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7月26日,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了包括《大數據時代的5個轉變》《全媒體下網絡視頻整合營銷》等在內的5份數據報告,解讀跨屏-數據驅動下的互動營銷新生態走向。其核心發現是技術、數據正在成為2012年度市場競爭、行業洗牌的核心焦點和熱門話題。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表示,大數據是提法,數據云是形態,以實時感知、分析、對話、服務能力為基礎,讓數據流成為商業、營銷活動的核心才是關鍵。不僅互聯網企業,各行各業企業都需要逐步建立真正的數字商業神經系統。在Adworld2012互動營銷世界*夏現場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了《大數據時代的5個轉變》,觀點如下:
轉變1:移動-人成為中心,互聯網生態結構發生轉變。
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6月,中國網民5.38億,手機網民就達到3.88億。DCCI調查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用戶使用應用分布發現,移動互聯應用使用度在向傳統互聯網應用靠攏,以社交聊天類、資訊閱讀類、實用工具類應用為甚。通過移動互聯網、移動設備產生的數據將越來越龐大與豐富,移動互聯網數據成為大數據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截至2012年6月,三大智能操作系統平臺數據: Apple App Store有65萬余款應用,300億次下載量,3.65億設備激活總量;Google Play Marker的Apps達60萬余款,下載數量200億次,有4億設備激活總量;即便是2012年10月才上線的Windows Phone Markerplace也積累了10萬余款應用,1050萬設備激活總量,可以說,應用的爆發性增長引爆對數據的深入挖掘需求。而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融合,成為所有媒體的核心節點卻是大數據實現的前提。
另一個層面講,終端帶動用戶入網“催生”移動大數據,移動流量的消耗更是等同于數據的產生。DCCI分析師表示,移動搜索、應用商店、移動瀏覽器、操作系統等移動入口都將成為移動大數據的關鍵節點。轉變2:數據流量劇增,Web Analytics產業曙光初現
數據:每一秒,會有60張Instagram照片被上傳、60小時視頻被傳到Youtube;每一天,搜索引擎產生的日志數量是35T、在Facebook有40億的信息擴散。數據顯示,過去3年產生的數據量比以往4萬年的數據量還要多,且2020年全球電子設備存儲的數據將達35ZB。在信息量龐大的時代,哪些數據才具有商業價值?又改如何挖掘?
在《大數據時代的5個轉變》中提出企業數據的三種類型: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是儲存在數據庫中的數據,占大數據的10%;非結構數據是和人類密切相關的數字,廣泛存在于社交網絡、物聯網、電子商務等之中,比如郵件、視頻、微博、帖子、手機呼叫、網頁點擊等,占大數據的90%,其產生伴隨著社交網絡、移動計算和傳感器等新的渠道和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
首先,網絡用戶的高速增長和用戶平均網絡使用時間的不斷延長,這使得用戶網絡行為數據大增。
其次,網絡服務從單一的文字形式走向圖片,語音和影像等多媒體形式,導致數據量大增 。
第三,網絡終端由過去的單一臺式機變為臺式機,平板電腦,書刊閱讀器,手機和電視等多終端,大大擴充了網絡服務的內容與范圍,大大提高了用戶對互聯網的依賴度,也就大大增加了數據量 。由此可見,融合互聯網數據流的企業信息流才更有價值
轉變3:大數據不是數據存儲,而是數據應用
從移動互聯-傳統互聯-物聯網,民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與數據或信息交互。而Google眼鏡等例子向人們證明物聯網的未來就在前方,而人類也將面臨一個與數據和信息更親密接觸的時代 。一些行業看來在數據管理方面做得更好。根據Capgemini的調研,76%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高管相信他們的公司是數據驅動的,而醫療醫藥行業和生物科技企業為75%,金融行業為73%。54%的管理人員表示基于沖動或經驗作出的戰略決定被認為是值得懷疑的,65%同意越來越多的商業決策現在基于分析性數據,數據逐漸成為各行業與職能領域的重要生產因素 。在海量數據面前,處理數據的效率就是企業的生命。
轉變4:基于用戶行為分析,互聯網營銷趨向開放-主動-整合
數據結構更加多樣化,圖像、視頻和文檔的比例占據大半江山。數據顯示,每年諸如郵件、視頻、微博、帖子、手機呼叫、網頁點擊等類型的非結構化數據增長率就達80%。而且這些數據里面包含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如果能有效地把它們的價值挖掘出來,這無疑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國內也有企業在試水聯網用戶數據挖掘,諸如推薦引擎、社會化CRM、基于人群定向的CPM等,無一不是技術、數據在釋放潛在的價值能量。
不過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網絡營銷模式的關鍵在于互聯網的開放程度。Dataxu調查發現,超過70%的受訪者感覺他們無法利用用戶數據洞察的價值,影響原因包括缺乏分析技巧(28%)和能夠進行分析的軟件/技術(30%), 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缺乏統一的多渠道數字營銷平臺是他們營銷努力的明顯障礙,也是阻礙了傳統營銷預算向數字化遷移的主要障礙。解決辦法在于建立統一的數字營銷平臺,關鍵在于開放。

轉變5:RTB-DSP-DMP, Ad Exchange發展提速,向營銷云轉變。
人群實時競價(RTB),是近年興起于美國的網絡廣告交易模式。如今這一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被大力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歐美數字廣告發行商中有2/3使用RTB模式。Google DoubleClick高管則認為展示廣告的市場規模會從現在的200億美金擴張到2015年的500億美金,其中50%以上的展示廣告將通過RTB模式完成。
DCCI數據顯示,中國網站超過230萬個,網頁超866億,APP應用超135萬,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網絡廣投放的焦點也將從傳統的大眾化營銷轉向個性化營銷,從流量購買轉向人群購買。也就是說,以人為中心,主動迎合需求,是未來營銷的重中之重
總體來看,用戶圖譜、瀏覽數據、行為和興趣數據成為精準定向的基礎;媒體端數據為廣告營銷提供精準定向的舞臺;廣告主接入開放式營銷平臺,數據投放和效果數據流在云端架構。這一顛覆式的變化,預示著網絡廣告正在經歷一次數字與技術背后的巨大變革,它將改變中國整個互聯網廣告投放行業的生態。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DCCI發布:大數據時代的5個轉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20730/7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