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在跌、新興市場在跌、全球股市在跌!經歷了本周金融市場行情的投資者,似乎很能不聯想起今年下半年以來所最為常見市場瘋狂景象——從亞太到歐洲再到紐約時段,市場不知為何就忽然陷入了暴跌的怪圈之中。盡管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存在,投資者們很容易把市場行情的成因歸咎與此,然而仔細想想,卻又未必竟然。
因為無論是美元指數還是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本周均沒有出現過于明顯的漲幅。假使真是美聯儲加息預期作祟,緣何這兩大最有理由上漲的美國資產卻并未走高?也許,我們只能歸咎于市場目前太過于地如履薄冰,甚至有些杞人憂天——即要憂慮于油價的大跌可能拖累全球通脹,又要擔憂人民幣的貶值可能折射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不過無論如何,天時地利人和,似乎均已經指向下周三美聯儲議息夜前后的市場,注定將難以平靜!
原油凄凄慘慘戚戚,OPEC會議后跌勢已成“無底洞”
周五(12月11日)歐市盤中,原油價格進一步擴大跌幅,布倫特原油刷新多年來低位,一度跌破39美元/桶關口,至38.90美元/桶。美國原油價格同樣刷新低位至36.12美元/桶。
而隨著原油價格的下行,貴金屬市場受到了一定拖累。黃金價格刷新一周低位至1062.32美元/盎司,白銀價格刷新逾一周低位至13.92美元/盎司,鉑金價格刷新日低至842.37美元/盎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五的OPEC會議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后,油價的跌勢便已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于12月4日召開產量會議,結果不僅沒有減產,反倒還未提及產量上限一事,這是數十年來的首次。隨后OPEC公布月報稱盡管產量升至三年高位,但預計仍然贏得市場份額“戰爭”的勝利。此舉暗示OPEC仍然毫無減產的打算。
國際能源署(IEA)今日公布的月報也顯示了類似的意思,IEA月報稱,OPEC國家在12月4日召開原油產量會議,但是會議并未做出減產決定,還取消了生產上限,表明其愿意在供應過剩的市場上維持銷量。兩大產油國沙特和伊朗均無讓步意愿,同時一旦對伊朗的制裁取消,伊朗增加出口,那么全球庫存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
而隨著油價下跌,本周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已自1999年6月以來首次跌破80美元。該指數涵蓋從雞蛋期貨到天然氣在內的22種大宗商品,半年之前其位于100美元上方。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從2008年的峰值下降了2/3,也就是說,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又回到了原點。此外,湯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數也創下13年新低。
自2014年中期以來,金融市場一直在忍受能源價格下跌的后果,受影響的范圍也非常大。而如此劇烈的波動,很可能在未來的一年中繼續上演。
據統計,全球石油類股市值縮水如今已超過1萬億美元。自2010年以來,能源和礦產領域的公司總計發行了近2萬億美元的債券,其中很多都是小型頁巖油公司發行的高收益債券,或所謂的“垃圾債”。目前,這些債券正面臨一波信貸評級調降且違約增加的風險。
此外,油價再次持續下跌給通脹預期造成的影響,對各國央行的沖擊都是同樣巨大的,不論是將要緊縮政策的美聯儲(FED),還是仍將實施寬松舉措的央行,比如歐洲央行(ECB)。
人民幣再掀貶值狂潮,新興市場已內外交困!
歷史經驗顯示,每一輪美聯儲加息周期和美元牛市通常也是新興市場的風險高發期,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如今美聯儲又將按下緊縮按鈕,而金融市場又面臨著商品的暴跌風暴,這無疑令新興市場進一步感到內外交困。
本周最能體現這一負面變化的無疑當屬人民幣的瘋狂貶值。從歷史數據看,人民幣的多項貶值紀錄在本周被進一步刷新。截止周五在岸收盤,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收報6.4551點,盤中一度逾四年新低6.4583,失守8月11日一次性貶值以來的最低點6.4510元,近六天交易日人民幣接連出現階梯式下跌,為2014年3月以來的最長連跌紀錄。
而周線角度的貶值勢頭則更為驚人。本周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下挫0.81%,為8月匯改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此外,人民幣兌美元目前已連續六周出現走低,為近十年來首見!
在離岸市場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周五尾盤跌勢依舊洶洶,盤中雖未破昨日低點6.5479,但仍大跌0.6%,與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價差仍逾800點;而一年期人民幣NDF則創逾三個月新低。離岸人民幣一年的隱含波動率連續上行報6.700/7.300,亦可表明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交易員稱,本周離岸、在岸人民幣連續多日呈階梯式下行,看空氣氛濃厚。交易人士認為,離岸人民幣本周已過關斬將連破6.50-6.54關鍵整數關口、兩地價差持續拉大,貶值呈階梯式下跌,監管層只能防止人民幣短期大幅貶值,但很難扭轉頹勢。
路透最新調查顯示,市場對中國人民幣的看空情緒已達到逾五年以來最高。渣打銀行委托Asset Benchmark Research做的最新調研結果亦表明,只有6%的受訪者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在未來三個月會升值,44%的受訪者認為會貶值。
而在人民幣貶值的背后,更多新興市場在本周也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如下圖所示,本周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幾乎全線下跌,僅有保加利亞和捷克貨幣能勉強維持升勢。
國際清算銀行(BIS)6日發布的季度報告指出,盡管第四季度金融市場更加穩定,但新興市場仍面臨美聯儲加息的負面沖擊。近年來新興市場信貸增長強勁,2010年以來金磚國家信貸總額占GDP的平均比例達到25%。隨著借貸成本上升,償債負擔還將不可避免的升高,新興市場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增加。
BIS貨幣暨經濟事務部門主管博里奧表示,新興市場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仍然存在,新興市場發行的美元計價債券規模自2009年年初以來大約翻了一番,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隨著美元升值,這些負債將拖累新興市場企業的財務狀況,削弱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下周料開啟加息之旅,你準備好迎接更瘋狂行情了嗎?
上周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強勁,讓市場投資者和分析師們普遍相信,美聯儲料將于12月15-16日FOMC會議后宣布加息,結束2008年12月以來的零利率狀態。聯邦基金利率走勢顯示,市場相信美聯儲下周加息的機率為85%。根據路透在12月4-9日對逾90位分析師進行的最新訪查,美聯儲12月16日加息機率預期已經從前次調查的70%升至90%。
而《華爾街日報》最新調查更是顯示,97%的經濟學家都預計美聯儲將于下周三加息。僅3%的調查對象表示預計美聯儲會等到明年再行動。上個月的調查中,預計美聯儲12月加息的比例為92%。
顯然,美聯儲下周不加息儼然已成小概率事件。事實上,上述調查還顯示,82%的經濟學家表示,如果下周沒有加息,那么美聯儲的可信度將受損。這一比例遠高于上個月調查的65%。
經濟展望集團(Economic Outlook Group LLC)首席全球經濟學家Bernard Baumohl表示:“基于耶倫和(美聯儲副主席)費舍爾近期的表態,美國經濟已經改善,就業與收入數據也更為強勁,12月不加息將等同于欺騙。”
既然美聯儲12月加息幾乎已板上釘釘,那么市場更為關心的問題將是:然后呢?美聯儲何時會采取再下一次行動?美聯儲官員此前已明確表示,他們對達成雙重使命中的就業部分感到滿意,未來升息步伐將取決于確認料將上升的通脹確實在往上走。
耶倫和很多其他美聯儲官員都反復強調過,美聯儲未來的加息步伐將是漸進和謹慎的。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意味著美聯儲在12月加息后,將會在1月26-17日的FOMC會議上暫時按兵不動,然后再在3月15-16日的會議上第二次加息。
不過,目前仍有不少華爾街人士擔憂,美聯儲下周加息依然可能會造成市場在年末出現更大的風險。低利率環境此前已幫助美股普遍升至紀錄新高。但對許多金融市場交易員而言,他們的職業生涯可能還從未經歷過美國升息。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外匯是全球流動性最好的金融市場——每天的交易規模平均在5萬億美元左右,但風險敞口以及假設的波動較低的情況下,仍可能導致意外。而季節性因素可能會導致所有市場的風險都進一步增加。通常來說,12月的流通性較低,風險資產回報較高。年底最后幾周的波動性溢價都會有所上升,但今年這一溢價的上升幅度將特別明顯。
預期市場的波動性較低可能會使得交投更加清淡。波動率指數的過往數據顯示,12月的波動率較高。交投清淡加上波動性意外增強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流通性風險,并將有可能會給金融活動帶來不利影響。
推薦閱讀
周五12月11號,人民幣遭遇最近六連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收盤下跌0.27%,報6.4552元,同時創下8.11新匯改以來最大周跌幅,為連續第六周下跌。同時離岸人民幣也跌破6.52關口,日內跌幅擴大至約220點。在岸、離岸價>>>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