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新聞發布會暨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舉行,會上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報告2016》(下稱“報告”),“報告”主題為“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謝平擔任“報告”的總顧問。
據了解,這是博鰲亞洲論壇連續第三年設置互聯網金融分論壇,并發布年度互聯網金融行業報告,凸顯出國際對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關注。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報告”還發布了首期“中國金融互聯網化指數”,指數顯示中國金融互聯網化的成效已初步體現。
中國金融互聯網化指數為108.5 網貸影響積極
據介紹,首期“中國金融互聯網化指數”選取“融資”模塊作為切入點,衡量金融互聯網化在幫助更多資金短缺者獲得貸款、簡化貸款流程、降低貸款成本等方面發揮的作用。當指數等于100時,表示融資借貸的金融互聯網化與未互聯網化達成的效果一樣,即網絡貸款與線下貸款的表現相同。當指數大于100時,表示網絡貸款給融資借貸者帶來了更勝于線下貸款的積極影響;當指數低于100 時,則表示網絡貸款的表現不及線下貸款的表現。
“報告”通過指數形式得出了一個對網貸行業較為振奮的結論:中國金融互聯網化指數為108.5,這表明網絡貸款給融資借貸者帶來了更勝于線下貸款的積極影響,金融互聯網化的成效已初步體現。另外在細分指數中,易得指數為127.2,表明金融互聯網化最突出的貢獻在于其使融資借貸需求者能夠更容易、更便利、更簡單地獲得貸款資源。
此前,第三方金融研究機構銀率網發布的《2015年度360°銀行評測報告》顯示,P2P網貸等互聯網信貸產品快速崛起,其簡便、快捷、親民的申請方式讓借款人有了更多選擇,銀行在貸款方面的絕對優勢正在被新興的網絡借貸渠道蠶食。數據顯示,2015年個人向銀行申辦貸款量出現下滑,由17.8%下降到14.57%,降幅達3.23個百分點。除個人住房貸款逆市上漲之外,消費貸、車貸和個人經營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消費貸則由37.65%降至35.41%、車貸由19.3%降至17.62%、經營貸由13.87%降至11.73%。
國內知名網貸平臺安心貸分析師表示,相較于傳統銀行,P2P網貸具備便利性和可獲得性的融資優勢,P2P網貸也將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能夠更好的服務于傳統金融機構涉及不夠全面的實體經濟。
不過,該指數體系另外兩個細分指數也指出了網絡貸款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三個細分指數中,除了易得指數高于100以外,得益指數和可得指數均低于100的基準線。其中,可得指數為86.5,表明網絡貸款尚未普及,更多人、更多的貸款資源,仍然是通過線下貸款的方式獲取;得益指數為96.4,表明網絡貸款的貸款成本高于線下貸款。
謝平教授在論壇上分析認為,線下傳統銀行的利率基礎較低,而網絡貸款的利率是市場化波動的,而且缺乏征信體系的規范,違約率較高,所以風險定價比線下商業銀行高。
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 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金融監管也是本屆論壇和報告熱議的方向。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在報告中提出,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元年,中國人民銀行等10部委聯合發布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綱領性文件《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監管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肯定了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也定下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基調。
實際上應該從2014年算起,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大量涌現,其中則以P2P網貸作為典型代表。但都普遍具備規模小而分散、業務模式多樣的特征,這給監管理念的轉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對監管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報告”指出,我國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還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行業的準入門檻較低,監管標準不夠清晰;第二是監管導向仍然需要有效的傳導,監管的原則和方式有待進一步確認;第三是監管協同機制還沒有有效的運轉起來,監管技術亟待提升和完善。
不過總的來看,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了起來。自《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監管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后,《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等各項政策法規相繼發布,而且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即將在月底掛牌成立,《互聯網金融標準體系》和“信批規范”也將對外發布,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徹底結束“無監管、無標準、無門檻”的野蠻生長狀態。
對于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周文重表示,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不僅限于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與產品設計,還將在提升中國金融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推薦閱讀
想當初,在“萬寶之爭”中,王石稱萬科第一大股東必須是國資。連王石都有如此想法,平民百姓迷信國資系也就不足為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博鰲論壇熱議互聯網金融:網貸影響積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