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P2P理財,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各種寶寶類產品,比如余額寶。活期理財產品的特點是隨存隨取、收益穩定、安全性高,既能滿足投資人對流動性的需求,又兼顧穩定收益和資金安全,是深受投資人歡迎的理財產品。
時下很多平臺都發行了活期理財產品,收益從8%-20%不等,主流在8%-12%之間,該如何正確辨別,確保能買到最優質的理財產品呢?下面就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假設我有一萬元現金,一時半會用不上,想投資賺點收益,又不想承擔高風險,還能隨時取出以備不時之需,怎么辦呢?我可以這樣做,七千塊錢買貨幣基金,假定年化收益4%;三千元買債券基金(一般是70%-80%債券+20%-30%股票,年化收益在15%-30%),假定年化收益20%,這樣我的年化收益就是0.7x4%+0.3x20%=8.8%。需要用錢按比例贖回即可(比如需要5000元,貨幣基金贖回3500元,債券基金贖回1500元)。
活期理財產品在設計上,思路與此類似。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對一只貨幣基金,當然收益比較低;或者采FOF基金的形式,也就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或股票基金組合,提高整體收益;P2P平臺往往采用類似的辦法,即貨幣基金+短期債權,貨幣基金或類似的現金類理財產品滿足流動性需求,短期債權提高總體收益,做到收益、安全、流動性三者兼顧。
那么該怎樣看P2P活期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呢?主要看債權組合。
P2P活期理財產品在債權組合上,往往貨幣基金或現金理財產品比例不會太高,只要能滿足日常提現贖回提現需求即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會搭配其他產品,比如車輛抵押/質押標、信用標等等,同時為了確保流動性一般期限不長,1-3個月居多。
安全性方面,一般都會公布債權組合,投資哪個平臺、哪個類型的標的、投資金額、保障措施等等,信息都會公示出來,怎樣衡量P2P標的安全性,大家經驗非常豐富了,隨機抽查幾個即可。
業內有種說法,質疑P2P活期理財產品是資金池,我不這樣看。
首先,P2P活期理財產品類型大體分為三類,一是直接對接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同時為聚人氣平臺會貼息;二是上面說的貨幣基金或現金理財產品,加上一部分短期標;第三種是直接和借款需求對接,和普通的P2P投標沒什么區別,只是換了個名字。
那么資金池風險會出現在哪里呢?第一種顯然不會,直接對接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哪有資金池一說?第二種爭議比較大,涉及債權打包轉讓。傳統意義上的債權打包,是將一些因為借款人無法按時還錢(也就是無法收回的借貸)而抵押的不動產、無法收回的壞賬等打包在市場上流通,前提是有問題的債權。那么P2P活期理財,標的都是不良債權?當然不是,這純屬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社會上就是有那么一幫人,恨不得P2P都死掉,至于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第三種模式容易出現資金池的問題,這就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了。資金池最常見的手法是通過高息,發布虛假借款信息等,將投資人的錢誆騙進來。如何辨別標的真偽、標的利息是否合理,大家都很清楚。比如房產抵押,給出年化24%的利息,期限只有3個月,要么拆標、要么做了錯配,倒還講得通;三四線城市房產抵押,抵押率80%,沒有公示他項權證、沒有借款人的征信和銀行流水等資料,利息24%,反正我是不敢投。另外債權組合里都是這類產品,那也得掂量掂量。
我覺得大平臺的P2P活期理財產品,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另外如果P2P平臺的活期理財資產提供方是基金公司、資管公司等正規機構,并對投資人有足夠的保證(這里指資產提供方的保障,比如債權回購等),也是安全正規的。本文轉自肥貓
推薦閱讀
單獨依靠某一家網貸平臺評級排名即做出投資決策稍顯武斷,而且過分迷信網貸排名也不可取。當然,在目前監管空白期,網貸平臺數量繁多且發展良莠不齊的大環境下,獨立第三方評級機構作為市場自發產生的監督力量,其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2P活期理財產品安全性解析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