加了一檔電視臺唱歌選秀節目,參賽的緣由被媒體定位成“籌錢救母”(其母患病,桑雪進軍娛樂圈是想為母親治病籌錢)。曾經的奧運冠軍、現在的悲情歌手,桑雪的“全新亮相”,讓人感受到的已不是娛樂,而是沉重。
踏進體育圈,每個人都有退役的一天。無論是約翰遜的苦苦堅持,還是桑雪的早早退出,都沒有對錯之分。即便是桑雪選擇在選秀節目中揚名、謀求在歌壇進一步發展,也是個人境遇、愛好等多方面因素使然,人們理應給予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只是約翰遜的最終退出和桑雪的再度揚名所帶來的社會效應還是略有差別:傷病多了、跑不動了,約翰遜讓人們想到了英雄末路的落寞與無奈;半紅不紫、借機炒作,桑雪讓人們看到了運動員轉型發展的艱辛與無助。
其實,無論是約翰遜的落寞,還是桑雪的悲情,都可以讓人切實感受到從事競技體育的殘酷。可以說,運動員吃的是“青春飯”,多年苦練之后,出成績的黃金期也就那么短短幾年。當傷病增多、運動成績下降,自然就要考慮退役的問題。即便是姚明、劉翔、郭晶晶、張怡寧這樣的大明星,最終還不是要考慮退役后的轉型問題。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3000至4000名運動員退役。傷病多、文化水平低、缺少基本的就業技能,使這些退役運動員大多成為就業大軍中的失意群體。雖然桑雪由體壇進軍歌壇并不具有普遍性,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退役運動員不同于賽場的另一個現實世界。
“運動飯”不能吃一輩子,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亟待轉變思路、轉變體制機制、轉變方式方法,這是現實的呼喚,更是發展的必須。
推薦閱讀
曾經有一塊純金的金牌擺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塊金牌說三個字: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爆料靠運動吃不了一輩子?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tiyu/20101204/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