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上紛紛充斥著中國的互聯網冬天即將到來之說,空穴來風,并非無因。不過,發布此說的依據幾乎都是簡單的根據不久前廣東南方互聯、金三角、天下欣網東莞分公司關門倒閉,和貓撲、賽迪和TOM等幾家網絡公司的大規模調整裁員,而阿里巴巴上市時馬云發出準備過冬的警告,更是引發業界人士杞人憂天的緊張。
股價下挫:
中國IT企業紛紛跳水
互聯網企業如何受到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主要IT公司的股價表現提供了最好的注腳。眾所周知,去年7月中旬暴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在隨后幾個月中從金融領域逐漸擴散到經濟全局,且嚴重拖累了全球股市,至目前仍沒有終局的跡象。
從去年11月前后,海外上市的中國IT企業股票紛紛跳水。阿里巴巴昨天盤中跌破發行價至9.61港元,與其41.80港元的最高點相比,股價已縮水超過3/4。新浪、搜狐、攜程、百度從去年11月1日到現在,股價也分別縮水32%、24%、19%、19%。
馬云的好朋友史玉柱曾認為,互聯網的“冬天”對網絡游戲行業影響不大,因為“網游的本質更趨于傳統的娛樂業,生命周期普遍比較長”。即便如此,史玉柱還是有些無奈:8月12日巨人網絡董事會剛剛通過一項最高回購價值1.5億美元的已發行流通股計劃,原因是“當前股價并未反映巨人網絡股票的潛在價值”。巨人網絡目前已跌破10美元,與最高價相比已被腰斬。
風投謹慎:
捂腰包因自身募資困難
曾經對互聯網企業揮金如土的風投基金,也不自覺地捂緊了自己的腰包。投資研究機構投中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內地互聯網投資案例數量為14個,同比減少了50%;投資金額為7031萬美元,同比減少了40%。而7月份,其互聯網行業的投資呈現案例數量下降、平均單筆投資金額上升的特點。“一些項目動輒就要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投資,創業者的期望值過高,我們根本無法接受。”軟銀賽富投資基金的合伙人羊東昨天接受晨報采訪時認為,互聯網行業正在從浮躁回歸理性,不創新對企業來說就是“冬天”。羊東說,現在風險投資對互聯網業的投資也趨于理性防御,而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創新方面很讓投資人失望,忽視了網民的需求,變化太慢,提供的服務幾年不變,這對用戶來說,也是“冬天”。
星夢購物商城CEO楊勇(www.xingmengshopping.cn):面對互聯網冬天來臨之際,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去應對它呢。
正如那些冬眠動物在秋天拼命地進食,通過儲備足夠的能量,保證整個冬天可以不吃不喝地生存下來,直至春天來臨。企業也要給自己“過冬”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微觀環境,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避免外來不利因素對自身的直接影響,通過降低成本,節約支出,強化管理,提升能力來保存企業實力,等待經濟環境好轉后的大顯身手。
(2)產業轉移戰略(遷徙型)
自然界中,那些無法忍受嚴寒的動物會選擇遷徙,如大雁在冬季的時候會向南遷移。那些不愿在冬天單純等待的企業,在對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資源條件等進行客觀分析后,基于勞動力因素、內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場因素等方面的考慮,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以謀求持續的生存和發展。
(3)無為而治戰略(忍受型)
當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很多企業或盲目自信自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或由于對經濟形勢缺乏客觀、準確的判斷,采取無為而治的策略,等待事態發展,靜觀其變,并打算以不變應萬變。然而,無論是對于充分自信的企業還是尚處“懵懂”的企業來說,每個企業都是產業鏈的一環,當這個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時,經濟鏈條中的每一個環境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只有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才能真正實現“穩如磐石”的發展目標。正如自然界中那些采取忍受型策略應對冬天的動物,生存能力不足、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的等情況發生時,它們隨時都可能會死掉。
(4)就勢擴張戰略(稱霸型)
冬季對某些動物來說是災難,對某些動物則意味著機會。對那些在冬天有能力吃掉其他動物的大型動物,冬天未必是一件壞事。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那些有實力的企業通過資源整合、人才整合,在變動的經濟環境下,實行反其道而行的收購、兼并戰略,實現市場占有率的上升,對企業來說確實是非常不錯的發展機會。
借鑒經營模式,應用中國管理模式實現企業突圍
經濟危機既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未來中國企業還將面臨擴大內需帶來的機會,包括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產業整合、收購兼并、資本輸出、技術輸出等。在抵御危機和抓住發展機會的過程中包含著企業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道路,推動著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和借鑒中國式管理模式,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突破企業發展瓶頸實現中國企業“逆境突圍”的重要力量。應用中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傳承中國優秀的倫理道德,學習現代先進的管理思想,借鑒中國企業成功的管理實踐。
(1)遵循商業倫理,破冰企業“信任危機”
中國古代文明從不同的角度對人類的智慧進行了總結和提煉,中國古代文化從價值理念、心態、精神修煉、思維方法、行為制度規范等角度給企業發展以啟迪。中華文化中古老而優秀的商業思想、商業倫理積淀深厚,與現代市場經濟存在不少同構與契合的因素。諸如“逐利思義”、“誠信無欺”、“和氣生財”等思想,對現代商業文明的培育能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的商業化起步于倫理短缺時代。經過20世紀對傳統的持續摧毀,很多個人和企業的道德自律意識已非常淡薄。生活在這種道德虛無環境下的企業家,在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在使用有害添加劑的時候,缺乏負罪感。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告訴我們,商業倫理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原動力。只有將保證產品品質作為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樹立中國企業良好的市場信任,才能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因此,傳承中國優秀的倫理道德,恢復和發揚我國商界固有的優良傳統,倡導建立現代中國企業的商業哲學,對當代消除當代企業普遍面臨的信任危機,構建現代商業文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思想,構建系統化的管理思維
應用中國管理模式,并不拒絕西方的現代管理思想。西方管理科學源于工業經濟時代,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不斷成熟。最近十幾年來,隨著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西方管理科學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管理成果已深入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西方管理科學的成果,對于我們這個剛步入市場經濟國度的企業而言,有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可供我們學習借鑒。
西方經營管理的內在精神偏于科學,而缺少藝術;中國式的經營管理更偏向于藝術,而缺少科學。西方經營管理的內在科學精神,更有利于彌補中國式經營管理的某些不足之處。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中國企業成功的經營實踐
當代企業成功實踐的智慧,是其它企業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提煉并被證明是有用的東西。直接借鑒別人的智慧,一方面縮短了自己尋找摸索的時間,另一方面由于是成功經驗和智慧,經過實踐證明,往往比企業自己摸索的經驗更為正確、實用。在中國特有的市場環境下,中國企業成功經營的實踐更具有代表性。中國企業的成功管理實踐,包括戰略管理、業務流程管理、信息化管理、法人治理結構管理、內部控制管理、行為規范管理等內容。無數中國企業管理實踐誕生和孕育了很多優秀的經營模式,推廣這些優秀的經營模式可以相對快速取得成功。
優化組織流程,強化基礎管理,修煉應對“嚴冬”的內功
一個企業面對“嚴冬”的思考,最主要的就是提升價值鏈,加強經營能力。只有優化組織流程,強化基礎管理,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將企業品牌做強,將產品市場夯實,才是企業在面臨風險和危機的根基與資本。
首先,優化組織流程,提高經營效率實現企業管理的內部升級,主要包括提高管理水平、產品質量、服務能力、品牌美譽度等;
其次,節省消耗的資源,有效、迅速把公司運營的固定成本 降低,同時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或者是一些資源的更有效運用。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最后,加強內部管理,強化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的構建和實施。規范化企業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解決管理問題,理順企業內部管理關系,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來源:星夢購物商城商務網http://com.xingmengshopping.cn/Article/news/201179817422592.html)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20110/2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