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的文件顯示,易居中國及21世紀中國不動產創始人的注資至今尚未發生
王肖邦
[ 登陸紐約證交所兩年,如今卻面臨清盤危機,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資本故事虎頭蛇尾、難言精彩 ]
易居中國(NYSE:EJ)入股成為大股東的興奮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21世紀中國不動產(NYSE:CTC)又面臨一場“被清盤”的危機,易居中國入股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前景也變得撲朔迷離。
這或許是21世紀中國不動產上市以來最嚴峻的一場危機。2011年12月30日,公司股東之一的GL Asia Mauritius II Cayman Ltd.(下稱“GLA”)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了要求21世紀中國不動產清盤的呈請(winding up petition)。此時距易居宣布入主21世紀中國不動產正好一個月的時間。
對上市公司而言,由股東提出清盤顯得不同尋常。21世紀中國不動產隨后在1月9日的公告中回應:與法律顧問咨詢后,公司深信GLA的主張并無根據,清盤也非實現其主張的最佳途徑,公司將予以反擊。
然而,堅定表明立場的同時,21世紀中國不動產對GLA為何突然此時提出清盤要求卻未作解釋。
可轉換票據“惹禍”
《第一財經日報》調查發現,此次GLA與公司決裂的“導火索”,也是21世紀中國不動產諱莫如深的,其實是上市前公司大股東IFM Overseas Partners L.P.(下稱“IFM Overseas”)與GLA之間訂立的一筆交易。
2007年10月19日,作為上市前融資,21世紀中國不動產曾向GLA募集4000萬美元資金。截至上市前,GLA共持有21世紀中國不動產26.5%的股份,為其第三大股東。公司大股東則是IFM Overseas,為公司兩位創始人所有,持股52.1%。
不過,GLA持有的這26.5%股權,構成十分復雜,包括約1.05億股B類股(可轉換為約9200萬股A類股),以及與大股東IFM Overseas,訂立的可交換公司票據(exchangeable note)。
按照該可交換公司票據的條款,GLA在21世紀中國不動產上市55天之后的任意時間,可向IFM Overseas行使兌換上市公司股票的權利。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以21世紀中國不動產7美元/美國存托憑證(ADR)的招股價計(1份ADR相當于15股普通股),上市之際該票據可轉換約4000萬股普通股,照此推算,票據的價值約合1885萬美元。
“這種可轉換票據看上去具有對賭的性質,但事實上對GLA而言,這相當于一份擔保,IFM Overseas則將陷入巨大的風險。”香港一家券商投行部高級經理告訴記者,“只要在上市公司的股價低于招股價時,GLA行使換股權,那么GLA便可輕易從大股東IFM Overseas手中‘搶走’一部分股權。”
然而現實中,GLA要“搶走”的遠不只一部分股權。
21世紀中國不動產2010年1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之后,股價便一路走弱,2011年全年更是大幅下挫94%,排在中概股跌幅榜的第一位,這給了GLA“趁火打劫”的機會。
2011年10月5日,GLA向IFM Overseas提出在10月13日兌換股權的要求。而10月13日當天,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股價尚不足0.7美元,于是共可兌換約4.4億股A類普通股,若加上GLA手上持有的另外約9200萬股A類普通股,GLA的持股比例將一舉達到79.4%。
而IFM Overseas此時僅持有2.6億股21世紀中國不動產A類普通股,根本無力兌換。在此情況下,GLA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出了要求21世紀中國不動產清盤償債的呈請。
上市故事“虎頭蛇尾”
登陸紐約證交所兩年,如今卻面臨清盤危機,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資本故事虎頭蛇尾,難言精彩。
2010年1月,21世紀中國不動產成功登陸紐交所,募集資金約8700萬美元。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張東純在上市答謝會上表示,募集的資金一部分將用于開直營店,另一部分用于并購,到2010年年底將會實現39個城市以上的布點,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擁有500家以上直營店。
21世紀中國不動產副董事、總裁盧航也表示,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在全國建立60個區域分部、吸收4000家門店,包括1000家直營店。
然而在日趨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下,二手房市場一片肅殺景象,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擴張也步履維艱。
一位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21世紀中國不動產采用的“直營+加盟”的模式實際上充滿風險,這種模式在市場景氣時,可以幫助公司迅速實現擴張,但在市場萎靡時,也會加重公司的負擔。
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虧損達到9290萬元,同比激增83%,第三季度,21世紀中國不動產門店平均數量超過1368家,其中479家為直營店,這與上市之初“4000家門店”的目標相距甚遠。
在日益沉重的財務壓力下,21世紀中國不動產開始向資本玩家周昕控制下的易居求援。
2011年11月28日,21世紀中國不動產與易居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根據該合作意向,21世紀中國不動產將對易居中國及21世紀中國不動產創始人以每股普通股0.0267美元(或每股ADS0.40美元),增發約9.6億股普通股。
根據合作意向,21世紀中國不動產將會從其創始人及易居中國獲得約2500萬美元的注資。本次增發的新股約占21世紀中國不動產擴股后完全稀釋股本的57.8%。交易完成后,易居中國將成為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最大股東,持有37.3%股權;21世紀中國不動產創始人將增持公司20.5%股權。
張東純在公司發出的新聞稿中解釋:“本次合作不僅會幫助21世紀中國不動產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強公司財務實力,還將幫助公司更好地提供全面整合的服務,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發展壯大。”
不過SEC的文件顯示,這筆注資至今尚未發生。如今GLA又提出了清盤呈請,令這筆交易蒙上陰影。
而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危機還不只于此。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持續上市要求,上市公司須連續30個交易日內維持其平均市值不低于1500萬美元。
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平均市值在2012年1月6日前的30個交易日僅為1790萬美元,勉強及格,而這全靠易居入股消息對股價的提振,但此后股價再度回落,距離收到退市警告僅一步之遙。
對于清盤呈請以及易居收購事宜,記者曾聯系GLA的母公司美國艾威基金(Avenue Capital),但公司新聞發言人Todd Fogarty拒絕作出評論。
“不少前往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大股東,對美國形形色色的金融手段并不了解,上市前又急于以很優惠的條件籌集資金,最終導致一手創辦的企業的控制權遭到海外資本的蠶食。”上述香港券商投行部高級經理如此警告內地的公司。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uju/20120217/3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