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互聯網理財平臺大王理財在官網上公開發布下線信息,稱平臺將在2016年3月4日正式關閉,此后不會再有新的項目。據媒體報道,“網站投資人的本金及利息都已全部對付完畢”。
也就是說,大王理財實現了“全身而退”式的離場。據筆者了解,這是媒體報道中第一家“平穩退出”的網貸平臺,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更有不少人,還贊其為業界良心平臺。
對于大王理財全身而退背后的原因,也引發了諸多猜測。轉型的說法有之;當然也有喝倒彩的,“或跟平臺產品與監管不符有關”“關閉也就是意味著不是好平臺唄”……不一而足。
然而,筆者認為,無論大王理財是出于何種原因主動離場,對剛剛經歷了諸多平臺接連倒閉、跑路、被查,尤其是某寶、某大大事件之后的網貸行業而言,確實是略顯正能量的事件,其對投資者的負責任態度,值得肯定。當然,最為重要的是,這也折射出網貸行業已進入存量淘汰加速階段,行業已初涉調整轉型深水期。
監管意見稿以“負面清單”形式劃定了網貸平臺的業務邊界,明確“禁止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禁止從事股權眾籌、實物眾籌等業務”,也就是禁止網貸平臺混業經營;于是一些平臺開始在業務領域做出調整,有的甚至宣布去P2P化轉型做綜合理財平臺;意見稿也提出準許網貸平臺退出機制,并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因解散、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而終止的,應當在解散、被撤銷或破產前,妥善處理已撮合存續的借貸業務,清算事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而大王理財此處平穩退出,就與監管精神十分契合。
事實上,近期宣布停業的平臺并不在少數。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19家,環比下降1.83%。而新增問題平臺達74家,其中主動停業平臺數量就有32家。這也充分表明,網貸行業存量淘汰加速,行業調整已經在監管細則到來之前初涉深水期。
當然,監管意見稿的行業問診效果,早就有所表現。一則是隨著監管意見稿出臺后,多地祭出限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注冊登記“大招”,二則是地方監管指導意見也紛紛及時出臺,并呈現出收緊趨勢。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66家,環比下降了1.12%。最值得關注的是,在2015年12月P2P平臺數量的增速,出現了近2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環比下降了0.65%)。而2016年1月,這一負增長態勢繼續延續。
由此,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也將開始“一去不復返”,良幣優勢開始凸顯,行業整體發展開始也不斷向健康化靠近,體現得最為明顯的就在于平臺與銀行達成存管合作、與資本對接上。
近日,民生銀行存管準入門檻曝光,就讓不少業內人士也驚呼十分“苛刻”:要求平臺實繳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平臺實際控股股東為政府、大型國有國企、主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知名互聯網企業,或該平臺已獲得知名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最近三年未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等。此外,民生銀行還要求“如有監管要求,已按照監管政策完成審計備案。”
在此之前,就有諸多有關此的談論與猜測。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出于風險考量,并不會隨意降低門檻,除非未來監管政策更加完善之后,明確要求指定銀行要承擔存管的角色。這一次,民生銀行的門檻大曝光,也就從正面印證了此猜測。也就是說,不少經營不善的平臺,將來會過不了銀行存管這關,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什么目前真正與銀行對接上系統的平臺并不多。據盈燦咨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銀行、徽商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等20余家銀行涉足了P2P網貸平臺資金存管業務,80家平臺與之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約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3%。其中,共有10家平臺已對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真正實現了銀行資金存管,尚有70家平臺處于簽約-系統對接階段。
而在資本對接上,網貸行業也普遍缺乏發展資金。尤其是在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充分后,行業同質化競爭讓不少平臺在理財端開始“迷信”燒錢營銷,而在優質資產端的布局上卻一直跟不上理財端的發展。這都意味著行業已走到了決定未來格局的關鍵時刻。未來誰挖掘優質資產能力越強,誰就有可能贏得未來。然而,對于得益于行業初期政策紅利才發展起來的多數平臺,在行業目前普遍盈利能力弱的情況之下,除了發展資金緊缺外,獲取資源優勢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有不少在資源與渠道都有著先天優勢的特定產業的龍頭企業,也開始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先天就處于劣勢的網貸平臺,要想在未來中與之一較高下,靠一己之力想必就是件十分困難之事。
而借力資本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就更佳了!這是因為,上市公司一般有資源與產業優勢。何況,消費金融已經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目前最吸引人眼球的風口,尤其是隨著未來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消費對于經濟的貢獻率將日趨走高。據官方數據統計,2015年消費對于我國經濟的貢獻率已超過了60%。
2015年底至今,就有不少網貸平臺與資本聯姻就傳來喜訊。然而不難發現,這些平臺無一例外都是集聚潛力的“良幣”平臺。其中不乏曾經被StarVC投資的財加,借殼香港上市公司登陸香港主板,以及與香港上市公司達成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壹寶貸,壹寶貸未來很可能獲香港上市公司投資,不過投資方案與金額要在盡職調查之后才能確定。
由此可見,隨著網貸行業存量淘汰不斷加速,“良幣”優勢將更加凸顯,在銀行存管合作與對接資本上就更加有利。而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也必將會推動網貸行業整體發展向更加健康邁進。(完)
羅浩杰
壹寶貸總經理,廣東電子商務商會副會長、新浪財經智庫專家、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
推薦閱讀
今年的兩會還在繼續,關于P2P的相關議題的討論也還在繼續,如今的P2P行業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可見P2P行業能否健康穩定的發展,不僅牽著廣大投資人和從業者的心,也牽動著整個國家的神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貸行業提前步入轉型深水期 “良幣”平臺優勢開始凸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