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了07-12年的萌芽期望膨脹期,13-14年的野蠻增長期,2015年下半年開始,網貸行業逐步步入了低估泡沫化時期。特別是15年底連續發生的幾個“大平臺”被查事件,嚴重打擊了網貸投資者的信心,大小平臺的投資熱情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網貸行業也迎來了降薪潮。一時間,P2P行業似乎進入寒冬,各類平臺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大平臺如陸金所、紅嶺創投、翼龍貸等,或憑借背后的大集團撐腰增信,或憑借從業多年積累的人氣信念及公眾認可。即使在寒冬時節,似乎照樣聚攏人氣,穩步前行。而那些本來也無心好好經營,一開始就抱著“跑路”的心態進入行業的害群之馬在此種行業背景下跑路似乎變得更加心安理得,氣焰尤甚。最苦的恐怕要數那些真心實意的創業者,抱著一顆赤子之心,本想搭上“互聯網+”這趟便車普眾惠民順便成就自己,卻不料一路走來都戰戰兢兢,如履破冰。
去年的這個時候,網貸行業被一場“紅包大戰”所籠罩,各路資本對網貸行業抱著前所未有的熱情,紛紛涌入支撐平臺搶占用戶和投資者。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P2P行業發生融資案例約149起,總體融資規模至少188億人民幣。而根據某調查顯示,約有90%的P2P平臺的實際融資用途是廣告營銷及線上推廣,品牌及推廣是P2P平臺獲客的關鍵環節,由此可見資本對P2P平臺擴大體量的重要性。P2P平臺燒錢成風,一個客戶的營銷成本高達幾百甚至上千元,而且相當一部分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面對燒錢這事,大平臺是財大氣粗,揮金如土,神一樣的存在。而小平臺卻捉襟見肘,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融資,放在業務上的心思自然也相應變少。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和大平臺的競爭過程中帶來的資金壓力卻讓小平臺一直處在水深火熱,左右為難的境況。
到了今年,網貸行業監管新規出臺,行業事故不斷,P2P行業遇冷。行業燒錢現象有所緩解,但小平臺卻迎來了更加艱難的時期。行業中的害群之馬不斷出來擾亂市場,抹黑了自己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及其消極的影響。這幾天,鑫利源的奇葩跑路公告被媒體廣泛轉載:“本人劉永欣,老子今天在這高調宣布,鑫利源正式跑路,老子就是來騙錢的!有本事去抓我呀!”。按此前市場公布的官網數據,該平臺理財人數為1390人。“投資人排行榜”一覽中,金額最多的一位投資者,投入了8.24萬元。同時,鑫利源平臺的成功借款總額為350萬元,平臺借款人數為20人,年利率從8.88%到18%不等。如此囂張的跑路公告完全顛覆了人們的三觀,恐怕再沒有哪個行業遭遇過如此不堪和戲謔性的丑化。第三方平臺網貸之家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網貸行業運營平臺達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1020家,絕對增量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2015年全年問題平臺亦達到896家,是2014年275家問題平臺的3.26倍。
一時間行業悲觀情緒再度蔓延。不少人將P2P行業和幾年前的團購行業進行對比,表示其最終結果擺脫不了繁華落盡之后最后只剩少數幾家寡頭存活的命運。沒錢沒背景辛苦耕耘的小平臺再次被推倒風口浪尖,專家對小平臺的持續經營能力質疑,投資者自然也心里打鼓,紛紛轉投大平臺。小平臺好不容易和神一樣的對手爭來的客戶,隨著行業被豬一樣的隊友抹黑,又紛紛棄小平臺而去。小平臺面臨生死考驗。
一邊是神一樣的對手,一邊是豬一樣的隊友,P2P行業錯綜復雜的環境讓小平臺的成長之路無比艱辛。小平臺的出路在哪?是該抱團取暖,還是堅持獨立奮斗?這或許這是擺在平臺經營者面前的頭號難題。
推薦閱讀
據財經網報道,籌備已久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近日取得實質性進展,確定將于2月底在上海掛牌成立,拍拍貸等9家P2P平臺成為首批發起會員單位。 據了解,互聯網金融協會屬于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神一樣的對手,豬一樣的隊友!2016年小平臺該如何自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