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 網貸平臺才能獲得資本青睞
2016年第一季度即將過去,在這段時間里,不少網貸平臺都曬出再獲融資的喜訊,更有平臺憑借12.16億美元的靚麗成績,刷新了融資最高金額記錄。但在網貸行業洗牌期,不少投資者依然困惑,“獲得融資的網貸平臺就一定安全嗎”?今天,筆者就借此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指正。
平臺融資 初衷在于謀劃長遠發展
首先,筆者認為,網貸平臺想方設法吸引資本進入,并非僅限于迎合投資者對于平臺安全的考慮,而是立足于平臺長遠發展的戰略上。目前行業監管正日趨完善,網貸平臺之間的競爭由最初的“跑馬圈地”,升級為分高下的“持久戰”。也就是說,網貸平臺若想繼續發展壯大,就要早早謀劃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制定出規范發展的戰略版圖。
據筆者觀察,有這樣意識的平臺不在少數。然而,資金就成為了很多平臺想“放開拳腳”的掣肘。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資金端獲客成本水漲船高,已讓不少網貸平臺不堪重負。而擁抱監管,也讓用以謀劃自身發展大計的資金日趨捉緊。單是在解決與銀行達成存管、嚴格落實信息披露兩大方面的成本,就讓不少平臺吃不消。
“打鐵還需自身硬”,“發展困局還得資金解”。其實,諸多優質資本早就對前景大好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覬覦”已久。有些早就拿到了“船票”,上了互聯網金融這艘“豪艇”;而有些卻因為之前監管還沒有明晰,隔岸觀望的同時也急不可耐。
筆者認為,隨著如今網貸行業正加快步入正軌,會有更多資本主動向互聯網金融企業拋出橄欖枝,今年融資潮在互金行業中會刮得更猛。
不是“好苗子”獲資本青睞是奢望
當然,資本的“蓄勢待發”并不代表融資就能降臨到每一個網貸平臺的身上。筆者認為,不是“好苗子”的平臺,想獲得資本的青睞,將是個奢望。
資本是逐利的。無論是以風投、參股(控股),還是上市的方式實現融資,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當然,這并非是有意詆毀,只是借以說明,資本對于青睞的目標也是有選擇的:有發展前景、有盈利可得的對象才能被其看上。
如此看來,獲得資本的青睞,也就是平臺實力的一種“可觀”象征。畢竟這些平臺基本都走在了擁抱監管的前列,和規劃進度突出。單看行業性“大難題”——與銀行達成存管合作就可知,這些平臺都正在嚴格落實監管細則精神:有的已經實現銀行存管,有的正在對接當中,有的已進入簽約沖刺階段。鑒于監管細則設置了18個月過渡緩沖期,銀行存管系統開發與對接都是個復雜技術活,筆者認為,能真正與銀行對接資金存管業務的平臺,都是引領行業的標桿平臺,安全系統也就相對較高。
資本是活水 平臺合規化發展更順暢
資本,無論是境內的、境外的,還是以風投、參股(控股)、直接上市等方式注入網貸平臺,對于網貸平臺而言,就是一股活水,極大地釋放了平臺發展資金的瓶頸式束縛,也給平臺帶來了強大的品牌背書作用,平臺也將因此進入整體健康發展的新階段。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問津的投資者“門庭若市”,平臺獲客成本明顯降低。這是因為,資本一般都具有強大的品牌效應,得到資本青睞對于投資者而言,就是十分明晰的判斷依據,平臺的可信度也就在馬太效應之下,迅速攀高。
而在資本與投資者青睞雙重疊加之下,平臺的合規化發展之路,也將變得一路坦途。即使是擁抱監管成本高、消耗大,但這對于那些已經獲得資本青睞、坐擁成千上萬投資者關注的平臺,動力遠大于阻力。這些獲得資本青睞的平臺,無一例外是以實現上市作為短期目標。但需要強調的是,在目前的政策條件下,網貸行業的上市路程依然困難重重。除了登錄內地滬深兩市主板無望外,就連之前釋放出利好消息的新三板,目前也暫停了類金融企業掛牌。不過可喜的是,在海外或者香港上市相對就比較容易,不少海外或者香港上市公司就有意參股乃至控股內地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魚龍混雜的網貸行業洗牌期,投資者依然可以憑借“是否吸引資本進駐”來決定一個網貸平臺是否好平臺。(完)
羅浩杰
壹寶貸總經理,廣東電子商務商會副會長、新浪財經智庫專家、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
推薦閱讀
幾乎每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朋友都知道“非法集資”,這四個大字猶如一把利劍懸于頸上,我們如履薄冰地小心守住那條“紅線”。如今中小型互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獲得融資的網貸平臺就一定安全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