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電商東逝水,資本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電商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快遞江渚上,慣看賣貨風云。他日創業若相逢,電商遺產事,都付笑談中。
周期性地“流血”,這是創業者難以逃脫的宿命。
4年一個輪回,自2008年至今,又一輪“流血”開始了,4年前是,這次輪到電商。
“有一些企業要倒掉,包括被并購。我知道很多公司的估值,說實話減少20%-30%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有些公司甚至掉了50%.”前京東商城副總裁、現百麗集團旗下B2C網站優購網首席市場官(CMO)徐雷在接受《創業家》采訪時,證實了這輪電商洗牌的殘酷,“它們基本還要保證自己先生存,在估值方面的博弈肯定處于劣勢。”
估值掉50%意味著什么2011年上半年某投資機構以4000萬美元投進去,占20%股份,如果該電商企業估值掉50%,那么只剩下1億美元,投進去的4000萬美元只值2000萬美元,生生被腰斬了2000萬美元。
投資人和創始人之間會圍繞是否續融資進行明里暗里的斗爭:低估值“流血”續融資意味著投資人前期投資的失敗,不低價融資企業有可能扛不住轟然倒塌,投資人血本無歸??兩難!而一些想低價接盤的投資人(機構)自然希望撿的便宜越大越好。這才是2011年年底 “電商騙局”、“電商冬天”等唱衰電商觀點橫行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剛邁過和還站在續融資門口的電商企業,已把話語權和主動權交給了資本。這些企業不外乎四條出路:
1. 傍上巨頭,心里篤定,充分借力巨頭的財力、資源、人力乃至管理經驗,摩拳擦掌,想趁對手比較虛弱之機給予致命一擊,笑傲江湖。不過這種公司的挑戰在于,創始人能否不被巨頭“同化”、“架空”乃至完全“消化”。站F團傍上、美團網傍上阿里巴巴后,兩者在團購領域的爭霸愈演愈烈。還有鞋類B2C企業好樂買、旅游電商同程網、奢侈品電商柯藍鉆石也在獲得騰訊投資后,在資本寒冬里,逆勢而行,扶搖直上。
2. 融錢無望,只有通過緊急規模裁員,收縮戰線來極大地降低成本,調動一切資源賺錢,結果可能是終于艱難活下來了,但在各種勢力夾擊下,已無可奈何掉出一線陣營。團寶、滿座、24券、敦煌網都有可能是這個結局。視頻行業之前也有過血淋淋的案例:56網2008年年初還跟優酷、土豆呈三足鼎立之勢,但在金融危機前沒有拿到大額融資,對手拿到了,優酷、土豆分別在2010年12月、2011年8月上市,而56網在搜狐視頻、奇藝視頻、新浪視頻等巨頭圍剿下,淪落為行業第三陣營的公司,不得不在2011年9月以8000萬美元賣給人人網。
3. 低價賣給大公司,創始人逃離苦海,結果可能是企業在被大公司整合的過程中,人心思動,怎一個“亂”字了得。百貨類電商1號店80%股權賣給了中國平安,進而與沃爾瑪“合作”,麥考林賣給了新浪,麥考林早不是創始人顧備春的了,而1號店的CEO于剛雖還在掌權,但媒體紛紛猜測其離開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先例不是沒有:由前搜狐總編輯一手創辦的酷6網曾名列視頻網站行業前三,2009年11月以約4500萬美元(公開報道)賣給盛大集團曲線上市后,李善友等核心團隊先后離開,酷6網也一路轉型,爭議不斷。
4.“要命”的上市。2011年下半年,拉手、窩窩團、凡客都想在這輪資本寒冬前IPO,終因中概股遭獵殺、做空等原因不能如愿,它們的命運也將由此改變:凡客可能的結局是賣給京東或者阿里巴巴;拉手、窩窩團靠“堆人”搶上市,“砍人”也成為其IPO失敗后第一個要做的決定,能否再戰江湖就看它們的資本和資源運作能力。土豆和優酷的故事有可能在電商領域上演:同樣是視頻網站,實力相當,同樣在2010年年底申請IPO,優酷當年即上市,市值高達43億美元,而土豆一直拖到2011年8月才上市,市值僅7.25億美元,簡直是天壤之別。
經過2011年的淘汰,中國電商基本形成了(阿里)平臺、純B2C平臺、傳統電商、團購四大勢力割據的格局,淘寶、京東、蘇寧易購和美團初步奠定了各自的領軍位置,它們是真正的贏家。而落在它們后面的電商企業,被資本束縛手腳,在更多新的實力玩家進入后,將面臨嚴重的挑戰。
“電商”不斷,“流血”不止。這可能是2012年電商行業的主旋律。但愿,我們猜到了開始,猜不到結局。
京東商城CEO:有的人虧損了9年剛剛賺錢就說電商不該虧損經營;有的虧損比例近10%還在罵虧損的同行不該燒錢;有的投資人為了壓低電商估值疲于奔命唱衰電商;有的人對電商一無所知卻冒充專家質疑電商模式博眼球。以上4類人都是騙子!電商同行們別怕!埋頭做事!一個為眾多網友帶來便利、省錢的業務模式不會失敗!!!(12月12日12:24 來自)
派代創始人邢孔育:好多媒體朋友問我怎么看VC罵電商創業者不去琢磨怎么盈利,就知道賺VC的錢。我感嘆有三:1. 投資這事,不都是你情我愿,難道還能霸王硬上呢
電商的十種死法
1.【“彈”盡糧絕】融資,花錢砸市場、沖銷售額,以此獲得更高的估值,再進行下一輪融資,不停地把上市的時間往前提,一旦“變天”,續融資跟不上,必轟然倒塌!比如米粒網。
2.【無疾而終】一些傳統企業湊熱鬧做電商,紅紅火火上線,悄悄地關門,做電商不想投錢,哪能呢,比如美廉美網上商城。
3.【資方斗死】與投資方不合,創始人被趕出局,投資人自己玩不轉,如印客網。
4.【品類搞死】有的品類注定不適合做電商,比如零食,一開始就選錯品類,關門或轉行就是必然結局,比如西米網。
5.【內部訌死】功未成名未就,內部就打起來了,那就誰也別玩!比如莎啦啦鮮花網。
6.【造假作死】不少電商企業因銷售額造假或者虛假宣傳敗露而失守,其中以團購網站最為嚴重。
7.【巨頭逼死】標準化品類很難有垂直和細分一說,巨頭一發力就能把小電商往死里趕。
8.【廣告害死】百度關鍵字、360導航、淘寶推薦……廣告價格被電商巨頭越抬越高,中小電商企業跟吧找死,不跟吧等死。
9.【速度撞死】唯快不破
10.【環境“毒”死】有的細分電商,市場還不成熟,企業怎么拼命砸廣告都沒辦法有好的收獲,比如拉夫爾有機生活網。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20117/2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