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這個詞語并不是P2P行業專屬的,最早從做實業的老板們就已經開始流行“跑路”了。從幾年前的溫州跑路潮開始,這些年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不斷在出現跑路的情況。各式各樣的跑路層出不窮,那么回到我們的P2P行業來看,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逼得這些平臺老板不得不跑路,從而踏上不歸路呢?這些平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才跑路的呢?以下幾點是本人的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1、純詐騙平臺
我們歸根溯源,究竟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欺詐平臺建立,其實無非就是因為老板本來就是騙子,現在全中國人都知道互金概念很熱,而且沒有機構進行監管,導致三教九流都在加入這個行業,而相當一部分投資人普遍都有一種貪婪的心理,騙子正是瞄準這種心理和這個火爆的行業,當然也就起了害人賺錢之心。基本上騙子平臺都是抱著賺一票就走的態度,這種害人之心終究會讓騙子們走上不歸路,但是人性的貪婪也會讓許多投資者陷入困境。
此類平臺建立目的就是為了詐騙,虛構借款人信息,以高利率為誘餌,通過虛假宣傳、秒標等形式,吸引投資者大量資金后卷款而逃,它不跑路誰跑路?上線時間短是這類純詐騙平臺的一大特點,目前國內最快的跑路平臺為“恒金貸”,上線時間僅半天。
2、自融平臺
說到底,為什么會出現自融平臺?很簡單,企業、公司在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碰上缺錢的問題,尤其是房地產等重資產企業,而很多不夠優質或者負債累累的企業已經無法從銀行、信托、資管等機構融到錢了,那么只能到P2P湊錢了,甚至有些企業自己也開設了P2P平臺,融來得資金供自己公司使用,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旦碰上經營困難,生意失敗,資金虧損,馬上就會對平臺產生極大的影響,導致平臺提現困難,每天面對上門討債的投資人,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做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得腔調,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老板干脆一走了之,里外貸、國湘資本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自融平臺是指平臺上的借款項目均為關聯企業或者平臺虛構借款標的,將募集的資金挪為己用。很多自融平臺成立的目的就是為平臺母公司或負責人籌集資金,一旦母公司或負責人不能及時歸還本息,就會造成資金鏈斷裂,平臺就會面臨倒閉或負責人跑路的危險。
3、龐氏騙局
說到龐氏騙局,這個名詞在國內又稱“拆東墻補西墻”,簡單來說就是借新還舊,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這類平臺的入賬金額會一直大于出賬金額,而當入賬金額小于出賬金額時,平臺就會通過發布高收益的秒標、天標等短期標來填補資金缺口。一旦平臺沒有持續的投資來源,整個資金鏈就會斷裂,平臺也就離跑路不遠了。
從這類平臺可以看出,不管資金量是大是小,不管是不是缺錢,只要有錢給它,它們都是愿意接受的。這也是資本家的一種貪婪,但也是監管政策的漏洞導致的。P2P網貸實在太火了,許多人慕名而來當然也有很多居心不軌的人。互聯網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在互聯網里你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和你交易的對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就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4、不專業的平臺
很多平臺老板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平臺是怎么死的。因為現在創業很火,有90后靠創業開了跑車,有放高利貸賺錢買了好幾套房,更有下崗工人做餐廳發財了,導致很多人跟風創業,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想到如火如荼的P2P網貸。很多人腦袋一熱就去開平臺了,由于之前也根本沒有這方面經驗,既不懂互聯網,又不懂金融,更不懂風控. 對借款人的審核并不嚴格,導致平臺借款逾期增多,產生大量壞帳,面對即將兌付的巨大壓力,開始用自有資金墊付,越墊越多,越陷越深,等到自有資金都墊付不了的時候,平臺老板只有賴賬,甚至跑路。
這里的專業指很多方面,不但包括互聯網方面的、金融方面的專業、甚至還包括信審、投后、催收、不良資產處置等等,整個鏈條都環環相扣,如果做不到足夠專業熟練,很容易走上不歸路。
5、專業大佬也會“碰壁”
金融行業是很難存在永久神話的,因為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當風險到來的時候,隨時都有翻船的可能性。如今一個個神話都倒下去了,私募大佬徐翔被調查,期貨大佬葛衛東強制平倉了90億,就連”一姐”王茹遠都有過清倉危機,應了那句話,市場專治各種不服,其中也包括P2P大佬。即使是一些知名的P2P平臺,在風控方面也并非完全沒有漏洞,如果借款企業多重抵押或惡意騙取借款額度,那么平臺不小心,也是很難發現的,陸金所曾經報壞帳5-6%,前幾年的”鋼貿”事件,把多家銀行和信托公司都拉下神壇,所以行業內也經常會有一些成立很多年的老平臺提現困難,甚至老板失聯,曾經紅極一時的中匯在線,盛融在線也因此走上了不歸路。
由此可見,風險是一定存在的,金融經營的就是風險,而一個優秀的平臺應該學會的是如何規避風險和降低風險。
6、違約成本低
中國有這么多的金融詐騙犯,這同違約成本相關,金融犯罪的量刑是很輕的。東方創投主犯被判了非法集資也無非判刑3年緩期執行,銅都貸老板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涉案3.4億,最終判刑不過9年,所以很多平臺老板認為集資后就算進去2、3年又如何,出來依舊可以東山再起。并且在中國很多非法集資案件是可以調解的,可能如果平臺老板同投資人協商下來能夠返還投資者部分本金,只要投資人無異議,平臺老板依舊可以逍遙法外。孰不知,這些平臺已經信用破產,只能無法回頭的繼續走下去了 .
7、擔保公司跑路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由于國內征信體系不健全,為了獲取投資者的信任,大部分P2P平臺都會引入擔保公司,由擔保公司對投資者的資金進行擔保增信。同擔保公司合作,雖然平臺將風險轉移給了擔保公司,但是一旦擔保公司出現什么問題,平臺就算是躺著也會中槍。
去年,河北融投4億龐氏騙局,多少銀行、信托都被拖累了,今年7月份,四川一家大型融資性擔保公司“匯通信用”跑路,高管失聯,有多家與其合作的P2P平臺都受到了影響。由此可見,擔保并不是個一定靠譜的方式。很多P2P平臺甚至是被這些所謂的增信方式逼上了絕路.
8、設立資金池
P2P理財平臺在沒有借貸項目時,會先向投資者籌集資金,資金進入平臺賬戶后,平臺再匹配借款項目,而一些平臺有時沒有足夠的借款資源相匹配,這樣就造成了資金閑置,形成了資金池。其實資金池對于如今的P2P行業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P2P的特性導致的。又要期限短,又要利息高,又要剛性兌付,沒有資金池怎么可能做到這一點呢?這是行業背景和產品設計需求使然。既然存在資金池,那么拆標、假標也就隨之而來了。由于這部分資金會對應相應的成本,因而就會產生相應的資金缺口,如果長期沒有項目與其相匹配的話,這個缺口就會越來越大,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供給,最后就會無法彌補,一旦碰上借款人逾期不還錢, 整個資金鏈就會斷裂,平臺也會因此提現困難,嚴重的話公司直接倒閉或跑路。
綜上所述,很多平臺老板不能說本身就是懷著惡意來的,可能一開始平臺老板也是很想做好這件事情,但是當他們逐漸發現這件事可能并沒有表面上看來那么美好,甚至賠上了自己的錢都可能填不完這窟窿,很多老板接受不了從有到無,那么就只有耍賴,跑路。如果法律和征信系統能夠不斷的健全下去,能夠強而有力地束縛住他們的行為,也許未來哪一天他們會加倍奉還。
文來源:
劉忠鵬
盈燦資產財富管理副總監
推薦閱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明后年各種投資標的的表現會怎樣?明后年我們應該怎樣理財呢? 1、 房產 咱們先看一下咱們最熟悉的房市。 深圳房價在過去的一年內的漲幅,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是什么會讓平臺最終選擇跑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