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今年677家P2P平臺跑路”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廣泛流傳,真的是搞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些交好的投資人勸我早點離開這個不靠譜的行業,或者向我打聽我現在工作的平臺近期會不會跑路的內幕,讓我也是哭笑不得。我也被行業隱藏著的眾多害群之馬感到驚訝,但是更多的是堅定只做信息中介的決心,跑路了這么多家平臺敗壞了這個行業的名聲,但也教會了現在還在運營的平臺和玩P2P的投資人好多東西。
單純的燒錢不可取
那么多家平臺有不少平臺真的是燒錢燒死自己的。對于利潤微薄的P2P平臺而言,砸錢獲客是非常傷筋動骨的方式。平臺如果不是真的資本雄厚,還是要量力而行,畢竟做P2P平臺也不能追逐一夜暴富,短時間內燒起來的流量就像流沙,產品如果運作邏輯和經營理念不合理,終究不會獲得投資人的真心。平臺應把資金安全擺在第一位,努力構建經得起推敲和質疑的資金運轉邏輯才是立足根本。所以P2P平臺花錢獲客需要量力而行,真不如把錢省下來,用于產品研發、風控管理、用戶運營等,好好地沉下心做產品。
遠離自融和資金池
不管是P2P平臺工作人員,還是玩P2P理財的投資人都知道自融和資金池就是平臺跑路的‘罪魁禍首’。真正規范的P2P平臺上的錢都必須由第三方資金托管,平臺只是一個信息中介,錢進不了平臺的賬號,它很難跑路。P2P平臺如何自證清白,真的不能停留在過去說說而已的階段了,如何向投資人保證所發標的的真實性,讓投資人監督平臺的資產端信息等等,另外積極接入銀行存管和資金托管真的不能再等待,讓自己真的跟投資人的資金置身事外,做好信息中介的本職工作。銀點e貸的投資人都學會如何分辨平臺是否真的接入第三方資金托管,別的投資人也要學會分辨真假第三方托管和是否接入第三方托管。
1. 投資人是否在第三方托管平臺開設獨立的資金賬戶?
2. 這個資金賬戶是否由投資人獨立設置密碼?
3. 這個資金賬戶是否可以從第三方托管平臺上獨立查詢余額?
4. 每次投標完成后,是否需要由投資人獨立輸入密碼才能完成劃款?
5. 投資人的提現申請是否需要平臺審批?如果需要平臺審批,這就說明投資人的資金不是獨立監管的。
注意平臺輿情的處理
跑路的平臺有一些就是死在負面信息引起的集中提現導致的資金擠兌上面。P2P行業的投資人估計被網上鋪天蓋地的跑路信息鍛煉出了敏感的神經,一旦某個平臺有風吹草動,估計很快就會登上第三方平臺的曝光臺,如果處理不及時,很快就會“被跑路”,P2P平臺的運營人員真的不可不防。
此外,投資人也要注意別被一些“羊毛黨”的負面言論給忽悠了,要對平臺的風控有信心,畢竟百分之八十的平臺都會對“羊毛黨”進行區別對待。薅羊毛不成,變身黑嘴的前車之鑒不勝枚舉,投資人踩雷一定要勇敢曝光,但是對于別人的負面言論也一定要理性看待。
一定要專業
P2P投資人大多數踩雷的,就是倒在對這個行業一知半解,對金融和投資一點概念都沒有,所以投資人一定要杜絕對P2P投資和P2P平臺的認識不清,在不能確保平臺是否真的安全的前提下,一毛錢也不要去嘗試,安全和收益一定要把安全放在前面,這個行業魚龍混雜,“你圖的是他的利息,他圖的是你的本金”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平臺當然更要專業,不懂金融和互聯網的還是趁早清盤走人,因為再往以后發展,沒有專業知識作支撐就去瞎玩的,可能會輸的很難看。跑路的平臺大多數都是通過精通互聯網營銷的人搞出來的,如果連假平臺都比你專業,也真是可以洗洗睡了,如果還想在P2P這個大鍋里吃喝,還是弄把像樣的勺子再說話吧。
還有兩個多月就是2015年的結束,監管細則據說醞釀待發,667家的跑路也不是2015年最終結果,這個冬天比較冷,P2P平臺真的要準備棉襖過冬,投資人也是且投且珍惜吧。
推薦閱讀
P2P從2007年進入中國,如今已經八歲了,人在這個年紀或許還是懵懂少年,但是一個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到青壯的年歲了,截止9月底正常運營P2P平臺為2417家,預計2015年全年成交量將突破1萬億元,伴隨著政策利好的支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那些跑路P2P平臺教會我們什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9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