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互聯網金融可謂是行業的話題王。在風口之上的P2P更是聚集了大眾關注的目光,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門戶的頭條。甚至引起各種撕逼。互金指導意見落地越來越近,年前估計難以實施。雖然十三五規劃里首次寫明了鼓勵互金行業發展,李總理三番五次的在常務會議上鼓勵和規范互金行業發展。但年關將至,跑路,清盤,關站,失聯等行業亂象依舊叢生。投資人依然要擦亮眼睛,畢竟安全過冬才是王道。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一下P2P行業的六大亂象。
一、資金池,花非花霧非霧。網貸行業成交量自2015年9月,首次單月突破千億元成交量大關。整體成交量達1151.92億元后, 10月行業整體成交量又達到了1196.49億元,而11月,P2P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1331.2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47倍。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的不斷攀升,平臺數也達到了3598。同時問題平臺也達到了1157個。也就是說每三個平臺就有一個問題平臺。這還不包括有問題還沒有體現的。而資金池,在行業內可謂心知肚明。不論你有無托管。不論你是第三方托管還是銀行托管,只要你想,其實都是可以有資金池的。關鍵還在平臺自身是否有道德底線。能否對行業保持敬畏心。在目前的1158個問題平臺中,可以說90%以上的平臺都涉及資金池。
二、自融,想說愛你不容易。關于自融,業內可謂看法不一。而且在行業內,確實存在著一批資深投資者不完全否認自融平臺存在的合理性。確實,在中國改革開放后30度年前的今天,市場決定著資源配置。而在自融里,風險誰來把控?投資者資金是否安全?這樣都是行業難以規避的痛。至少目前看來職能部門還沒有開始履行職能,一不小心就會被經偵盯上,搞不好就是涉嫌非法融資。
三、假標假合同泛濫,潮漲潮落誰在裸泳?資金池也好,自融也罷。說白了,還是平臺不透明。而不透明造成的結果就是假標假合同泛濫。如果說小平臺因為假標假合同不透明還可以理解,而一些成交量很大,甚至平臺排名在全國前20強的一些平臺,依然項目信息披露匱乏,投資人依然不知道自己的錢借給了誰,有些投資者甚至陷入了一種誤區,認為平臺大了就沒有問題。到最后,潮水退去,我們才會看到誰在裸泳。假標假合同,與平臺大小無關。
四、虛假融資虛構背景,各種被打臉。投資者對于P2P最大的顧慮就是資金安全,有些平臺針對投資人的這種心理,采取了一些無下限的炒作手段,結果讓人啼笑皆非,各種被打臉。例如某平臺開融資新聞發布會,結果一年過去工商注冊未有任何變更,甚至被所宣稱融資機構否認。例如被報道的某平臺宣稱是國資背景,結果所宣稱的某國資否認。這種事情在網貸行業中屢見不鮮。
五、無底線的過度營銷,節操碎了一地。“炒作神器哪家強,還是P2P家強。”P2P平臺競爭激烈,炒作的功夫不斷升級。央行、銀監會、民政部等監管機構都無辜成為P2P平臺炒作的工具。例如,2015年銀監會的一則聲明在P2P行業引起軒然大波,聲明表示針對網絡流傳P2P平臺“贏多多”將辦公地點設在銀監會辦公樓一事,銀監會表示辦公樓僅為本部門使用,從未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入駐辦公。原來眾人才發現,某多多的辦公地點與銀監會實為鄰居。還有就是百度推廣關鍵詞無底線。
六、 奇葩跑路關站和失聯,已經死了還要作。一些網貸平臺你欺騙了投資者也就算了,TMD竟然還在囂張,例如今年安徽宿州易貸平臺,說好的清盤結果關站失聯,竟然公開威脅投資人報警一分錢也拿不到。例如上月剛剛跑路的山東日照鑫利源平臺,跑路了竟然還高調發布跑路公告。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P2P行業的亂象背后是監管的缺失,這些亂象之所以叢生,根源還是跑路的成本和代價太低,目前已被媒體曝光的跑路平臺,真正被法律嚴懲的少之又少,很多最后不了了之。那些清盤的P2P平臺,我們誰又聽說了哪個平臺真正把屁股給擦干凈了?當然,投資人盲目的追求高利率或者網貸知識的匱乏也給跑路者以有機可乘。互金,依然在路上!文/王耀
推薦閱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商標侵權事件日益頻發。近日 “小米”狀告“小米e貸”侵犯商標權索賠100萬元,深圳合拍公司也因涉嫌侵犯&l>>>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盤點P2P常見的六大亂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