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P2P網貸平臺有望在今年內有矩可循。銀監會日前再次召集多家國內知名的P2P平臺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就P2P行業準入、制度選擇、資金托管方式等內容征求意見。相關參會人士表示,P2P行業歸由銀監會監管,具體的法規或細則最快在下半年、超不過年底前應該就會發布。
座談會重點討論制度選擇
其實,這已經是銀監會5月第二次召集相關人士探討P2P平臺的監管問題。去年,P2P平臺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由于行業自律缺乏和監管缺失,P2P平臺跑路、倒閉現象頻發,投資者資金打水漂。今年春節前后,政府確定由銀監會對P2P網絡借貸平臺實施監管,相關監管條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之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P2P參會人員表示,“監管層已經有了大概的監管框架,整體來說監管層希望是好的,希望P2P行業繼續充當銀行業的補充,回歸到信息中介層面”。簡言之,目前監管層已經達成共識,不希望扼殺P2P行業在民間借貸領域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正在設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將對平臺進行行業自律,并幫助監管細則落實。
對于監管層目前主要征求意見的內容,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個方面正在調研,就是到底采用登記制還是牌照制,登記制就是設立一些底線對P2P平臺進行核準。未來的細則肯定會比較嚴格,包括大額自融肯定不會允許。
據公開信息顯示,參加座談會的機構主要包括陸金所、人人貸、紅嶺創投、拍拍貸、開鑫貸、宜信、有利網、點融網、翼龍貸等國內知名P2P平臺以及部分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人士,而這些平臺中不僅有國內各類P2P平臺模式的代表,也有風控比較成熟到位的機構。
專家:不建議發放牌照
不過,市場也有傳言稱,P2P平臺會先進行行業自律,然后再考慮監管細則和下發牌照。“行業自律不能有效抑制P2P平臺跑路,需要一些準入門檻,比如注冊資金多少、第三方資金托管如何進行等等。牌照不是沒有可能,P2P平臺如果沒有嚴格的準入和管理,這種商業行為就不好監管。盡職調查和服務做不好,損害的是網民的利益,所以對于行業來說,牌照制好;從市場來講登記制合適,政府無須兜底完全是市場行為。”王思聰認為。
日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業務協調三部副主任杜曉宇撰文指出,中國由于尚未設立存款保險(放心保)制度,金融機構有政府的隱性擔保,投資者風險意識不強,一旦經審批的金融企業發生危機,社會公眾普遍要求政府予以兜底補償,不建議對P2P和眾籌企業設立行政許可。
王思聰補充道,“在注冊資金、高管準入等方面從細則上肯定會有要求,注冊資金我個人認為肯定不會低于1000萬元,也有消息說會有對于高管的要求,即使最后不會有,至少也要做從業者登記”。杜曉宇也建議,可設立P2P行業自律注冊制度,明確注冊應達到的資金、技術、管理人員、內控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監管層已有細則初步方案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2014年內應該可以看到國內P2P監管細則的出臺。王思聰也表示,可能在下半年、年底前就會有細則或法規先出來。
在北京商報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參會人員及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已經有了初步方案,可能不止一個,然后根據調查、征求意見等再進行最終確定。
其實,此前銀監會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劉張君也首度透露了P2P不得跨越的四道底線:一是要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拍拍貸CEO張俊則希望監管層可以出具負面清單,規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現在整體方案應該基本上與監管機構和媒體報道出來的差不多,很多監管層人士在個人演講中也都透露出來,但無論是什么制,一定是很嚴格的。這樣才會規范行業亂象。”前述P2P參會人員說道。北京商報記者閆瑾
推薦閱讀
烏云平臺向公眾暴露某P2P系統存在嚴重漏洞,涉及多家平臺。妹編從曝光的平臺列表測試了下,發現不少平臺仍然未修復。各位投資人需要關注了,該漏洞可任意上傳漏洞涉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p2p/20140526/29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