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已經結束,作為居民投資需求的重要釋放點,P2P網貸也在此間創下了輝煌的“戰績”。僅僅在9月份,整體成交量達1151.92億元。近日,更是有消息傳說,網貸整體成交量突破“萬億規模”。
在“金九銀十”這個傳統投資銷售旺季中,樓市依舊復蘇緩慢、股市也表現得“陰晴不定”,而P2P網貸卻在此時悄然“接棒”。有業內人士指出,2015年股市長期疲軟、波動頻繁是P2P網貸成交量快速增長的直接誘因;與此同時,房地產的投資屬性也在近年來持續弱化;因此大量閑散資金從股市與樓市中流出,去尋求安全的P2P網貸平臺,逐漸流向P2P網貸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P2P網貸成交量近來表現出明顯增勢,但是P2P網貸平臺的收益率卻被一再削減。統計數據顯示,各P2P平臺9月份年化收益率為11.48%,已連續多月呈現下降趨勢。與2013年24%左右的收益率相比,P2P網貸行業收益率在2015年中遭遇“腰斬”,P2P網貸平臺的風險問題不禁顯現。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競爭壓力和監管機制不斷完善下,平臺利潤的削減或將使實力較弱的P2P平臺遭遇滑鐵盧,直接導致行業的重新洗牌。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收益率的“腰斬”恰恰是P2P平臺向規范化和普惠金融邁出的重要一步。由于P2P平臺自身并無吸納存款的職能,以往平臺的“出借高收益率”往往直接轉嫁于借款人,資金風險也伴隨著高利息而持續高企。伴隨著收益率的回落,出借方將資金風險將大大降低,利息的下行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借款方的準入門檻。
事實上,P2P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將金融服務延伸至傳統金融機構不愿涉及的小微企業或低收入人群,填補傳統金融業的覆蓋盲區,進而實現讓每個人都可受益的普惠金融。如今,普惠金融正在從一個金融概念上升至一項國家戰略,而P2P平臺收益率的下行恰恰是整個行業向普惠金融演變的重要表現。
P2P網貸借“互聯網+”大勢而起,2014年后逐漸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如今儼然已成為我國互聯網金融進一步深化的重要推動者。而在未來的發展中,P2P網貸或將與互聯網金融一道迎來更多政策紅利。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普惠金融的主線下,監管制度健全、風控機制完善、收益率下行、公眾參與度提升等關鍵句將成為行業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特征。
推薦閱讀
互聯網金融首次寫中央五年規劃,一方面是肯定了目前所取得成就,另一方面也清晰的表明互聯網金融依然任重道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 P2P網貸平臺更“親民”,有弊更有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