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消息,互聯網金融平臺短融網宣布完成3.9億元B輪融資,有A股上市公司背景的輔仁集團投資,此輪融資后,短融網估計近10億元,輔仁集團成短融網第一大股東。臨近下班的時候,這條消息轟炸了筆者的朋友圈。本著閑來無事的心態,來給大家聊聊這個事情。
聊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公司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回味。
1、中新網2015年6月11日電,短融網在京召開發布會,宣布成立總規模為1億元的債權劣后基金用于平臺流動性備付和投資者保障,也是行業首例采用此類基金保障投資者權益。同時短融網還宣布與全球四大著名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達成合作,推進平臺財務賬目的規范化和透明化建設,共同打造“銀行級賬目體系”。
利用四大之一的普華永道推出“銀行級賬目”概念,這個逼裝得給滿分,雖然逼裝得好可是從后面的運營效果來看在短期這個逼并沒有起什么卵用。
2、2015年12月狀告融360,掀開互金行業平臺與評級機構第一案,一時間風起云涌,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平臺開始浮出水面,成交量節節升高。
事件營銷,用撕逼博眼球尋出位,在網貸行業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過引發關注還得歸功于第一案。
3、2016年1月,融資3.9億估值10億,拋出另類銀行概念,引領行業幾百年。
打造概念,我們是銀行,去P2P身份。
對以上事件進行簡單評論:從大事件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1、這也許是很多平臺運營的通病,總想做一個大事件讓自己一炮而紅。注冊用戶數、成交量,入資,ROI節節高。
2、造概念,講故事的高手,從最初的銀行級賬目到現在的另類銀行,引用該平臺高管的言論就是:銀行不愿意或者不能做的借貸市場,因為不能滿足銀行的標準,所以稱其為另類資產,而這些另類資產中并非全是劣質資產,而短融就是從里面篩選資產出來進行短融。嗯,果真資產如其名真短融也,還有次級債就次級債非要搞一個另類資產這跟A2P,P2XXXX有什么區別。沒有故事就別講,不能裝的逼別裝。
3、估值10億,錢多人傻?筆者查詢了該平臺2015年的數據,15年成交額3.7億,平臺標的多億車、房、企業貸為主。因此問題就來了
其一、資產上面并沒有所謂的創新,還是做得民間金融這一套,基本無創新;
其二、按照注冊認證到綁卡的用戶數估值,每個按照100塊算,好像有些機構還會對用戶數優先打5折折算,因為它知道你會刷數據,好像距離10億遙遙無期;
其三、根據該網站自己統計的數據顯示:其二押車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占比約為60.4%,筆者當投資人這么多年重來沒有看到哪個平臺敢于把二押車做這么大的,至于理由是什么,這里不想深究,不懂的請自行腦補。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從數據、從價值、從創新的角度來看筆者并不認為該平臺有任何值10億的地方,那么為什么估值10億呢?筆者做出以下幾個猜測:
1、輔仁不僅僅是第一大股東,同時其是該平臺的絕對控制人,等工商股權變更信息出來可以查看。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賣身就賣身,干嘛搞得這么高大上,這互聯網思維,真是杠杠的。
2、估值10億是輔仁集團做市值管理之用,其利用“互聯網+”概念在加上自己自創的“銀行級賬目”和“另類銀行”概念忽悠股民。你們這群韭菜們,爺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了。因此據筆者個人估計,估值有個3-5億就不錯了,至于10億,錢多人傻,泡沫滿地。
3、估值10億,不僅賣了平臺而且團隊也應該跟著賣了,根據上市公司收購平臺的強勢方來猜測收購不乏2種,要么賣團隊,要么賣公司,于短融網這個量級的公司估值10億來看,一起賣比較貼切。不過有了爹找到爹了,金融資本屬性凸顯,如果僅僅還是局限于民間,那么爹可能就要不滿意了,所以未來直接考驗平臺的資本金融對沖風險能力;還有你就是爹的錢袋子,爹給你的標準快去做,融到錢了爹給你債權就是,美其名曰供應鏈金融?自融難免洗脫不了。
以上基本分析得差不多了,總結起來就是一場泡沫賣身背后演繹的一場轟天徹底的營銷,所以各位不要當真,權且當一個過年前的賀歲喜劇看看。不過在看喜劇之余也引發了筆者對于行業的思考。2016年嶄新的一年,不少平臺躍躍欲試,不少平臺難以抽身,不少平臺晚上睡不著覺。規范之路慢慢逼急,生存空間慢慢變小,問題重重。于筆者看來以下幾個問題似乎更值得所有行業人思考。
問題一、存量用戶難以轉化,增量用戶難以開發,草根難以存活。
從今年的4大監管意見稿可以看出,行業踐行規范已經不遠,當行業在規范的時候也是大資本、上市系、銀行系、國資系、風投系收割的時候。從行業數據可以看出大平臺對于流量的積聚效應越來越明顯,增量用戶大面積的積聚在大平臺,而存量用戶多以羊毛黨居多,草根想去跟大平臺競爭增量用戶難免被用戶做對比,因此勝算不大。
問題二、運營依舊是各大平臺的硬傷。
前段時間出現提現困難的三農資本,筆者后續也有了解,其商業模型通過融擔和保理關聯企業,然后在通過保理走一圈變向的加杠桿模式,既符合金融生生不息的邏輯,也符合平臺可以盈利的邏輯,筆者私下戲稱其為非惡意旁氏騙局。可惜出事就出在運營對VIP大客戶開設了優先提現權,一旦平臺有任何風吹草動勢必造成大戶的集體撤退,而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就是大客戶才是平臺的核心,屌絲壓根不是。因此人才泡沫依舊是一把扼殺平臺的殺豬刀。
問題三、實體依舊是一把殺豬刀,明年與小貸,融擔深度合作的平臺也許面臨死亡周期。
從今年的小貸牌照大量申請吊銷以及融擔死亡事件可以看出,定位傳統金融的接盤俠的日子并不好過,即使有了P2P這個接盤俠,依舊不樂觀。所以2016年也許是這些平臺的圓寂年,當銀行都在玩左手倒右手賬本出表的游戲的時候,可以想象實體是有多么的糟糕。那么逾期必不可少,而于以前死亡的平臺的數據來看,很多平臺壓根不是壞賬搞死的,相反很多都是因為逾期的集體爆發,資金流無法保證,所以自己把自己給拖死的。
問題四、金融人才的欠缺。
按理說這個行業應該不缺金融人才,但是事實就是對于金融人才這個行業急缺。體現在不會設計金融產品,金融產品不知道對沖平臺運營成本以及資產所帶來的風險逾期成本,所以才出現了前段時間被大家所口口相傳的資產荒,君不知蘇寧供應鏈每個月幾十億資產無人接,京東一級供應商每個月10多億資產無人做,原因幾何?一方面平臺沒有相對低成本的資金去對接資產,因為這些資產的價格都在年化12左右,你給投資人14五六的,資金成本決定了你做不了,另一方面沒有資源,也就是所謂的渠道資金,銀行資金,信托,投行的資源。而資源、產品設計都需要金融人才。
最后簡單展望一下2016年,1、銀行存管變成標配,實力強大的可以托管2、草根系難以生存,在流量空間的擠壓下僅靠地推和強關系營銷難以做大,不過做到溫飽不成問題;3、資管公司,投資管理公司開始出現,去P2P化成為趨勢。4、找有金融牌照的爹,會成為大家爭先恐后干的事情,畢竟有牌照可以召喚神龍,尤其是在這個金融管制放寬松的年代,更需要你們的創新;5、銀行繼續干著收割或者被沖擊的事情,因為銀行的體質決定了它不能創新,它只能把你們試錯并成功的模式順手牽來變成自己的。
年底流血事件不斷,只希望行業浴血重生,天佑互金!
推薦閱讀
P2P網貸依托市場而生存,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平臺只有符合市場規范要求,才能贏得繼續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短融網3.9個億 賣身說成融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