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這個主題是因為自從任職到互聯網金融公司,整日泡水其中,被各種概念玩弄與混淆,被各種亂七八糟的戰略發布會議,高峰論壇,技術研討等五花八門的互金新新生態忽悠的團團轉,也忽悠到了身邊一些傳統金融從業者。
他們有些在國內券商干了多年碌碌無為但收入穩步增長,也邁入金領行業,寶馬奔馳奧迪的開著到處溜達忽悠了不少無知少女。不過除此也覺得生活沒勁,畢竟中國的操動資金運轉的項目,無非就是和政府打打擦邊球,掛個空牌轉讓資金,表面看上去合法合規合情合理,實際上內里頭你總也看不到底。
單從這一點而言,如果你想充分全方位的感受一些中國金融的業態,中國金融業的底牌,甚至是中國金融獨有的特色化,不妨縱深躍入互金公司一試,大牌又愛面子的互金公司也至少能給合伙人級別的開出個年薪百萬出來,絕對不比以前少。至于拼事業,闖出一片天,其實這個就是有點賭博性質了。
試想一下大部分傳統金融從業者為什么會想到轉行去一個不見未來不明方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呢。原因只有兩個,其一是他們的未來太容易看清了,一眼就看到底,看到他們七十歲在干什么,看多了無數從業者的殊途同歸,其二是他們的未來自己的看不清,在一個層級分明的超級大公司,什么時候能熬出個頭來,倒不如選個中意合拍的放手一搏,贏了就成了人生贏家,輸了也無所謂,再回去大公司還有個牛逼點點的經歷。
這是一類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紅火而聞風而動的人。當然如今萬眾創新、全民創業的時代,不對,全民創業是算是,萬眾創新就算不上,一百個人里有九十五個是抄的另外五個,而這另外五個,也是仿效的國外。大部分一開始就在圈內能積累一定名氣的企業多半是從傳統金融機構帶走了個團隊,比如運營團隊完全從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出來的米么金服,比如技術團隊直接從廣發證券打包帶走的融果金融。這種狀況不僅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整個互聯網創業公司行業,都極為常見,我們因為長期工作建立了一種相互合作的默契,甚至是一種互通的理念,這種理念愈加延伸越重,而在現有公司的規則束縛下短時間難以施展,互聯網+時代一來,我們的能力終于有了一個恰如其分的釋放點。
這就有了除改變自己固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另一個概念,如果你有一個自己的理念,并且這個理念因為政策或者固有模式的束縛難以施展,而你經過反復調研、追證和確認,它是適應整個互聯網時代潮流的。
而互聯網的概念是快、狠、準,全線覆蓋,這就要求它是最高科技含量的情況下把成本壓榨到最低,這一點只針對將技術放在第一位的信息服務型公司,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屬于其中一大類,它創立的機制是信息管理系統。
第一是你想,你有一個對自己充分的結構,自己的每一步目的和需求,第二是你能夠,身邊有可以依托的資源,這對一個在傳統金融業中洗過腦的人尤為重要,作為一個洗過腦的人,如果長久身處固定模式,思維會僵化,跳出來只是一種極度痛苦的快速自殺方式,你必須確保你的理念在這個行業是被需要的,是有點新鮮的,是能召喚到同樣的思考者;第三是你能夠,這里的能夠是指擔當,相信這是除技術有嚴格要求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任何一個好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它都絕對不會嚴格意義上限制員工的時間,因為互聯網金融本質還是效仿美國,美國能做到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基礎是思想自由,自由的概念不是隨意,而是控制,對結果完全負責。
如果你確定這三點都可以百分之九十五達到,并且你身邊有百分之五這樣的人,或許這就在暗示你:親愛的,你疲憊了太久,該換一種嶄新的,讓你筋疲力盡然后向死往生的,新的從業領域了,記住,最后一條也是最重要的是,找一個風格調性逼格足以和你匹配的公司。文-sandrelli)
推薦閱讀
又到年關,P2P跑路案件頻發,山東P2P平臺鑫利源一則跑路公告令人哭笑不得,上線僅三個月,就跑路了,令人唏噓不已。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平臺,資深投資人基本不會踩雷。(PS:這雷太明顯,踩雷者先別著急拍磚,看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傳統金融業從業者是否該跳槽到互金公司?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