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談論財富管理,首先要把概念統一起來,我個人理解是以客戶的財務需求為核心,圍繞財務需求,將客戶的資產、負債以及維持正常指出收入的流動性要求在不同的階段提供一攬子的組合金融服務,最終實現風險分散和財富增值或保值。
2015年年底,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已經超過佰億規模,信托,銀行理財,保險,公募,私募,資管,三方財富機構等層出不窮,但是財富管理的特性是統一的。
首先,財富管理具有高度的定制私密性,每一個個人,家庭或客戶其資產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流動性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個性化的財富管理對服務機構的要求非常高,一對一,私密,代表了這一特性的門檻。
其次,專業性,根據不同客戶的財務需求,為客戶找到滿足其需求的資產或投資產品,保障未來的收益實現需要具備專業的金融行業知識和豐富的金融產品儲備,這一特性又構筑了一個行業門檻。
2003年以來,中國的金融資產總量超過了200萬億,2016年居民存款,單位存款超過100萬億,意味著個人可投資財產體量巨大,從2000年以后開始的房產投資到各種商品熱炒(郵票,藝術品,茶葉,木制品,比特幣,貴金屬等),財富管理市場成長的空間非常大,股票投資,債權投資總額不足整體可投資額的20%,早期市場分散,雜亂無章,反而給予這個行業極大的機會。
無論從十八大的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收入的目標,還是從供給側改革增加供給擴大需求,未來到2020年,如果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5年的高速發展期,已經到來了。
那么互聯網金融的財富管理項目和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是否一致,是否能夠乘著順風車快速發展呢?首先有以下的問題:
第一,與傳統互聯網產業不同,中國中產階級和富裕階層地域分布集中,主要在沿海地區,北京,上海,廣州,浙江,江蘇,福建六省覆蓋全國高凈值人口總數超過55%。互聯網經濟過去強調長尾理論,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大量的長尾用戶獲取,再彎道超車,但是財富管理的高凈值人群卻需要集中資源開發,獲客成本成為很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掌握著賬戶級的高凈值用戶數據,雖然現在各個銀行和的客戶經理對高凈值用戶的服務覆蓋還很不全也不好,但是互聯網財富管理項目進入這個領域同樣面臨激烈的競爭。
第二,正如前面談到的財富管理的特性,定制私密化的特性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又增加了運營成本,首先,一方面,要求系統的絕對安全穩定,其次要求對每一個用戶都要通過足夠多的信息獲取手段和授權,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將用戶的畫像和需求了解的足夠清楚,再根據用戶接受的方案配置相關的金融資產,又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公司需要建立穩定,安全,全面的金融資產供應方。
第三,財富管理專業化的特性對互聯網金融的人力成本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對合作金融機構的產品風控,關系維護需要專業的人才,另一方面對客戶在服務時也要提供專業高端的金融服務,因此,單純只有互聯網資源的項目往往在這個地方會跌個大跟頭。
由于財富管理的種種特性,很多投資人在看這個領域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疑問,在互聯網端的財富管理還有沒有機會,我想,結果是肯定的,一定有機會。
第一,面對受眾的集中程度,選擇垂直的覆蓋這類受眾的渠道,去直接與這類客戶發生聯系,社交網絡和垂直媒體的發展已經為互聯網財富管理項目提供了天然的契機。用這方面資源能夠低成本獲客的團隊首先贏了第一步,但這條路也是一條一路坑的路,需要有豐富的運營資源。
第二,擁有專業的財富管理從業團隊和互聯網團隊的項目,是這個行業的基本門檻,首先是金融行業的風險管理,再是財富管理方案,還有金融資產資源,其次是互聯網團隊根據合規性做出產品體驗足夠好的產品,這幾點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中能夠非常清晰的看出團隊的專業程度。比如資產的價格,風控的措施,互聯網產品的使用和體驗。對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研究也要足夠的重視。
第三,創新的基因,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很多互聯網財富管理項目都是線下出生,根本不理解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以及數據管理,分析,人工智能到底可以為這個行業帶來什么,或者說他不相信這些能夠真的改變什么,只是覺得互聯網只是一個基礎的工具,過去線下簽署協議,未來用了線上更方便,沒錯,互聯網的價值就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復雜度,提高交易集中度,但是,如果不能做出在技術方向上的產品規劃和真實的努力做出產品和嘗試,我相信最后走不了太遠。
到底是最后會怎么樣,只要五年,我們拭目以待。(完)
文/朱漢文
九信金融戰略發展總監,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具有多年供應鏈管理經驗。
推薦閱讀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典故: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他的同學子張和子夏哪個更賢明一些。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常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子貢又問,子張能超過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財富管理沒機會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