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浪潮,洶涌來襲,與互聯網的發明一樣,這絕不僅僅是信息技術領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圍啟動透明政府、加速企業創新、引領社會變革的利器�,F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是創造未來。“大數據戰略”是當下領航全球的先機。大數據時代,我們當如何作為?
11月12日晚,由本刊主辦,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協辦的《“大數據”時代的公民社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如期舉行,《大數據》一書作者涂子沛攜同資深市場營銷戰略專家王煜全,《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一同對大數據時代,以及時代下的公民社會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涂子沛(信息管理專家《大數據》一書作者):“什么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只有敢于突破禁忌的社會才是開放的社會,什么社會才會有真正的創新,才能不斷激發創新?也只有一個開放的社會才能不斷地激發創新,那是挑戰禁忌,挑戰傳媒。這個時代是一個你主動,你就能改變的時代,因為資源就在那里,你不能去等其他的人。公民最主要的精神是什么?就是積極地介入,積極地改變。我在書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的信息社會,首先是一個公民社會”,這是全書的一個出發點,是說“信息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自由流動”。如果沒有人的平等,沒有人的自由,信息能夠自由流動嗎?如果沒有人的平等,我們這個社會彼此另外壓抑另外一個人,我們的創造力怎么能迸發出來?中國有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說勞動力已經解放,市場經濟的規則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但是當我們看世界的時候發現,還有一個新的關鍵詞叫“創新”,怎么創新?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自由的思想,我們能創新嗎?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創造力的解放,一個思想的解放和人格的解放。
姜奇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我覺得《大數據》這本書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說是把握住了時代的潮流,從里面我們可以觀察到時代的發展方向。我想結合剛才主持人的問題談談我的體會:我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剛才涂先生說,要把“大數據”和“智慧”聯系在一起,因為不搞數據的人就會想這跟我有什么關系,這里面的關鍵是把“大數據”和人,包括和公民、和我們自己結合起來�!按髷祿笔歉墒裁从玫哪�?什么樣的知識可能是對人們有用,什么樣的知識沒有用呢?就看使我們的意義能不能得到提升,也就是說剛才主持人說的,個性化的東西。意義和價值是怎么換算呢?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個性化的價值就是意義,那么把意義合并同類項就是“價值”,價值是同質性的,意義是異質性的。當有“大數據”以后最終要變成智慧,就得看這個數據到底能不能解決人們的意義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核心的思想。
王煜全(Frost & Sulivan中國區總裁,資深的電信市場營銷和戰略咨詢專家):我估計大家可能都不太會意識到自己接觸到了這個時代最前沿的脈搏。我要是上學時能聽到這樣的講述我就興奮死了,因為我們是花了20年的時間慢慢爬到前沿的,涂老師現在是直接把這個前沿給大家帶過來了�?赡艽蠹矣X得這事離我們很遠,可是你回頭想一個事情,誰手里還會沒有手機,手機才花了多少年,十幾年時間所有人都了,而且行為都改變了。這個時代的變化是非常快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要判斷清楚潮流。
我認為這一切都剛開始,數據的收集剛剛能夠有機會,那數據的解讀也是史無前例的。一個斯坦福的教授有個說法,過去社會學里的測本定理,有三個東西是不能全有的,一個是全樣本,就是所有人都去檢測,第二個是實時數據,第三個是連續數據。我實時采一個點可以知道現在所有人的位置,一個點衛星一照沒問題,連續記錄衛星也留不住,以前是沒有辦法,現在有個攝像頭一切都有了,網絡把你的行為全部連續記錄下來,而且是所有人的。這就跨到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對人的分析不再是以前說的用取樣分析了,我們可以用全樣本做分析。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數據”時代的公民生活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21228/9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