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陸金所、積木盒子、人人貸等P2P行業內較為主流的平臺在宣傳時紛紛去掉“P2P”標簽,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理財平臺”等字樣,同時有不少小平臺也開始跟風,甚至有平臺把公司名稱都改成了某某金融服務公司。越來越多的P2P平臺急于撕下“P2P”標簽,與P2P劃清界限,到底意欲何為?
陸金所P2P業務只約占10%
近日,陸金所保險頻道上線,目前只有平安人壽一款萬能險在銷售,不過,據其內部人士透露,11月18日之后會推出更多的投資型保險產品。隨著陸金所“9158”戰略的逐步實施,曾經為其打下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聲譽的P2P業務量卻逐步萎縮,如今只約占陸金所業務量的10%。
在P2P網貸行業剛開始在國內開始起步的時候,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就曾表示,P2P業務是當時陸金所的主要著眼點,同時堅信中國中小微企業融資市場與個人消費信貸市場存在巨大潛力與海量需求。在這四年的時間里,陸金所一步一步爭得了行業第一的寶座,一般只要關注P2P網貸行業的人都知曉它的名號。
如今,陸金所不再只盯著P2P業務,而是開拓多個領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涵蓋P2P、保險、基金等多種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的一站式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開始布局轉型。
網貸平臺為何要“去P2P化”?
為什么這些知名平臺要急于撕下“P2P”標簽,與P2P劃清界限呢?知名平臺安心貸網貸行業研究員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收益率日益降低,單純依靠高息等手段獲客難以持續。隨著央行幾度降息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劇,P2P行業綜合收益率也隨之呈現下降的趨勢,前期的高收益目前已經降至在12%左右的平均水平,P2P平臺攬金能力和收益水平出現下滑,憑借高收益率風生水起的P2P平臺目前在這一方面并無明顯優勢;同時,隨著資產荒時代的到來,平臺的獲客成本狂漲不少,因此很多P2P平臺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
第二,行業監管趨嚴。今年7月份以來,P2P行業已經出臺了不少相關的行業新規,當前政府對P2P這塊的監管已經越來越嚴格,不僅要求收益率的范圍,而且還對擔保、資金托管等諸多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平臺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表現會更加明顯。
第三,傳統資金的沖擊。銀行與BATJ四大巨頭開始布局P2P領域,對現有的P2P平臺將造成較大沖擊,銀行和BATJ不論是在資金量還是在市場影響力上都占據優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強。
第四,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細分市場廣闊,且單純的P2P業務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的需求。目前,大眾理財的意識越來越強,同時互聯網的先天優勢也提供了便利,P2P只是作為其理財配置中的一部分而存在,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的需求。
未來平臺轉型之路怎么走?
雖然現在將轉型付諸于實踐的平臺在數以千計的平臺中算不上多,但是將轉型定位為未來策略的平臺恐怕不在少數。就目前來看,做純信息中介平臺并不那么好做,更多的平臺將會實現轉型或者是豐富平臺的產品線,多元化發展,像陸金所那般逐漸形成一個涵蓋P2P、保險、基金等多種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的一站式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或者是向供應鏈金融等具體細分領域進發。
平臺積極開拓轉型之路并不是說會將P2P業務丟棄,只是會降低其占比,畢竟未來P2P市場仍然相當廣闊。陸金所P2P業務自戰略化轉型以來占比雖然降了不少,但其成交量并沒有減少。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陸金所新增P2P貸款147億元,而全球第一家上市的P2P平臺Lending Club新增P2P貸款額度約為22.3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2億元。
推薦閱讀
進入11月份不久,作為河北的老牌企業ZD的融資新聞開始成為話題榜的頭條,懂金融的都說是非法集資龐氏騙局,當地民眾則為ZD站臺說是愿打愿挨,無怨無悔,至于事實如何,沒有入局所以不便多說什么,但是為什么有這么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陸金所P2P業務只占10% 網貸平臺“去P2P化”趨勢明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