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2月也意味著2015年即將落幕。這一年,P2P行業不斷地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熱潮,但很快又有新的熱潮將其湮滅。
1、政策潮
2014 年剛剛結束的時候,就有言論稱2015年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元年,P2P行業翹首企盼的監管細則也會在這一年塵埃落地。然而,在長達一年的等待之后,P2P行業仍然困于監管空白的處境中,比起上一年的變化頂多是“有了方向”而已,所謂的“方向”則主要源自今年第三季度掀起的一陣“政策潮”。
7 月18日,央行聯合十部委正式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承認了P2P的合法地位,并以“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為總的要求,明確了包括股權眾籌融資、P2P網絡借貸、互聯網支付在內的多種互聯網金融業態的職責邊界。從政策的角度來說,這是P2P行業第一部全面的基本法,為P2P行業的創新發展真正指明了方向。
7 月31日,《指導意見》的余熱還沒散去,央行又緊接著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這雖然是一則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管理細則,但其中的部分條例卻也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互聯網金融。《征求意見稿》第八條指出: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條新規一旦得以實施,P2P行業所熱衷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托管模式極有可能走向消亡。
8 月6月,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在劃定了24%的民間借貸利率紅線的同時,還進一步明確了P2P平臺的“媒介身份”。此外,《規定》中指出的P2P平臺作為提供媒介服務的中介平臺,無須履行擔保責任,也被視為P2P行業未來去擔�;闹匾_端。
11 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發布,《建議》在闡述第三節“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第六條“構建發展新體制”時,明確指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十月里,P2P行業累計歷史交易額達到 10983.49億元,正式進入萬億俱樂部。如今又被納入十三五規劃,這種國家層面的認可及鼓勵更是被業內視作發展的強心針。
2、降息潮
降息似乎是P2P行業的常態了,不過P2P行業的降息潮往往是緊隨央行降息其后的。根據相關消息顯示,2015年央行共進行了5次降息、5次降準,其中連續三次同日宣布降準降息。此外,央行在10月10日發公告稱將擴大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推廣試點,而這一舉措也被眾多金融人士認為是央行推行貨幣寬松政策的訊號。
幾乎在每一輪的降息降準之后,P2P行業都會掀起一陣降息潮,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寬松貨幣政策對社會融資成本、全社會流動資金產生的影響;二是出于可持續發展及合規化運營的需要,P2P平臺亟需降息,而央行降息無疑給P2P行業提供了最佳的降息契機。一方面,不論是雙降還是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的推行,都能夠釋放資金的流動性,增強社會資金的充裕性,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以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為例,此舉能夠直接導致銀行間信貸資金的增多,促使銀行進一步放開融資渠道,那么過去受銀行惜貸政策所限、未能成功借款的這部分客戶被重新吸納。那么無形之中,原本屬于P2P行業的客戶就會受到低成本資金的驅動而流向銀行。為了避免銀行開放融資渠道對P2P行業原有資產的沖擊,P2P平臺必須降低融資成本,以降低資產大面積流失的可能性。那么,在維持合理利差的情況下,理財端利率必須與借款端利率進行同步下調。另一方面,P2P行業的高息由來已久,但是筆者不止一次強調過,P2P行業的收益率是由無風險利率和風險補償利率共同構成。其中,無風險利率部分與市場利率持平,而風險補償利率則與信貸項目的風險成正比。也就是說,借款項目的風險越高,而P2P平臺為了覆蓋風險需要支出的風險補償就越多。此外,誠如上文所說,銀行作為最優的低成本融資渠道,一旦放開,將會嚴重沖擊P2P的現有資產市場。為什么?因為優質資產向來只偏好低成本融資渠道。因此,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降息既有利于吸引優質資產,也有利于降低投資人的投資風險。
3、資產潮
這里所說的資產熱潮主要是指“資產荒”這股熱潮。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P2P行業關于資產荒的討論更是此起彼伏,形成了一股奇葩的熱潮。
資產荒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筆者看來,是內外因子的共同作用,才令P2P行業出現了所謂的資產荒。第一,宏觀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信貸資產不良率上升,導致整個信貸市場的資產質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今年年內國家層面均對P2P行業釋放了不同的鼓勵、引導、支持的信號,令投資人對行業更添信心,理財端的爆發反而更襯托了資產端的疲軟。第三,誠如上文所說,央行的多次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會促使部分資金流出銀行,尋找利率更高的理財渠道�;谶@種背景,P2P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此外,P2P行業本身也存在著諸多不足,加速了資產荒的發生。第一,在持續下行的經濟環境中,P2P平臺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反而加強了對借款人的審核,間接收縮了貸款規模,因此優質債權的數量驟減。第二,截至今年10月,P2P行業正式躋身萬億俱樂部,而在這個巨大的市場規模背后,卻隱藏著P2P行業對優質資產的驚人消化能力。隨著P2P平臺數量的增多,整個行業對優質信貸資產的需求也不斷擴大。那么,在存量資產被消化完畢之后,資產荒就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4、海外潮
P2P 行業海外概念的真正走紅,應該從8月點融網的C輪融資之后算起。8月20日,點融網宣布完成總金額為2.07億美元的C輪融資,領投機構是著名的外商獨資銀行渣打銀行。此后的兩個月內,點融網開始不斷放出消息稱下一步要進軍海外市場。與此同時,業內寡頭陸金所、老大哥宜信等平臺也先后公開各自的海外擴張計劃。至此,海外市場的概念在P2P行業悄然走紅。所謂的“進軍海外”到底只是一場無心栽柳的炒作?還是真能P2P行業的下一個出口?從理論上看,國內 P2P平臺涉足海外確實是能獲得一些好處的。尤其有望緩解國內的資產開發瓶頸。以陸金所為例,陸金所在9月15日正式啟用了新域名lu.com,計葵生還順便宣布了陸金所的下一步計劃,稱將對接海外知名P2P平臺,希望能夠引入海外的優質理財產品,將其銷售給國內投資人。對于眼下面臨資產開發瓶頸的P2P 行業來說,海外市場或許真能成為新的出路。再例如宜信,其實早在今年4月宜信就已經與美國某資產管理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始布局海外資產管理市場,在金融全球化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P2P平臺能夠幫助國內投資人實現資產的全球化配置,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文/劉洪
推薦閱讀
每逢年底,都是P2P行業較為動蕩的時期。經偵介入、平臺停業、捐款跑路、提現困難等關鍵詞數量往往會在年尾出現陡增,據網貸之家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5年11月月報>>>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