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剛剛發布的監測報告稱,截止2011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到2.95萬億,同比增長31%。其中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B2C)就達到3492億元,同比增長74.6%。
這樣靚麗的數據并非偶然,無疑中國電子商務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蛋糕雖然大,可想美美的吃上一口卻不容易。隨著整個行業對電子商務認識的不斷加深,大家發現想玩轉這門兒生意并不容易,電子商務不是誰都能“玩不起”的。
1.投入大,賺的少
做一個電子商務企業要多少錢?麥肯錫做一個預估,一家傳統百貨業進入的成本是3000萬左右。這只是進入成本,而且還是在傳統企業擁有物流、供應商、議價能力基礎之上的花銷。廣百股份前一段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預計投入就在3000萬左右,預計集合自己線下200家門店的10000多種商品。
而這些成本的大部分將用于市場營銷、倉儲物流、人才成本、網站研發等方面。這幾個方面,哪一個都不是好啃的骨頭。錢是都投進去了,可真正賺到錢的還沒幾個。當當的俞渝曾說:當當百貨三年不考慮盈利;劉強東也曾下令:京東圖書5年不許贏利;凡客干的是風生水起,但也沒賺著錢。都干得這么大,不盈利怎么活?答案是燒錢。
2.供應鏈之爭,大后臺太燒錢
電子商務行業一句老話是:電子是手段,商務才是根本。說白了,電子商務是一門兒生意。
這兩年電商公司中興起了自建物流體系。京東第3輪15億美元幾乎全部用于物流和技術研發,當當在去年斥資10億元在華北、華南和華東新增3個物流基地。電商們自建物流體系有主動因素,也有被動因素,有戰略考慮,也有資本方需要,但不管怎樣,這種競爭已經蔓延成了一種趨勢。不想在競爭中失敗,那就要步步進跟,今天的電商已變成了一個有錢人的游戲和競賽。
電子商務目前還只是整個商海中的一只小船,但未來一定會成為商業消費的主宰。未來更高級的電子商務模式,其核心服務體系是由“小前臺+大后臺”組成的,倉儲物流能力和供應鏈體系駕馭能力,是這個大后臺的重要部分。
而在一般人眼中,我們看到的只是“小前臺”而已。電子商務雖然也是互聯網,但絕不僅僅是做個好網站或者好產品那么簡單。千萬不要拿運營一個網站的成本來衡量電子商務,因為隱藏在網站后面的“大后臺”才是真正的核心,而這個大家伙未必你能玩的起。
3.人才難尋,成本高漲
一則《電商人才泡沫嚴重:兩年工作經驗要百萬年薪》的新聞很賺眼球。不管是不是炒作,但人才難尋是電商領域如今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前程無憂預測,未來10年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缺口至少在200萬左右,而這種現象將推高整個行業的用人成本。
而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公司要組建的團隊部門繁多、分工精細,已遠遠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普通互聯網公司想創造一番事業,前期只需要產品人員、運營人員、程序員及少量的市場營銷人員。而這些角色加起來,只是電子商務公司的一個研發部而已,還要有銷售部、倉儲團隊、物流團隊、供應鏈管理團隊等等,這些團隊下面有分如干子團隊,規模之龐大,費用之高,也是一般人玩不起的因素之一。
推薦閱讀
除了搜索引擎和網址導航站,多數流量在中國排名前100名且由網絡廣告構成收入重要來源的網站,都習慣性地把廣告客戶分為品牌廣告主和效果廣告主。 品牌廣告主基本就和在電視廣告和戶外廣告中常見的投放品牌相吻合,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玩不起”的電子商務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hehui/20110810/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