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有四季,社區銀行當然也經歷了明媚的春天和火熱的夏天,只是冬天的腳步太急促,讓人似乎錯過了秋天的收獲。
11月22日,節氣:小雪;北京市天氣:大雪。與大雪紛飛的極致天氣相比,社區銀行的清冷似乎不遑多讓,且更令人難耐。
愛定投理財平臺據報道稱,除了專享的理財產品,社區銀行只得主打贈送禮物策略。在南二環的另一家社區銀行門口,本報記者此前曾經看到,一個類似于地產中介用于推銷房源的簡易支架被擺在了并不十分寬敞的人行道上,支架上面貼著的白紙上赫然寫著“存五萬元定期送高級晴雨傘”。據該行工作人員介紹,全自動的高級晴雨傘的價格大約一兩百元,“我們只能送禮物,不敢折算成現金,否則一旦被舉報肯定是一告一個準”。
銀行“送禮攬儲”當然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最多也就只能算是屢禁不止,但是普通銀行網點通常并不敢公開制作和擺放相關宣傳標識,尤其對于一線城市而言,攬儲送禮物更是不能拿到臺面上的暗箱操作。換句話說,潛規則眾所周知,但是高調亮相比較罕見。“社區銀行通常深藏于居民區,屬于日常監管不易到達的區域,再加上居民對于攬儲送禮也比較歡迎,因此更加不容易被監管發現”,一位城商行的個金業務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我們對外就說是贈送給來網點支持我們的客戶,而不能直接強調買理財送禮品”,上述社區銀行工作人員小徐(化名)坦言,“不過,現在理財產品收益率比較低,送禮物的效果也不明顯了”。
事實上,面對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急速降溫”,社區銀行迅速感到了的冬天的寒冷。
由于央行一年多以來連續降息,資金面比較寬松,且資產端好的項目減少,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確實下降得比較快。
對于其他銀行來說,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雖然對于銷售和攬儲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會傷筋動骨。但對于沒有對公業務,僅僅依靠零售業務支撐業績的社區銀行來說,理財產品收益率一旦不具有競爭力,那就意味著核心業務遇到瓶頸。
但是一個理財模式的衰弱必有另一個理財模式的崛起,2015年是“互聯網+”的戰略年,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帶動下,P2P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了一個大發展。
P2P互聯網金融最早出現在2007年,經歷過以信用借款、地域借款、自融高息、規范監管四個階段,平臺數量從2007年的20家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3000余家,成交金額從2007年的5億上升到2015年的10000億,有效投資人數從2007年的1萬上升到2015年的2000萬……這一系列數據無不印證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
愛定投理財師分析,P2P互聯網金融綜合了金融理財與互聯網信息交流快捷方便的優點,同時具有投資門檻低、年化利率高的優點,俘獲不少民間小微投資人的心。
相對于別的理財產品,P2P理財有著比較顯著的流動性優勢,一次投資,按月回款,比銀行定期存款要好許多,每月都有回款,而銀行要等到期限完畢才有收益。而且一般期限比較短,對于客戶來說可加大資金流通性,而且還能實現資產的增值,對于客戶來說,無疑是一類比較不錯的投資理財方式。
推薦閱讀
10月24日,央行2015年內第五次降息、第四次降準,以至社會整體融資成本大幅下降,當時即有分析認為理財產品收益已“入冬”。時隔一月,現如今市面上主流理財產品收益表現如何?我們不妨來簡單盤點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收益率不給力,P2P發力愛定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