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上,商家和用戶在平臺上是零和博弈,而非雙贏。在中國整個商業誠信水準不高的情況下,出問題的幾率大幅增加。
你能所想象到的所有關于中國的劇情,都可以從去年開始的中國團購市場大戰中找到素材。
中國互聯網的商業版圖可以用野蠻生長來形容。野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復建設;二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競爭。
重復建設源于復制。中國互聯網本質上是C2C,Copy to China,多數的創意是復制自硅谷,從最早的門戶,到,再到社交網絡,都是如此。這和美國硅谷的互聯網創業發展有本質不同。大洋彼岸的創業者也有重復建設問題,但多數還是以原創思維為主。相反在中國,規模性的復制海外的最新投資熱潮,甚至率先復制都成為一個成功的標志。團購網站正是這樣一個范本。
Groupon作為團購網站的始作俑者,季度復合增長率超過100%。更重要的是, Groupon左手負責收用戶的錢,右手又暫緩向商家付費。理論上來看,團購網站的商業模式很健康。因此,看起來很美的團購在中國快速出現一批效仿者。
5000家競爭對手的廝殺,立刻讓藍海變成紅海,這也是野蠻生長的第二個特點。團購屬于B2C電子商務,而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史,就屬于價格戰。
現在是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老大,當年這個寶座屬于eBay收購的易趣。易趣的優勢如此明顯,以至于當時eBay的CEO惠特曼曾公開宣布,會在18個月內結束與國內競爭對手的戰斗。
但是領軍的淘寶完全沒有按理出牌。淘寶不是上市資產,沒有資本市場的壓力。于是淘寶祭出免費大旗,讓當時還在靠收手續費為生的易趣不堪重負,短時間內迅速被邊緣化,后來易趣雖然重新回歸免費戰略,但是市場趨勢已經形成,從此再也沒能扭轉局面。
正因為以淘寶為代表的成功案例存在,團購市場一開始的競爭就非常慘烈,美國的Groupon作為龍頭老大都在虧錢,不分勝負的國內網站虧的更兇。窩窩團的CEO徐茂棟曾說:“去年這個時候的毛利率平均是20%~30%,如果今天還有這個毛利率,大部分團購網站能賺錢。”但是,一開始就本著快速融資上市目的存在的窩窩團,正是惡性競爭的操盤者之一。拼盡最后一筆融資,活到最后,是所有團購網站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團購曾經一度被認為門檻低的商業模式。但是仔細剖析,團購網站要比傳統的互聯網模式復雜,如果把運營成本算起來,門檻實際上很高。
互聯網最大的一個優勢是邊際成本遞減,尤其是只提供“信息流”的網站,比如門戶網站,等。這些網站多一個人使用,帶來的成本微乎其微,而且它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非常恒定。
團購網站不同,每天提供的商品都不同,質量和水準也相差極大。即使一年364天所提供的商品都是有吸引力的,但是如果第365天的商品沒有吸引力,就會在當天流失客戶群。要想維持平臺的持久吸引力,唯有把大量的預算投在市場營銷上,以用戶規模的擴大來彌補局部時間內用戶群的流失,這也是團購網站成本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
在中國運營一個團購網站,要承受比美國同行更高的運營成本。團購網站的基本模式是:1、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是高折扣的;2、團購平臺要收取服務費用。這導致只有兩類商家對團購網站需求最大,一是臨時清理庫存的公司,二是硬成本較低的服務行業,比如餐飲、美容。這兩類公司都是中國各種糾紛容易存在的高危地帶。
參與團購的用戶,往往是只為一次便宜而來消費的隨機用戶。一邊是不甘心虧錢的商家,一邊是只希望占便宜的用戶,商家和用戶在團購平臺上是零和博弈,而非雙贏。在中國整個商業誠信水準不高的情況下,出問題的幾率大幅增加。最近的一個案例來自Groupon和等合資的高朋,它出售了假的天梭手表。作為一個知名的團購公司,高朋一定和合作的商家有相關的法律合約,高朋也表明,是合作商家提供了假貨。顯然,僅有一紙合約,在中國市場難以確保很多事情。
如果現在采訪團購網站的管理者,每個人都會告訴你,這個領域可能只有3~5家廠商能夠生存下來。但是與之前諸多互聯網商業模式不同,這一次,即使是剩下來了,也未必會笑到最后。因為還有資金和用戶都更充沛的門戶和電子商務網站,正在把團購作為一種標配。在一個沒有用戶忠誠度可言的市場,中國創業者的這一次復制行動無比艱難。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11210/1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