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徘徊在“虧損”邊緣的電商,一家剛剛IPO折戟的電商,一家剛經歷高管離職的電商,它的“快時尚品牌”光環,還能保持多久?
【《中國企業家》】文| 本刊記者 王長勝 編輯|張剛
陳年和他的凡客誠品的“麻煩”來了。
2011年11月21日,凡客并未如期提交其IPO申請文件——電商圈期待已久的凡客IPO宣告失利,質疑與猜測隨即撲面而來。
凡客IPO受到全行業期待,只因電商下半年實在衰到了極點:資本市場萎靡,廣告費拖欠,年初的銷售預期化為泡影,電商冬天論甚囂塵上……誰都知道電商的未來會有大發展,但是誰心里都沒底——自己是否能度過這個冬天?許多人為此都在期待凡客的逆勢IPO能一掃陰霾。可惜,希望變成了失望。
就在凡客IPO擱淺一周后,副總裁吳聲突然宣布離職,這又讓凡客措手不及。加之這半年來,凡客拒絕了所有媒體采訪要求,讓這家本該透明的快時尚品牌公司變得無比神秘。
凡客到底怎么了?
“不差錢”與盈利
11月中旬,凡客誠品創始人兼CEO陳年拜訪了全球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席間陳年向索羅斯請教了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及美國資本市場動向。時值渾水公司做空分眾傳媒前夜,與索羅斯交流的結果,令陳年不寒而栗,結論是此時不宜上市。
12月初,陳年組織了一場小范圍飯局,包括部分媒體和行業專家,或是為了打消外界的猜疑,陳年首度公布了早在2011年7月份完成的F輪融資細節:融資金額達2.3億美金,投資者分別是淡馬錫、中信產業基金、嘉里集團及IDG VC,IDG屬于跟投,這些投資方獲得的均是新股。除IDG VC外,另外三家以往投資的多是傳統行業。
“他們不差錢。”說這話時,陳年拿白毛巾抹了下嘴,繼續夾菜,飯局安排在國貿對面的柏悅酒店5層中餐廳,“我們應該安排在國貿或者嘉里中心,支持下我們的股東,下次吧。”他半開玩笑地說,笑得眼睛都沒了。
“凡客也差錢嗎?”半個月后,《中國企業家》記者在他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問。
“這么跟你說吧,這筆錢還在我賬上趴著,我還沒有想好具體怎么花。長期來說,基礎設施,尤其是倉儲自動化也許會用上一大筆,另外,明年(2012年)互聯網的廣告市場可能將面臨低迷,但是我們凡客將繼續保持在廣告方面的投放規模。”陳說。
2011年,凡客市場推廣費用近3億元人民幣,他們的廣告把整個互聯網“洗了一遍”,甚至有些網站低于市場價格給凡客廣告位。“他們說就是要我們給他們洗一遍,看看自己到底能創造多大價值。”
對于電商冬天的論調,陳年并不認同,他認為資本市場的變化可能讓有一些企業受到挫折,尤其是近一年來上線了很多新公司,他們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也屬于正常。就凡客來講,2011年新用戶的增長高于2010年,近兩個季度也沒有出現增速放緩的跡象。
但是,有一點陳年并沒有正面回答,據接近凡客的人透露,凡客2011年的銷售目標把60億作為及格標準,100億作為奮斗目標,目前看來,能達到60-70億。所以,陳年給2011年的凡客打了“及格分”(2010年訂單金額24億,實收20億,稅后18億)。
及格后的凡客,在盈利方面仍然不能樂觀。有一個笑話在電商圈流傳甚廣。老婆問做電商的老公:“你們公司盈利嗎?”老公回答:“我們是電商。”老婆不解:“你們能盈利嗎?”老公重復:“我們是電商。”老婆很堅持:“你們什么時候盈利?”老公有點不耐煩:“不是說了嘛,我們是電商。”
在電商圈里,談盈利是一個多么掃興且無厘頭的話題。可是,還是必須要談。當然,僅用盈利能力來評判電商也不現實,畢竟放眼全國電商界,盈利者鳳毛麟角。
淘寶商城首任副總裁、前當當網COO黃若,對電商價值判斷有三個標準:1)模式上是否有所不同,投資者投的是模式的錢,未來若能成功會很有價值;2)如果模式沒有創新,就看運營效率是否比別人高,比如庫存、商品退換貨率等一系列指標;3)如果前兩樣都不具備,就看重復購買率,是否有辦法讓用戶變成回頭客。
凡客作為一家產品品牌的電商公司,在模式上已然區別于絕大多數低買高賣的渠道B2C,且是做得最大的自有品牌電商,相比較于京東等渠道B2C的毛利率大多在5%左右,凡客的毛利率要高出很多,在30%-40%之間,未來溢價空間很大。
再看運營效率,凡客的庫存周轉率(庫存周轉率=年度銷售產品成本/當年平均庫存價值)為20倍,這在電商界算是比較高的。由于凡客的物流配送用的是全資子公司如風達,保證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戶體驗,而且鼓勵用戶退換貨(30天無理由退換),所以,維持了較高的退換貨率7%,這在一定程度上吃掉了很大的利潤空間。
至于第三個指標,重復購買率,凡客做到了80%,目前有2000萬注冊購買用戶,每天PV在一億左右。
據此標準分析,凡客的投資價值顯然要高于很多電商。但是我們還是要問:凡客盈利嗎?什么時候盈利?
雖然陳年和凡客對此三緘其口,記者還是從多方渠道得到一些凡客的運營數據,也得到了一些知情人士的默認。在此,不妨給凡客算筆賬。
從凡客創立至今,4年來共接受了6輪融資,累計金額4億美元(并非外界傳言的4.3億),按照1:6.4的匯率計算共25.4億元人民幣,累計總營收80億-90億元(2008年1億,2009年6億,2010年20億,2011年預估60億-70億),根據陳年所說的30%-40%的毛利率(生產成本,截止到進入凡客倉庫),倉儲配送成本20%(包括平攤建倉成本、倉儲員工3000人和配送員工3000人的人力成本),其他員工人力成本(包括1000名客服人員和2000名行政人員)5%,營銷推廣成本5%,其它均不足1%忽略不計。
如此算來,并沒有看到外界所言的虧損20億那么夸張。
看到記者給凡客算的這筆賬,陳年沒有做正面回應,只是說:“對我們來說,盈利不是問題。我記得非常清楚,2009年有一個季度要盈利了,2010年春夏的時候要盈利了,我們做出來的判斷都是不行,我們覺得凡客應該跑得更快,而不是盡快盈利,對我來說就是做一個選擇,這只是個取舍問題。”
據可靠消息稱,2012年第一季度凡客要做到盈利,也許是為了迎接它的再次上市征途。
“七劍客”與高管離職
對于吳聲離職事件,陳年并不愿意過多談及,但他對吳聲表達了祝福。
12月18日,記者跟吳聲吃過一次早餐。此時,吳已履新京東商城任高級副總裁,作為當事人,自然不方便發表更多官方聲明之外的評論。吳聲對凡客的過去和未來發展進行了肯定,但這些并不足以打消人們心中的疑慮。記者通過接近凡客的人士得到一些線索,在此對凡客4年來的高管離職做個梳理,由此或許能夠一窺陳年的管理風格和用人策略。
當年跟馬云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如今大多已名聲在外;但跟陳年創立凡客誠品的“七劍客”(陳年從卓越網帶來的7名老部下)卻鮮有人知,后來這7個人在凡客擔任重要職務,只是很少露面。凡客被外界認知最多的除了陳年本人,應該就是吳聲,圈里人稱“吳老師”,為人和氣,有求必應。但吳聲是凡客創立一年后由劉韌介紹給陳年的,自然不在“七劍客”之列。
凡客管理層共10級;總裁辦共有28人(七劍客皆在此列),分為四級: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助理總裁;再往下依次是副總經理、總監、助理總監、高級經理、經理、主管。創立4年來,凡客離職職位最高的就是吳聲,曾任副總裁(離職時為副總經理);后來創立了另一個電商品牌“初刻”的許曉輝,曾任助理總裁。
對于微博上爆料的凡客巨虧數據,陳年覺得“很不靠譜,很可笑”。真正能看到凡客核心數據的不超過5人,按照常理,即使能接觸到數據的投行也都簽有保密協議,而且就數據來看也并非投行流出。所以,不排除有人“惡搞”的可能。
陳年的用人策略是“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老員工被迫去輪崗,參與并不熟悉的領域,似乎是在為新人讓路,這令他們感到了傷害。
在外界看來,這似乎是陳年對凡客保持控制力的一種手段。對于這種看法,陳年顯然不能接受:“如果說我用這種辦法整人,很多跟著我的人跟了我10年了,也早該看透我了吧?實際上,其它公司挖凡客總裁辦成員的薪水直接都是現有的3倍,但即便這樣,我們的高管團隊還是穩定的。”
在電商圈里,凡客的管理團隊無疑算是低調的,陳年也保持了文人的某些特質,內斂而平靜。這與京東商城的劉強東、當當網的李國慶差別巨大。外界很少有人能夠叫出凡客高管的名字,吳聲的高調和曝光率算是例外,這或許也從另一個角度部分地解釋了吳聲的離職原因。
其實,對于很多企業的內部管理,很難簡單地以優劣來對比,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馬云的“十八羅漢”也經常是調來換去的。
陳年解釋稱:“凡客每次調整不會無緣無故,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出了問題或遭遇困難。一個人干不好就換一個人干,將其調到另一個崗位,看著別人干。如果別人干好了,那只能承認自己能力不如人,如果別人沒干好,沒關系,你可以再調回來重新干。如果論資排輩,放眼管理層應該都是卓越的老人,哪里還有創新?為公司創造價值,就是唯一的要求,只要為公司創造價值,天天罵我也沒事。”
陳年以凡客誠品副總裁、如風達公司總經理李紅義為例解釋他的用人策略。李紅義是凡客創始人之一、“七劍客”之一,曾在卓越和紅孩子負責物流工作,凡客初創時他負責倉儲工作。由于上海庫房被盜,陳年追究責任發現問題出在李紅義自我深信的家族管理方式,最終決定將李紅義調離,轉去做新業務如風達,當時李紅義在陳年辦公室得到這個消息,“臉一下子就白了”。
“出了這種問題,我都會給三個選擇:第一,你自己調整;第二,你接受公司幫你調整,但一般都很難接受;第三,就是公司把你挪開,我來調整。其實我不是那么愛折騰的人,公司發展如果沒有困難也從來不會調整。”陳年說。
李紅義做如風達時啟動資金僅僅10萬,3個月后甚至都給員工發不出工資,不得已向陳年打借條借了5萬元,最悲慘的是借條還被弄丟了,以至于自己拿著工資貼補員工,手底下員工大罵陳年太壞。
不過,轉眼三年過去,如風達這個從凡客“母體”中成長出來的物流企業,因背靠大樹成長迅猛,儼然成物流行業的“標桿”。記者在如風達配送站看到,如風達已經開始承接部分來自優購網、優衣庫淘寶旗艦店等其它電商的快遞業務。
“為什么我拿李紅義舉例子?因為他現在牛了,血淚史都是光榮史了,還有些人還在臥薪嘗膽,你要老去揭傷疤沒什么意思。”陳年反思說,“我在卓越的時候,每一次組織構架調整都是大清洗、你死我活,但今天做凡客,調整出來的同事,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繼續發揮作用。我總是用最大的善意,來對待自己的干部。”
推薦閱讀 最近隨著國內最大團購網站拉手網IPO失敗,其它團購網站也都相應地在尋求能生存下去的轉型模式那么團購網站在寒冬來臨之際該怎樣轉型呢?今天就由我為大家講解決下吧。 調整團購消費群體對象 雖然團購如今被炒得鋪天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20109/2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