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穿戴設備 【導讀】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與銀行同期理財產品相比,因具備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特征,而受到廣大投資者的追捧,但在P2P行業監管政策尚未真正落地的現狀下,互聯網票據理財市場也是亂象紛呈,風險事件頻發,投資者要想做好這一方面的投資理財,不僅需要關注產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學會風險辨識,但真正做到這點卻并不容易。
一、互聯網票據理財的誕生背景及發展原因
最早的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是新浪微財富平臺在2014年4月初推出,1元起投,年化收益率高達10%。但該平臺在推出這款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后就停止了此類業務。5月下旬,深圳票據寶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上線專門做互聯網票據的網站——票據寶。8月中旬,蘇寧云商正式上線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金銀貓票據。緊隨蘇寧云商之后,京東上線其互聯網票據產品——小銀票。繼余額寶大紅大紫之后,互聯網公司在金融領域的爭奪開始轉入票據市場。尤其是隨著蘇寧云商和京東兩大巨頭進場之后,互聯網票據理財市場更是迅速膨脹。
但真正讓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火起來的,卻是同年8月25日阿里金融推出的招財寶平臺,其中不僅有基金、保險等資產,也包括票據貸這樣的理財產品。票據貸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6%~6.5%,期限多為60至168天左右,產品認購起點千元不等,這款票據理財產品與銀行同期理財產品相比,因具備低風險、較高收益的投資特征,而廣受投資者歡迎,也因此,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聚集在了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上。
縱觀互聯網票據理財的成長歷程,其發展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于四點:首先,是因為互聯網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與銀行同期理財產品相比,本身具有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特征,從而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具備壯大的內生條件;其次,是由于在傳統票據業務中,銀行都傾向做大票業務,小票業務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而言,成本過高,不適合做,因此持有小票的企業難以找到小額票據的流通渠道,而互聯網互聯網票據理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第三,是由于擁有廣大用戶群體的互聯網公司涉足金融領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后,是由于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尚不完善,互聯網互聯網票據理財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創新形式,并未受到太大的政策制約,反而具有相對自由的宏觀生存環境。
二、巨大的互聯網票據理財市場催生了相對成熟的互聯網票據理財運作模式
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金融機構累計貼現票據規模75.2萬億元,在民間信貸市場中流轉的小額票據整體規模超過4萬億元,其中500萬面額以下的票據約有150萬億,P2P平臺作為消化渠道之一,目前的成交額約40億,可見互聯網票據理財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
巨大的互聯網票據理財發展前景,促進了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的出現,而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的發展,又催生了大量票據類理財平臺的誕生,并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相對成熟的業務運作模式。
目前在營的涉及票據類理財的P2P平臺近八百家,根據背景主要分以下三類:第一類是以阿里招財寶、京東小銀票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涉足互聯網票據理財市場;第二類是銀行系平臺,如平安銀行小票通、民生易貸(e票通);第三類是專營互聯網票據理財的P2P平臺,如金銀貓、票據寶、投儲在線等。
涉及互聯網票據理財業務的平臺雖多,其業務運作模式卻大同小異,概括來說,可分為票據質押型與票據貼現型兩種。
票據質押型,是指借款人以票據作為質押物,向中介機構借款,中介機構發布借款標的,從投資人處融資,到期借款人歸還本息,贖回票據。
這種模式與一般的P2P質押融資沒有本質差別,借款利率也與一般的網貸平臺利率相一致,可達到16%-18%,甚至更高。
票據質押型業務的興起,主要是基于借款方的短期資金需求與票據較長到期日的不匹配特性,如果借款人將票據直接去銀行貼現,將付出較高的貼現利率,同時周期較長,因此在借款利率和效率等方面的綜合比較下,一部分借款人更傾向采用票據質押來獲得資金。
票據貼現型,是指借款人將商業匯票質押給平臺,為規避法律風險,票據一般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或銀行托管,隨后平臺發布借款標的,投資人進行投標。
這種模式下,借款期限一般與票據剩余期限一致,且借款人不再贖回票據,借款標的到期后,由平臺或第三方托管機構直接到承兌行提示付款,用票款完成對投資人的還款。其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約在6%-8%之間,商業承兌匯票的貼現利率約在8%-12%之間。
目前在營的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多選擇票據貼現型的業務運營模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票據貼現型業務的理財投資門檻較低,人人皆可參與,如金銀貓和投儲在線-寶票贏家均為1元起投;二是因為它的投資期限更為靈活,借款期限一般與票據到期時間相一致,幾天到半年期不等,可滿足不同投資人群的投資理財需求。
三、相對成熟的互聯網票據理財運作模式,其潛在風險同樣不容小覷
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由于能滿足不同投資人群的投資理財需求,從而受到廣大P2P投資者的喜愛,一些比較不錯的票據類理財平臺標的,一經發布,往往便被秒搶。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潛在的風險同樣不容小覷。
從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的產品運營上看,主要分為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與商業承兌匯票的風險。
對于銀行承兌匯票而言,由于金融機構給出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約為6%,所以銀行承兌的票據貼現利率也基本維持這種水平(6%~7%),一旦銀行承兌匯票的收益率超過8%,說明理財平臺給出的利率已經超過了其直貼利率的一倍以上。短期內,平臺為了吸引人氣,會自掏腰包進行補貼,但這種補貼很難持續,一旦平臺現金流不足,便很容易引發道德風險。
對于商業承兌匯票而言,由于企業信用并不具有太大的公信力,所以在商業承兌匯票上的造假手段往往層出不窮,瑕疵票據、虛假票據、偽造票據等使人防不勝防,因此投資者需特別注意它的信用風險。
從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的業務形態上看,主要分為票據質押型業務風險與票據貼現型業務風險。
票據質押型業務風險,主要體現在票據質押前的確定、票據質押期間的管理與票據質押到期后的交付三大方面。
票據貼現型業務風險,主要體現在申請貼現人的資質、票據的交易背景、紙質票據的審查、貼現票據的放款記賬、貼現票據的到期兌付、貼現之后的票據管理六個方面。
四、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的風險辨識,看似簡單,其實并不容易
投資者要想辨識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的風險,從產品運營上看,非常簡單。這是因為,產品運營的風險直觀反映在投資回報率上。對于銀行承兌匯票而言,有一道投資收益率為8%的安全警戒線;對于商業承兌匯票而言,只要優先選擇以電子票據為投資標的的理財產品,風險便大大降低,因為比較而言,電子票據不易做假,方便查證,而紙質票據容易造假、克隆或多次質押,普通人很難分辨。
但從業務流程上看,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的風險辨識卻并不容易。
辨識票據質押業務的風險點:首先,對于票據質押前的確定,主要包括承兌行與客戶名單是否正確,票據審驗是否合格,票據是否可處置或者可置換,質押率的確定,質押融資期限與質押票據到期日的確定六個方面;其次,對于票據質押期間的管理,主要包括質押票據的安全管理方面;最后,對于票據質押到期后的交付,主要包括債務的履行是否完畢,質押審批流程是否合規以及交接手續是否完善三個方面。
辨識票據貼現業務的風險點:首先,對于貼現申請人的資質,需要考察申請人的身份、資信、償還能力等方面;其次,對于票據的交易背景,需要考察票據是否真實存在;第三,對于紙質票據的審查,需要考察票據的真偽,背書的連續性,簽章的有效性等方面;第四,對于貼現票據的放款記賬,需要考察審批手續是否齊全,貼現憑證是否填制規范,審批的貼現價格是否與信貸系統一致等方面;第五,對于貼現票據的到期兌付,需注意因銀行資金情況、匯票規范情況等因素制約而出現票據延遲兌付、止付、凍結等的可能性;最后,對于貼現之后的票據管理,需確定是否交接入庫,是否有專人保管,以及是否定期盤點與不定期抽查。
且不論風險辨查過程中的枯燥與繁瑣,單說平臺能否公布相關的詳細真實信息便尚未可知。事實上,很多平臺信息披露并不完整,透明度很低,投資者縱然掌握了風險辨識的方法,有時也是無東西可查。
退一步講,即使平臺公布了相關的真實詳細信息,其風險并不見得就相應降低,年初爆出的農行與中信銀行票據詐騙案便是佐證。一般而言,有銀行金融機構的信用背書,票據業務的風險已經極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農行票據詐騙案中,農行相關工作人員私挪票據回購貼現,然后將資金投入股市炒股;中信銀行票據詐騙案中,犯罪嫌疑人伙同銀行工作人員,偽造銀行存款單等文件,以虛假的質押擔保方式在銀行辦理存單質押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并在獲取承兌匯票后進行貼現。這些作案手法,金融機構本身尚且防不勝防,何況龍蛇混雜的P2P平臺。筆者相信類似的事件絕不是個例,金融機構中存在,P2P平臺中更有可能存在。所以投資者在做票據理財時,不僅需要特別注意平臺的運營與業務風險,同樣需注意平臺本身的內外部風險。
但要做到這點,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有相當大的難度。一方面,是因為平臺的內外部風險并非個人投資者所能衡量,另一方面,是因為風險的考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個人投資者即使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也不大可能消耗得起相應的精力時間。相對來說,機構投資者更具優勢,這是因為機構投資者不僅有專業的風險管控技術,也具備相應的人力與時間,對平臺的種種風險具有更精準的把控能力,所以往往能比個人投資者做得更好。(完)
楊立
中南大學管理學博士,星火錢包CEO。
企業還感興趣的話題 軟文發布 行車記錄儀 新三板 p2p網貸
推薦閱讀
去年年底,銀監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過去的幾個月里,P2P網貸監管備受關注,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票據理財:風險辨識不容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