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最初承諾,國誠金融最晚本周內要公布投資人提現方案。
但最新一份官方聲明似乎給承諾添加了一些變數:該公司管理層可能無法召集一次具備法律效力的股東大會,來制定解決兌付危機的決議。
目前,國誠金融處于限制提現的狀態。管理層此前多次在公告中承諾,只是暫時限制提現,并非清盤,會于9月30日前公布一個恢復提現的時間表。
不過,根據官網9月23日《致全體股東的公開信》,管理層想要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制定解決兌付危機的決議,但在全部三名股東當中,能確定參加股東大會的,只有一名,而其表決權不到具備法律效力規定的“半數以上”。
國誠金融解釋稱,根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股東會的會議決議必須經過半數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才具備法律效力。
該臨時股東大會能否順利召開,還無法確定。
國誠金融擠兌風波,算得上是《網貸管理暫行辦法》(又稱P2P新規)落地后最受關注的網貸平臺危機之一,究其原因,事件本身的爭議性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擠兌,一般是指大量投資人因為恐慌等因素,集體申請提現,致使平臺陷入流動性危機。
根據國誠金融的說法,之所以發生投資人擠兌,是因為投資人誤認為國誠金融同國陽財富為同一控制下企業,以及有人“教唆”投資人到辦公場所鬧事,陷公司于輿論當中,造成投資人恐慌。而這個“教唆者”就是國誠金融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溫征。
事發后,國誠金融管理層想要召開股東大會制定解決危機的相關決議,但大股東之一的聯合創始人、CEO王建章“請假”中,管理層在官網發公開信“懇請王建章盡快返回公司參加股東大會”。
一個被貼“教唆者”標簽的副董事長,一個被在職管理層暗示為“躲清閑”的CEO,這似乎是一個管理層內斗的劇情。
被貼“教唆者”標簽的副董事長
國誠金融事件最早得到比較廣泛地關注,是在8月底。
8月31日和9月1日兩天,這家總部位于上海的公司總部聚集了一批要賬人。在線上、線下理財平臺頻發兌付危機的2016年,這種情景大多會被外界聯想到運營危機、平臺崩盤、投資人上門討帳的劇情。
但事后根據國誠金融9月1日在官方論壇《國誠金融——告媒體和投資人書》中的說法,這些“鬧事”的人并非國誠金融的投資人,而是公司關聯方國陽財富的投資人,“他們聲稱因國陽財富出現問題找溫征要求兌付,而溫征卻告訴他們’國誠金融不還他們的錢’,才讓他們到國誠金融來鬧事”。
公告中的“溫征”正是國誠金融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溫征,他同時是理財平臺國陽財富的實際控制人和法人代表。國誠金融和國陽財富為關聯但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關系。
國誠金融稱,溫征為了“逃避(國陽財富兌付危機的)責任”,“欺騙投資人”,“教唆投資人來國誠金融鬧事”,實際上“國陽財富出現了兌付困難和國誠沒有關系”。
于此同時,一封顯示有溫征簽名的《致歉信/溫征:致國誠金融全體投資人》也于9月1日出現了國誠金融官網論壇上,致歉信中,溫征承認了“安排鬧事”,還使用了“教唆”、“逃避責任”、“顛倒黑白”形容自己。
兩方在前述聲明中的說法,似乎是在說“國誠金融不欠國陽控股錢”。但兩天后又被外界發現不是這么回事。
9月3日,國誠金融在官方論壇發布的《[真相]國誠投資人見面會解答疑問,澄清謠傳,重塑投資人信心》顯示,國誠金融董事長勞婕怡面對投資人的詢問,承認確實欠國陽財富1.09億。
“勞總客觀地說明國誠目前確實欠國陽1.09億,但是國陽其實也欠國誠6200萬元,早從15年開始,國誠就一直穩定地分批償還國陽欠款,一直到現在依然是這樣……”
勞婕怡,在國誠金融官網的團隊介紹資料中的頭銜為董事長(在9月23日《致全體股東的公開信》中的頭銜為執行董事),是三個創始人中目前唯一在職履責的高管。
“請假”中的CEO
國誠金融擠兌風波以來,CEO王建章一直未曾發聲。
據《投資者報》報道,王建章今年6月就提出了辭職,目前幾乎不在公司,但并未獲管理層批準。這一說法在9月23日的公告中得到了間接的證實。
國誠金融管理層9月23日在官網發布的《致全體股東的公開信》,將王建章的狀態定為“請假中”。實質上,公開信也算是給王建章一人看的。
原因是,國誠金融一共只有三個股東,執行董事(董事長)勞婕怡持股41%,目前在職履責,溫征持股39%,目前公安機關羈押(媒體稱國陽財富因非吸于9月23日被查封、高管被刑拘),沒有辦法履責,剩下唯一有可能履責的就是持股20%的王建章。
“為了保證股東會會議程序的合法性及決議的法律效力,迫切地懇請王建章回到公司參加此次臨時股東會。在此呼吁,懇請王建章盡快返回公司,及時履行股東的相應職責,與國誠金融一起共渡難關……”9月23日公開信稱。
對于王建章的出走,媒體報道中有說法是,因為內斗的結果。
“2006年畢業于長安大學,汽車運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近十年的大學從教經歷,上海第一財經《金融譯時代》欄目特邀評論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國培機構互聯網金融人才培訓講師……”國誠金融在官網中這樣介紹王建章。
補資金缺口的途徑
在解決資金缺口的途徑方面,9月23日的《致全體股東的公開信》似乎透露了一個方向:債轉股。
公開信稱,“為盡快恢復正常運營”,“迫切需要召回臨時股東會”,“為解決國誠金融線上投資人債權及A輪眾籌股權等重大事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決議”。
所謂的“A輪眾籌股權”,很可能是希望債權人可以將債權轉化為在國誠金融的股權。但該方案能否得到投資人同意還很難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30日,國誠金融曾透露某上海國資公司有意收購其70%股權,當時正在盡調,不過,如今國誠金融身處輿論中心,國資收購事宜恐怕兇多吉少。
擠兌、限制提現后,國誠金融不斷強調,只是臨時限制提現,非清盤解散,“公司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本完成兌付,只是需要債權到期和變現的時間”。換句話說,國誠金融打算過去這個擠兌的坎之后,繼續運營。
這個坎,或者說,資金缺口,有多大呢?
9月20日,國誠金融曾稱,擠兌以來,已兌付2016年8月22日至9月19日期間累計收到的1.2億元提現申請中的1億余元。
截至9月22日,國誠金融待收貸款4.5億元左右。其中普惠消息信貸標約2.46億元,上海房產抵押標約2億元,這些房產抵押標涉及111份房屋債權。(官網顯示國誠金融歷史總交易額約為53億元)。
國誠金融專注于消費金融與上海地區房產抵押貸,是上海國誠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旗下P2P網貸平臺,母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冊資金5000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投資人對9月30日公布恢復提現的方案十分期待,如果最終出現變數或者推遲,對投資人信心的打擊預計會很大,國誠金融后續的兌付工作也會承受更大壓力。(完)
推薦閱讀
距離網貸監管新規出臺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對于新規里的多項準入門檻,如ICP許可證、資金銀行存管、信息系統定級備案和等級測試等,互金行業從未停止過討論和學習。特別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30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