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剛剛畢業進入到P2P這個行業的新人跟我抱怨工作不好干,原來公司讓每位工作人員都必須在自家的平臺進行理財,還要定期拉親朋好友過來理財,不然就要扣錢或者辭退,讓他這樣一個剛剛解決溫飽的職場新人苦不堪言。他不想放棄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不愿意跟家里伸手要錢,他該怎么辦?他的問題,不知道別的同行是不是也遇到過,P2P平臺的工作人員究竟要不要投資自家平臺呢?
理財需要量力而為
投資有風險,理財要謹慎。投資理財無論什么身份都需要量力而為,我不贊成在沒有閑置資金的時候,就盲目投入到投資理財的大潮中來。借錢理財或者通過信用卡套現來進行理財,在我看來都是賭徒行為,可能讓投資的風險放大十倍,所以切忌用生活必需資金為理財本金。不懂量力而為,不但會讓自己在理財過程中患得患失,甚至吃不好睡不好大病一場,而且一旦出現不可預知的風險,會把自己逼入絕境,得不償失。
通過自家平臺理財
我現在工作的這家平臺銀點e貸,也經常被公司業務員暗示,甚至之前有一些業務主管把工作人員投資都要上綱上線,我表示強烈反對。但是P2P平臺的工作人員要不要投自家平臺呢?如果條件允許,而且自己對工作的平臺有足夠信心,適當的通過投資理財來為自己增產增收也是一件好事,還能幫自己更好理解平臺用戶體驗的各個流程,對平臺和工作人員都算雙贏的決定,所以如果是工作人員自主,肯定是明智的決定。
P2P平臺強制要求工作人員投資理財就是耍流氓。工作人員投資理財如果不是自愿行為,肯定容易滋生逆反情緒,不但會影響正常的工作,還會把情緒傳遞給周圍的同事或者平臺的投資人,導致平臺離心離德。換句話說,P2P平臺如果連自己的工作人員都說服不了,還需要去強制規定,又怎么可能去說服投資人,這樣的平臺想要做強做大,送他們四個字“癡人說夢”。
投“自家”還是“同行”
作為平臺的組織管理人員,應該是對自家平臺的用戶體驗和平臺運營的相關事務負責的,但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家平臺上,不但有閉門造車的嫌疑,也很容易跟整個行業脫節。我跟很多同行都習慣通過體驗不同平臺,來為自家平臺的更新迭代提供動力。P2P平臺的普通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投資同行的優點來對自己負責的工作進行優化。
在投資理財方面,P2P平臺的工作人員跟普通的投資人是沒有區別的,哪家平臺的風險收益比更高,就可以把閑錢放到那家平臺,如果自家平臺確實不錯,為什么不投呢。在工作方面,適當的體驗自家平臺,也要跟同行平臺多學習取經,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把平臺給照顧的更好。
P2P平臺的從業者,應該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也要把自己變成一個資深的P2P投資人,然后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祖選擇工作的平臺。不然平臺跑路,投資者損失的只是錢,而P2P工作人員損失的可能更多,可能因為信任平臺,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投進去,還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投資,平臺老板卷款跑路一走了之,剩下的工作人員跑不了怎么辦,到時候工資沒了,積蓄沒了,面對周圍憤怒絕望的親朋好友就無法交代。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我給那位同行的建議是,跟公司領導說明自身的情況,如果公司依然不能理解,果斷離職。因為一家不懂為員工考慮的公司,不可能有太好的發展前途,也不值得員工為他舍身賣命,為此離職也不值得可惜。
推薦閱讀
“雙十一”這個人造節日原先作為單身汪的“苦難日”,如今馬云卻將之變成全民的“狂歡日”、“剁手日”,以利益之名打敗了情感上的孤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2P工作人員要不要投自家平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