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廣州的李丹就遇到了不開心的事:近日她在京東商城上購買的開心果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雖然京東商城已經表示將無條件退貨并將徹查堅決維護消費者權益,但承諾的服務一再打折是目前中國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糾紛、虧損、倒閉等重重困境包圍中國電商,品聚網日前的暫停服務則是中國電商遭遇“寒冬”的最新案例。
市場現狀
規模:去年近8000億
中國絡信息中心(CNNIC)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巨大的潛在空間吸引大量的熱錢涌入這個市場,去年一年近300億元人民幣投入電商領域。
與李丹一樣,眾多消費者都喜歡在,其便利、優惠等特點已深入人心。家住廣州天河的王東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告訴本報記者,從牙刷到衣服、再到家里的電器,幾乎都上網購買,每個星期家里都會收到快遞公司送來的貨物,“上網購買免了很多麻煩,而且可以進行比價”。
根據艾瑞1月11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數據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接近8000億人民幣,達7735.6億元,較2010年增長67.8%。
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將從2010年的2.9%增至2011年的4.3%,2012年這一比重將突破5%。從季度數據來看,2011第四季度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2369.8億元,環比增長20.0%,同比增長47.1%。
吸金:一年吸引投資近300億
在巨大的網絡購物背后,則是中國網民的快速成長,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同比增長17.5%。龐大的中國網民為提供了巨大空間, 吸引熱錢大量涌入。清科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電子商務行業(包括B2B、B2C、C2C、、支付及電商服務提供商)已經披露的投資事件為93起,相比于2010年的65起投資事件,數量增幅達43.08%,而已經披露投資金額案例為77起,投資總額高達46.91億美元,按照昨日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這個數據高達296億元人民幣。
企業:電商網站如雨后春筍
在熱錢的催促下,中國電商則如雨后春筍般成立,互聯網從業人士海鵬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團購網最瘋狂時期,10萬元都有人做一個團購網站。據“團800”的數據顯示,在去年最高峰,團購網站曾經超過5000家,而單單在電商行業的團購領域,2011年,中國團購網站就共推出了54萬期團購活動,吸引了約3億人次購買。而在高薪、股權激勵、新興產業等各種吸引下,電商成了各路人才爭相進入的領域。據記者了解,從2010年開始,IT行業其他領域的多位人士紛紛投入電商懷抱。
成長的煩惱
服務打折糾紛不斷 網民維權難
電商繁華表面的背后,則是用戶不斷增加的投訴和糾紛。類似近日京東商城商品以次充好的現象在電商行業屢見不鮮,2011年底,高朋網出售假天梭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該次團購的是一款天梭表被踢爆是“非正品”,而窩窩團則被曝出拖欠客戶費。互聯網知名人士、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電商領域也有一些投機分子,一些電商從業人員只是在某個網站呆過幾個月,就自己成立一個網站做電子商務,這些人并不真正理解什么叫電子商務,他們的目的就是來圈錢,這就直接導致電商行業良莠不齊,導致了服務大打折扣,糾紛不斷。
在服務打折、承諾不兌現,甚至關門走佬的情況下,受傷的則是廣大網友。去年11月,知名網站24券中山站突然關門,中山數十名商家拿不到協議款,拒絕接待團購顧客,而網站售假后網友無可奈何的現象比比皆是。廣東律師江艷冰對本報表示,目前中國互聯網發展迅猛,但相關法律法規卻相對滯后,一旦出現合法權益受侵犯,網友維權較難,一是成本過高,二是如何取證較難。
多家電商或巨虧或倒閉
經歷2010年到2011年一輪瘋狂的擴張之后,中國電子商務在2011年年終遭遇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困境。除了聚品網對外宣布暫停營業外,網易旗下的高端奢侈品電商項目“網易尚品”也在今年1月1日零點起,該項目網站停止服務。而從去年年中開始,業內就不斷曝出電商業倒閉、調整事件。在上市即將成行的情況下,拉手網被迫剎車,而近年發展迅猛的凡客誠品則陷入“巨虧”的風口浪尖。
根據團800的最新數據,全國現存團購網站約計3907家,環比減少3.7%,更比2011年9月最高峰時的5058家減少近1/4。
困境分析
沒有成熟盈利模式
2011年11月,樂淘網CEO畢勝突然“開炮”,表示現在的電子商務是浮躁的,并指出“電子商務是個騙局”,并透露2010年樂淘網的毛利有30%左右,但如果再減掉物流費、營業成本、退貨成本、營銷成本等,其只能虧損。數據顯示,號稱中國網購第一股的麥考林以及另外一家電商企業當當網,在去年三季度,財報均出現虧損。
數據顯示,2010年年末,團購網站的毛利潤還能達到15%~18%,2011年以來,惡性競爭使得毛利率急劇下降至5%以下。上述業內人士呂伯望表示,現在除了,中國的眾多電子商務都還在“燒錢”階段。據了解,目前廣告費用是電子商務網站最大的開支,畢勝透露,2011年樂淘的營銷成本是50%以上。中山大學中國品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海忠教授昨日表示,目前中國電子商務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眾多網站在商業模式上缺少創新。
熱錢涌入快企業燒錢更快
而熱錢是中國電子商務瘋狂的主要推手之一。在近300億元的熱錢推動下,一些并不優質的網站也大量出現,呂伯望表示,電子商務本質上市把傳統經濟的各個環節逐步互聯網化,之所以現在出現電商“過冬論”等尷尬局面,是因為目前不少電商人士并不真正理解電子商務,而是按照原來的互聯網思維在操作,在熱錢的催化之下,整個中國電商的盤子是做大了,但問題也越來越多。北京安翔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河源表示,資本的目的就是逐利的,既然投入這么多錢,投資方當然希望盈利,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企業發展過急過快,泡沫出現。據了解,現在一些電商企業陷入了“創立——融資——擴張——再融資”的怪圈,熱錢不斷投入,但企業燒錢更快,導致盈利遙遙無期。
入行門檻低缺乏核心競爭力
“商業模式沒有創新、入行門檻低是整個電商遭遇目前困境的最根本原因”,中山大學中國品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海忠教授這樣表示。王海忠教授認為,目前電子商務行業還處在“野蠻生長”的階段,企業誠信系統存在問題,而且包括電商整個鏈條上的供應環節、支付環節都沒有解決,這就必然導致電商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專家觀點
未來投資減少企業須練“內功”
王海忠教授表示,電子商務還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而誠信系統則是中國電子商務的另外一個基礎。王海忠教授建議,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可以與傳統的零售企業進行合作,吸收傳統企業較為成熟的經驗,吸納傳統企業的優秀人才,打造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王海忠希望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環境進行規范,解決一擁而上的創業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誠信系統。
58同城電商產品副總裁張川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2011年,風投投入大量的熱錢到中國電子商務領域,但很多電商企業在大量砸廣告之后收獲可能只有付出的十分之一,因此2012年,電子商務企業一切都應該以用戶效果來衡量,而不是光看投入多少。同時,張川認為,目前中國的電商已經過了最初的普及階段,未來電商的發展目標應該是練好內功,在商家與用戶之間建立一個順暢的平臺,實實在在為用戶服務,從而做到多贏局面;最后,張川表示,2012年,熱錢投入電商領域不可能像2011年那么多了,因此各大電商企業應該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20118/2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