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過冬論”的說法已在投資圈甚囂塵上之時,VC/PE 也延續著自去年以來的“融不到、投不掉、不敢投”的“心痛”。
然而,在“痛定思痛”之后,不少投資人開始先行一步為自己謀劃冬天的出路,其中獨辟蹊徑者不在少數。
尋找“丑小鴨”企業
一年多前,作為某知名本土創投合伙人的姜成昊(化名)選擇凈身出戶,與幾個朋友一起募集了新的基金。雖然趕上了PE/VC在中國大爆發的好時機,但姜成昊所在的新基金卻也碰上了投資的拐點。
“約談的企業動不動就是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PE,即便是砍一半的價格我還覺得貴。” 回憶起去年上半年的市場,姜成昊頗感“瘋狂”。
就這樣,資金在賬戶上閑置了近半年,姜成昊愣是一分錢都沒有投出去。
日子并不好過的姜成昊,卻因為去年年中對一家生物科技企業的投資意外打開了局面。據姜成昊回憶,去年經友人介紹他結識了這家企業的總經理,當時該企業由于產能不足,處于虧損狀態,而其在外地的工廠又急需資金。
在此之前,這是一家投資機構看不上,銀行也不提供貸款的被邊緣化的企業。在對該企業的基本面、行業前景進行了初步的考察后姜成昊發現,雖然虧損不小,但該企業主要生產的工業添加劑產品在行業處于龍頭地位,且擁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及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并已有近千萬元的市場銷售規模。
“進入該行業有一定的門檻,該創始團隊都在業內扎根了10多年,他們的研發能力在業內占一定的優勢,故短期內競爭對手無法超越。”姜成昊判斷,這類企業很可能就是未來細分行業的領頭羊。
此外,讓姜成昊頗為心動的是,最終入股該企業的價格也僅是當初要價的一半。“企業需要資金,估值又合理,雖然面臨一定的問題,但未來發展潛力充足,這對于投資機構而言無疑是可控的風險。”姜成昊總結道。
最終該企業獲得了千萬元的注資,并迅速啟動了在外地的工廠項目。在此之后姜成昊接連投資了好幾家類似的企業。半年后,這些企業的成績讓他堅定了自己當初的做法。由于資本的適時進入為上述生物科技企業的新工廠緩解了燃眉之急,這家企業到去年年底達成了1000萬元的利潤。而另一家凈利潤為負數的科技環保型企業在引入資金調整業務策略后,現手頭訂單已累計達2億元。
這樣的投資經歷給了姜成昊不小的啟示,與其與同行擠破腦袋去搶一些明星項目,不如去挖掘一些還未浮出水面的潛力企業,以此與一些大的投資機構形成錯位競爭。他還給諸如此類的企業起了個統稱“丑小鴨”。
“從質地上來看,這些企業均沒有致命的問題,只是現有狀況不理想,就好比是工程進行到一半的大樓,缺少后續的資金動工,但投資機構看不上,覺得就是一棟爛尾樓。”姜成昊認為。
資本退出的寒冬
過去幾年,在全民PE熱潮的背后是一些大型投資機構以拉網似的投資方式將大量的準上市目標企業幾乎一網打盡,這一做法在去年尤其明顯。上半年投資項目估值居高不下,下半年則經歷市場募集難度加劇,而二級市場急轉掉頭的尷尬境地。
于是,在市場尚未探底、最壞的時機還沒來之前盡快出手,對于不少投資機構而言或許是種可行的做法。
某外資創投合伙人最近就在忙活著為自己投資的企業謀劃上市之路。據該創投合伙人告訴記者,2年前該機構投資了某網游企業,該企業目前開發的一款游戲雖然盈利,但由于游戲開發具有一定的難度,且需要一定的周期,后續新的游戲開發是否能成功也存在一定的未知數。“現在資本市場走勢不樂觀,IPO的速度很可能將放慢,投資項目的上市退出機會將不會如預期的理想,企業估值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肯定會影響資本平均收益率。所以我們建議企業先走走上市這條路,先沖一把再說。”上述合伙人坦陳。
現在看來,跟上述合伙人有著相同想法的投資機構不在少數。本月初,證監會公布共計515家IPO申請在審企業名單,除去30家已中止審查,剩余485家企業排隊待審。根據投中集團的統計,在該485家排隊企業中,有VC/PE背景的企業達到195家,占比達4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在細看了這些企業之后發現,不少申報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大多為了上市而上市,只要財務報表一達標就申報,而不少在近一年內入股的Pre-IPO項目的背后更有著數量可觀的投資機構的身影。“雖然現在融資環境大不如前,但創業板較之主板、中小板估值還是偏高,細看這些項目的業績都已處于高點或是拐點上。”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分析道,“往年一般Pre-IPO項目的年回報普遍在50%以上,但現在能有20%已屬不錯,雖然回報有限,但二級市場的持續低迷還是讓不少投資機構想急于出手。”
在他看來,中國VC/PE正進入深度調整期,市場優勝劣汰逐漸加速,不少投資機構寄希望于上市儲備來助其獲得持續投資回報,以此來順利“過冬”。
然而,投中集團分析師王甲告訴記者,2012年預計IPO融資環境依然不甚樂觀,融資規模預計較難大幅超過2011年水平,全年IPO融資規模很可能低于或與2011年持平。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投資人御寒術:挖掘行業里的“丑小鴨”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20217/3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