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已過,意味著春節已經到尾聲了,“北漂一族”們也陸續從全國各地返回“京城”,開始著手新一年的工作。故鄉歸來,閑暇之余大家的話匣子總是關不住。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除了故鄉見聞外,就是年終獎。畢竟,年終獎意味著辛苦奮斗一年的額外犒勞,大家彼此談談相互樂樂倒也是一件趣事。但據最近一項調查表示,而今“帝都”的年終獎日漸縮減,可謂一年不如一年,這使得“北漂一族”中的不少人提起年終獎便悲從心來。因此,對于2016年,他們已暗下決心要理財,只為了來年提到年終獎可以喜上眉梢。
理財,對“北漂一族”來講,雖說起來容易,可一旦做起來,你就會發現很難理清頭緒。以至于一些人連真正的理財是怎樣的都弄不明白。那怎樣才能算做你在理財呢?
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理財的目的。理財,就是要讓手中的財富實現增值。怎樣算是增值呢,就是假如,你手里有1000元,如何做才能將它變作1500元,或者2000元不等,總之就是最后到手的資金比實際本金多。如果你目前所做的事情能夠實現“財富增值”這一個目的,或者奔著這一目的去的,那就OK,證明你確實在理財。
接下來,我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否在理財?
理財 不是自欺欺人的“一省到底”
對“北漂一族”來講,為了在年終能夠擁有更多的財富,有人甚至給自己列了份“省錢清單”,他們一天到晚起早貪黑的拼命省錢,省交通費,省飯費,省娛樂費……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實現財富增值嗎?
試想,假如你月薪5000元,就算省到一分不花(盡管不可能,嚴重脫離現實),最終拿到的極大值無非只有5000元,登頂了。難不成,5000元月薪你還能省成6000元?因此,在理財的概念上,“北漂一族”切莫自欺欺人,將單一模式的“省”錢也認為是在理財。雖然,省一些交通費、飯費之類的可以讓到手的工資多留住一點,當然,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充其量只能叫做“省錢”或者“節約”,可以算作一種美好的樸素品德罷了。
理財 不是疲于奔命的“勤勞致富”
有些“北漂一族”選擇了能直觀看到資金增加的辦法:勤勞致富。他們試圖利用增加工作來賺取更多工資,甚至不惜犧牲周末和晚上休息時間進行“兼職”,從短時間來看,這樣的方式的確讓你到手的財富得到增加,但這些增加的財富依然屬于你靠工作所得的本金部分,我們依然看不到財富增值的部分。這只能戲謔的叫做你在“理人”,而不是“理財”。
職場有明白人講的好“雖然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須知,我們無非血肉之軀,人若經過長期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將是不可彌補的。而且拿身體健康做代價掙來的錢遲早也是要還回去的,甚至倒貼都完全有可能,比如送給醫院……此處省去300字。所以,通過疲于奔命式的做兼職來達到增加財富的目的非常不可取。
理財 讓錢為你“借機生財”就對了
“借雞生蛋”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談到理財,也是這個理。我們為何就不能讓錢“借機生財”呢?
一些有理財頭腦的“北漂一族”,他們并沒有像前兩種一樣盲目的選擇了不可取的辦法。而是利用在“帝都”賺取的工資,通過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力量,實現了最大化的財富增值。比如,不少人每月拿出工資的一部分,然后利用時下流行的P2P網貸平臺進行理財投資,而且也獲得了不小的收益。這,就是在理財。
春節歸來,遇到這么一位老兄,性子比較直,在問及他拿了多少年終獎時,直接來句:“切,都沒我在安心貸的收益多。”顯然,他借助P2P在理財。
“北漂一族”作為中國首都最為常見的群體,求生活品質,求能夠在北京扎根下去,求有夠多的Money承載夢想……
推薦閱讀
對于中國人而言,過了農歷春節就算是真正完成了辭舊迎新。而今伴隨著春節的遠去,資產端作為多數P2P風險事件的源頭,其質量的優劣甚至決定著P2P平臺的存活與否,在政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對號入座 你在“理人”還是“理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