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資本市場而言,2015年無疑是具有顛覆性意義的一年。而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周,或許也注定將并不平靜!周一(12月28日),人民幣和中國股市盤中齊現大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結束此前六連陽大幅走低,一度刷新近4年低位6.4881。而B股更是驚現斷崖式暴跌,收跌近8%,上證指數收盤亦重挫逾2%。
在部分歐洲市場依然陷于圣誕假期休市之際,中國市場的動蕩行情顯然再度成為了全球投資者所共同矚目的焦點。那么,人民幣與中國股市暴跌背后的邏輯究竟何在,其中又是否會有某些鮮為人知的關聯呢?
B股驚現斷崖式暴跌,A股受拖累“兵敗如山倒”
在2015年的倒數第四個交易日,中國股市顯然依舊并不“消停”。周一B股突然放量暴跌引發連鎖反應,滬指、深成指午后連續跳水,滬指一連擊穿5日、10日、20日三道均線。
當日開盤,滬深兩市小幅高開。早盤題材股表現相對活躍,車聯網、二胎、無人機等概念股率先領漲,隨后虛擬現實快速崛起,嶺南園林率先漲停、聯絡互動漲逾9%。而另一邊,券商股回落走低拖累滬指翻綠,創業板指沖高逾1%后亦展開回調。
但臨近午間收盤,市場行情開始進入高潮。其中,連漲13日的B股指數突然跳水,從最高漲逾2%一路下行,午后更是放量暴挫,一度跌逾7%。業內人士認為,外匯局之前發了一些關于外匯管理的新規,將在2016年1月1日開始實行,可能是造成B股大幅波動的原因之一。所謂新規是指,2016年1月1日起,外匯局將停止使用個人結售匯管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
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策略分析師黃岑棟表示,T+3是B股大跌的關鍵詞。有些投資者要在1月1號新監管系統啟用前完成結算,有些投資者則要在最后一天換成美元清算交割。
受此影響,A股盤面接連展開跳水。藍籌板塊跌幅不斷擴大,券商板塊一度跌近4%,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相繼跌逾5%。此外,“保險三巨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均回調走低,滬指一度下挫逾2%并擊穿3550點關口。與此同時,題材股大面積翻綠,殺跌引發市場拋售,兩市成交進一步放大。尾盤,上一交易日復牌劇震的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均封住跌停板。
截至收盤,滬指報3534.76點,跌幅2.57%;創業板指報2735.49點,跌幅2.12%。兩市成交共計8973億,其中滬市3690億,深市5283億。兩市共49只個股漲停,17只跌停。
在岸人民幣盤中大跌逾百點,六連陽戛然而止!
除了股市外,近期走勢持續平穩的中國匯市,日內也出現了“大動靜”。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一隨中間價大跌百余點刷新四年半低點,離岸受此帶動亦跌回6.55元關口。交易員表示,午后匯市異動亦導致成交持續放大,今日成交量較上日大增近1.3倍。離岸人民幣受此影響亦大幅下跌,甚至有進一步擴大跌幅跡象,兩地價差仍保持在700點左右。
美元兌人民幣今日收報6.4873:
兩地價差維持在700點附近:
兩位銀行交易員表示,今早開盤后,至少兩家中資大行持續有少量美元賣盤,故將在岸人民幣匯價穩定在6.4770元附近,而下午2點半后,中資大行離場,購匯盤隨即將美元兌在岸人民幣買高。其中一位股分行交易稱,市場整體供需相對均衡,購匯略多。
周一人民幣中間價下調37個基點,報6.4750元,上周五報6.4713元,收報6.4759元。上周人民幣絕地反彈,在岸人民幣一度六連漲,創10月來最長連漲紀錄。在岸人民幣上周五收盤跟隨中間價小幅升值,因流動性不足,市場波動較前幾日明顯放大。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成交量達261.5億美元,較上日產加1.3倍。交易員指出,年末仍有如此大的購匯需求,和往年較大不同,一方面貶值讓購匯需求難消,另外結匯不斷下降也讓結匯方向的流動性持續降低,更加劇了購匯帶來的貶值壓力。市場仍處于相對清淡交投模式,但市場流動性較上周五轉好;年底前匯市料延續上周窄幅盤整走勢,但中期看人民幣仍存貶值壓力,但節奏仍在央行把控范圍內。
此外,今日中國貨幣網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顯示,截至2015年12月25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前周續跌0.64%至100.87,但較2014年底則仍升值0.87%。這也是該數據第四次公布,目前看外匯交易中心是按周發布。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人民幣兌美元略微升值0.08%,同時美元指數下跌0.73%;人民幣兌美元和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向不一致,中國貨幣網評論員文章稱,指數是觀察人民幣匯率的新的視角。
福禍恐相依!人民幣與股市大跌背后是否存在關聯?
盡管股市和人民幣大跌背后的側重點可能存在多方面的不同,然而同日大跌的事實,卻依然不禁令人深思,這其中是否會存在某些鮮為人知的關聯呢?而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部分西方交易員仍處在圣誕假期中,但依然時刻關注著千里之遙的中國市場,在日內中國市場收盤后,他們也發表了不少全新的真知灼見!
首先,就日內的行情來看,由于股市下跌在前,人民幣大跌在后,因此B股斷崖式的下跌多多少少可以被視為了是人民幣走貶的誘因。有交易員就指出,午后中國B股出現斷崖式下跌,市場猜測與外管局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上線有關,恐慌情緒拖累人民幣午后大跌,而央行并未強勢守住關鍵點位,令年末收官點位再陷迷離。
一中資行交易員稱,B股市場大跌,主要導火索是因國家外匯管理局擬于1月起上線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強化個人換匯的監管。這引起B股市場一些投資者的恐慌。而午后人民幣又跟著跌,中間可能會有這方面的考慮吧,”他還指出,“央媽應該有動作的,央媽沒有守6.48有點奇怪,這么下去6.5甚至6.52都有可能,央媽的心思還是別猜了。”
股市下跌引發人民幣日內的走軟,相對比較容易理解。那么,你是否想到了,人民幣的貶值同樣可能導致股市下行呢?
這層反向的邏輯,自然就不再局限于探討日內的行情討論。其實關注市場的投資者可能已經發現,近日來中國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今日銀行間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及隔夜拆借利率均再度創下新高。而更為嚴峻的是,由于香港市場人民幣供應量減少,借入人民幣的需求大幅增加,香港市場間市場借貸人民幣的成本目前已跳升至歷史新高。
據彭博新聞社,自11月中旬傳出消息稱中國央行叫停通過債券回購從大陸借貸以來,香港的人民幣市場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持續高于平均水平。此外,中國央行8月11日意外引導人民幣大幅貶值也促使一些投資者減持人民幣資產。
分析稱,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受年末因素影響,也受到關于債市降杠桿的擔憂推動。這顯然可能給股市帶來短期流動性的壓力。
zerohedge就指出,投資者不難發現有這種一種模式似曾相識!與今年8月人民幣匯改后的走勢一樣,市場正經歷三步走的局面——①人民幣大幅貶值,隨后短暫企穩;②貨幣市場拆借利率大幅走高;③股市下挫。
下面兩張類似行情演繹變化的圖表,顯然正證明著這一點:
8月匯改后
當前市場
高盛再度口出預言:明年全球最大“火藥桶”來自于人民幣!
就后市而言,今日人民幣和股市的齊跌,無疑并不會成為“故事”的最終結局。其實,自今年夏季人民幣匯改和中國股災以來,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就一直是縈繞全球投資者心中的最大威脅之一。而高盛上周末就表示,人民幣匯率未來存在出現更大波動的可能性,是分析機構預測亞洲和全球市場來年表現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高盛認為,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小幅貶值3-4%;到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溫和貶值至6.6。但高盛表示,人民幣小幅貶值的預測面臨著明顯的雙重風險——美元漲勢無休,以及刺激政策效果有限,中國經濟增長不盡如人意。
高盛衡量中國整體經濟活動的替代性指標CAI顯示,過去一年中,官方GDP和高盛CAI之間的差距擴大。如圖所示,2011年到2014年,官方GDP數據曲線和高盛CAI數據曲線基本重合。從2015年開始,走勢差距有所擴大。值得注意的是,趨勢顯示,CAI增幅在2016年上半年降至5%左右。
高盛稱,明年產能過剩和債務積累等結構性問題將令內需承壓,預期官方GDP目標將下調至6.5%。并認為,即便是這一較低的目標增速也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政策刺激將在2016年扮演關鍵角色。政府可能傾向于采取加大基建支出等財政政策,通過降低同業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來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在這些刺激政策影響的基礎上,高盛的預期增速為6.4%。
但該行認為,未來的改革措施將帶來雙重風險,無論是改革過緩還是過快都可能影響增長:如果改革過慢,則不具可持續性的經濟失衡狀況將繼續發展,而如果在太多領域過快推進改革,那么在新的增長引擎確立之前傳統增長源頭可能遭到破壞。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