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論,這個看似高深用起來更高深的名詞,幾乎每一個炒股超過半年的投資者都有所耳聞,但實際上能用好的人少之又少,今天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波浪理論的相關內容。
第一節:波浪理論基礎。
1927年,還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美國的西海邊畫了一個圈,但是沒有神話般的崛起一個經濟特區,而是歷史性的開創了一套經典理論,就是波浪理論,這個老人的名字叫艾略特,經過多年摸索,在他去世的前兩年,完成了理論最終版《自然法則—宇宙的奧秘》一書,時間為1946年。
艾略特認為,股市中的漲跌必然遵從自然法則,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符合某種特定的漲跌規律,按照長期觀察和測算得出的結論是,對于股票價格來說,波浪的模式會重復出現,一個完整的周期,會包含8種不同的走勢,其中有5波推動浪及3浪調整浪。推動浪包含3波上升浪及2波下跌浪;調整浪包含2波下跌浪及1波上升浪。當下跌浪的幅度較小時,上升浪的幅度會較大;當上升浪的幅度較小時,下跌浪的幅度會較大,這是艾略特對波浪理論的基本概述。
上邊是波浪理論所描述的股票走勢模型,你會發現,其實在真實的情況下,很多股票還真的按照這個模型在波動,比如我們看下邊這只
云海金屬,該股這將近一年的走勢,就嚴格按照波浪理論的模型在進行波動,走出了非常完整的一個8浪結構。
第二節:波浪理論運行過程。
關于波浪理論的技術要求非常多,其實很多人是在最原始的波浪理論基礎上加入了黃金分割、時間周期等模型,力求追尋對股票價格走勢進行精準度更高的波浪走勢預測,我們今天拋開這些復雜因素,給大家介紹波浪理論中最基礎的技術要求。
第1浪往往是筑底形態,產生于長時間下跌的尾聲,股票下跌之時的成交量大幅減少,往往萎縮到極致,然后展開比較強勢的突破。日線級別的第一浪走勢經常會非常強,甚至伴隨著連續漲停,來快速構建底部結構。
第2浪屬于在快速調整之后獲利盤離場以及確認底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回調一定是縮量的,但不會跌破底1浪的低點,形成快速上漲后回撤的局面,這可以看成是一次蓄力,為后續的上漲做準備。
第3浪為波浪理論中的主升浪,也是最具潛力的爆發浪,走勢非常強勁,通常也是五浪結構中最長的浪(至少不會是1、3、5中最短的浪),同時這個階段的上漲往往爆發性非常強,通常伴隨著跳空突破、放量突破等給多頭帶來強力信息的走勢。
第4浪走勢往往為橫盤局面,因為在第3浪走完后市場的信心依舊非常充足,一般不會出現明確的下跌結構,資金也會在盤整期源源不斷的進場,所以第4浪的回調風險是可控的,再低也不會低于低1浪的高點。
第5浪基本也可以稱為散戶接盤浪,在這個過程中股票價格大部分情況下會創出整個反彈結構的新高,但伴隨的是成交量不足,上漲形態衰竭,技術指標背離等形態,出現明確的調整信號,當然由于之前積累的市場人氣很足,散戶依舊大量跟風買入,張學友看到這種情況都忍不住說:我已經看見,一出悲劇在上演。
a浪,這是下跌的起始浪,在這個階段大家往往還沒有意識到股票上漲完結,因此即便股票價格下滑較快,也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慌情緒,往往被很多人誤以為是調整后可以買入的機會,這也是產生b浪的根源所在。
b浪,這就是上述說的,資金還處于比較樂觀的狀況,因此在連續調整后會有資金嘗試進場,加上部分被套資金的補倉行為,形成一個虛假的多頭行情,其實當我們確認前期5浪結構已經走完的時候,這波反彈結構是最后的逃命機會。
c浪,真正的割韭菜浪,這波走勢會讓人徹底失去信心,因為剛剛進場或者補倉的資金再度被套,投資者對股票上漲的幻想破滅,剩余的就是不計成本的拋售,引發股價快速下跌,產生一片蕭條的后果,大盤在8月18日到8月26日其實運行的就是非常典型的c浪下跌結構,所以當時雖然配資清理的也比較充分,但大盤卻連續跳空暴跌,殺傷力比6月中下旬的股災要更強。
第三節:波浪理論難點。
1、每個人對市場的觀點有所區別,畫出的波浪也很難相同。波浪理論在數浪的時候主觀性比較強,不像很多指標有明確的多空信號,因此導致每個人數浪的結果產生很大分歧,有些人看到這個股票處于第3浪上漲結構,有些人確認為屬于第5浪上漲結構,不同的結論會導致不同的操作決策,使得這個理論在真正運用上很難統一。
2、影響市場變化的因素很多。波浪理論的基礎是力求刻畫出一個非常標準而且較為完美的八浪循環結構,但股票價格實際運行過程中面臨很多不可控的突發狀況,都會導致波浪形態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形、縮短或者延長,雖然這些因素不會影響股價長期的波浪形態,但會對短期的分析產生較大影響。
3、波浪理論存在大量循環結構。就是俗稱的大浪套小浪,小浪組大浪,很多股票可能在30分鐘K線級別屬于第4浪調整結構,但是在日線級別又屬于第三浪上漲過程中,因此確定好波浪級別才能給自己的投資帶來有效幫助,比如中長線投資者,不能被低級別的調整浪所影響,或者斷線投資者,不能一直盯著高級別的浪型來進行操作。至于該關注哪個級別的波浪結構,就需要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操作習慣自行甄別了。
第四節:波浪理論應用。
縱然是一個在理論上非常完美的分析模型,但在實際應用中也不能生搬硬套,需要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陣,才能完成構建社會主義中國夢的偉大遠景。從應用的角度看,波浪理論從時間和空間上需要我們注意:
1、艾老頭兒發明波浪理論的時候,金融市場還比較簡單,不存在太多的做空渠道,因此在波浪理論的設計上,把推動5浪定義為上漲,調整5浪定義為下跌。但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市場存在大量的做空工具,因此對于波浪理論的應用也逐漸改變。推動5浪指的不再是上漲,而是主要趨勢背景下的5浪結構,因此下跌趨勢中,也會出現5浪下跌結構,那么對應的三浪調整結構則是在下跌主趨勢中的反彈行為。
2、在目前波浪理論的實際應用中,傳統的八浪循環結構已經不太適用,市場發現在一個推動結構中,往往不需要五浪,而是在三浪后戰斗就有可能結束了,所以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一點,具體來說就是:上漲結構中的第3浪如果和第1浪做對比,如果沒有頂背離(一般以MACD指標的頂背離為主),那么往往會出現第5浪上漲,而如果出現頂背離,往往這波上漲就技術了嗎,下跌亦然。比如說大盤,在今年6月-8月的下跌過程中,形成了底背離格局,接下來就沒有繼續下跌,而是出現了一波比較強的上漲行為。
3、波浪理論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每一浪的時間,這導致很多時候這個理論只能用于事后分析,無法進行事前預判,后人優化了這一點,從每一浪的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進行定義,對于空間的定義比較復雜,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們說一下對時間的定義,這里引入了一個斐波那契數列的理念,來幫助大家提前預警某一段波浪結構即將完結。
所謂斐波那契數列,就是這樣的一組數字:1、1、2、3、5、8、13、21、34、55、…發現了吧,這組數字的每一個數,都是它之前兩個數字的和,雖然我不知道是誰這么無聊發明的這組數列,但不可否認確實很管用,在波浪理論中的用法大概是,當某一浪運行到斐波那契數列中對應天數的時候,就有變盤的風險,這組數列中應用最多的幾天,是第8天、13天、21天、34天和55天,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變盤時間窗口,如果上漲浪運行了對應的天數,就有可能下跌,反之亦然。比如下邊這貨的例子。
波浪理論內容非常豐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全領會,在實際應用中除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外,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不斷去豐富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今天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
具體的每日操作策略,我將只在微信里發布,如果覺得我的操作策略和分析對你有用,請訂閱,同時感謝那么多朋友對我觀點的認同,目前已經有較多朋友 訂閱,我將盡力幫助各位獲取超越大盤的絕對收益。本人在“微信公眾平臺開通服務,免費給大家分析市場,解讀盤口,盤中及時發送到你的手機上,并開 通問股留言功能,歡迎大家交流,需要的投資者可以:
關注微信公眾號:leon7585(長按可復制)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波浪理論知識詳解!(教學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