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Francis Diebold所寫的一篇關于金融建模的 文章中首次出現了Big Data一詞,那時他可能還不知道這個詞會改寫科技歷史。在歐美等地國家,甚至將2012年稱之為大數據元年。
大數據到底有多火,IDC的預測說Big Data將在2013年全面引爆,2012年7月 發布的報告稱借助大數據,可讓商業分析軟件2016年將沖擊507億美元市場,而最近公布的的數據市場報告稱,全球大數據和服務市場將獲31.7%的復合年增長率 ,2016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238億美元。
其實從Big Data轉換成中文的大數據也是有一個正名過程,開始人們也有譯成海量資料,但是現在公認的還是大數據,出于形象生動?雅俗共賞?其實大數據也是個“大明星”。
被稱作是“第五波科技浪潮”的大數據,他的老大哥們:有第一波的大型計算機、第二波的個人計算機、第三波的互聯網和第四波的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如果說大數據已經擠掉facebookde時代的輝煌寶座,有點說大了。但從國外網站MarketWatch的消息來看,2013年美國科技公司的IPO雖然仍是一個謎團,但目前的趨勢是,社交媒體公司IPO將衰落,與之相反的是大數據、云計算公司IPO的興起,這起碼能說明點問題。
引爆電商的有它,風風火火的電商大戰從劉強東的一個挑釁似的微博為導火索,愈演愈烈,京東、蘇寧、亞馬遜等等都在拼什么?還是要靠數據。緊接著也是各種電商平臺紛紛涌入大數據洪流,就連相對比較冷門的銀行體系也開始介入,交通銀行的“交博會”,中國銀行廣東省行的“云購物”,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一幕幕上演著電商的逆襲。
門戶爭搶,還要靠它。新浪捧著微博笑哈哈,騰訊有了微信哈哈笑,而花上過億押注新聞客戶端的搜狐就沒那么好過了。異軍突起,崛起市場就只有求 助于大數據了。搜狐已經搭建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平臺,將旗下數據資產全 面打通整合,通過由門戶、搜索、瀏覽器、游戲、無線等業務帶來的月度達9億人次用戶的數據資產,實現精準投放。
大數據這個雅俗共賞的名字也不是白叫的,它不僅是大企業所需,更可為小企業謀 “福利”。大企業有著規模龐大的數據集,也就理所當然的會成為大數據時代的領軍人,這樣對比起來,小企業的參與程度自然是不高,但是卻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例如Facebook上的用戶信息,信用卡的注冊信息,競爭廠商的產品信息,甚至消費者的喜好都可以被企業所用而增大收入,基于此觀點出發,小企業的收益是直觀且周期短的。
推薦閱讀
Hadoop一直是一個較為熱門的詞匯。Hadoop最初是Yahoo公司為了處理海量數據而開發的一款開源架構。在許多人眼里,大數據一詞與Apache的Hadoop幾乎同義。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大數據逐漸熟悉,可以預計2013年管理大數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數據公元一年成為滲透IT界的“萬金油”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30122/25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