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一個風險投資人,李宏瑋對項目風險分析是先理性再感性的。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Jenny Lee)是全球知名女風投,業內知名大咖,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不久前,她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科技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榜單上位列全球第16位,是亞洲地區唯一上榜的投資人,也是為數不多的擁有技術背景的女性領袖之一。
她的投資成績單非常成功:曾領投海輝軟件國際集團、世紀互聯、兆日科技、YY并成功幫助它們上市。 她也通過收購合并,完成了8個推出,其中包括了UCweb、U51、易才等項目。目前,她也擔任英語流利說、 作業幫、小站、盈盈、億航無人機、小牛電動車、Keep、Clobotics等創新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近日,由 GBG Shanghai 主辦、People Squared(P2)聯合主辦的首次進入中國的 Google Womenwill 在上海舉辦,一起探討賦能女性新商業,以及女性創業、投資和領導力的那些事。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在活動現場發表了演說。
以下是李宏瑋在活動上的發言: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能夠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內在全女性的活動里面發言。今天面對的群體比較特別,不止是創業,還是女性的創業者。
我想從感性和理性兩個緯度來分享。先說感性的一面吧。我是一名風險投資人,最關鍵的字眼是“風險”。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怎么理解風險?作為風險投資人,我們面對創業者的時候,怎么理解風險?
一 “13歲我想要離開新加坡去看更大的世界”
我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長大。我小的時候新加坡人口就300萬,今天大概500多萬人口,其中20%是外籍人士。
在新加坡長大的時候,我覺得新加坡挺好的。小島有太陽,也有海風,感覺一輩子可以呆在這里。新加坡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整個社會也是按照安全的路徑走,從小乖乖讀書,畢業考好成績,之后就是四條道路、四個職業可以去選擇:醫生、律師、審計師、工程師。
13歲的時候我突然覺醒,當時有機會代表中學的女童軍到新西蘭露營兩周。那是我第一次離開新加坡。看到新西蘭的海闊天空,我突然意識到世界很大。我開始有一個想法:出去走走,到外面看一下,離開新加坡。
13歲到18歲的時候,我很執著,一定要走出新加坡到外面看看,在做醫生、律師、審計師或者工程師里,我想了想,最終選擇了工程師。工程師的感覺就是在創造一些新的事、新的產品、新的技術。
我比較幸運,當時我不算是一個學霸,但是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獎學金,去美國康奈爾大學念書。我去美國讀書時,其實不知道美國長什么樣子。1989年沒有互聯網,也沒有上網找與學校各方面相關的信息。學校在紐約洲,那個地方也是比較農村。以為去了紐約,但實際上在紐約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我在那兒待了4年,學電子系工程,4年里每天挺苦地讀書,期間沒有回過新加坡。
那時候,從新加坡去美國的人就四個人,我們是不一樣的學科不在一起,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被逼去認識周圍的人,跟老外打交道,在課堂上也要努力舉手,才能問到要問的問題。四年里有一次我去滑雪,然后滑斷腳筋,開刀了兩次我都沒有跟父母說過,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知道父母會擔心,但禍是自己闖的,要自己挺過來,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大學四年的經歷比較寶貴,讓我看到,如果很努力肯去學習,有很多難關靠自己的力量是可以走過來的。那段經歷也教會了我,世界很大,很值得去探索。
之后,因為拿了新加坡政府獎學金,按規定是畢業后要回新加坡服役。當時我被派到新加坡科技航空部的國防部門,花了五年升級、制造戰斗機。
二 “飛機倉庫里二十五歲的系統工程師”
新加坡CBD是很酷的地方,大家穿著西裝在高樓大廈里工作,環境很好。但我第一天上班就發現,我上班的地方和別人不一樣。
我去的地方在新加坡東部的航空國防基地。第一天上班,我發現我工作的地點是一個飛機倉庫,一個剛畢業的小女生,穿著小裙子、高跟鞋,里面的工作人員,看見我都很驚訝,不知道我是什么人。(笑)
當時完全沒想到作為一個領著獎學金的海歸系統工程師,回到新加坡是在飛機倉庫里面工作。但那5年給我的成長是無窮的,我學會了幾件事:
第一,學會了升級戰斗機,我是系統工程師,組里唯一的女性。我們的格局跟觀點是比較系統的:不止看軟件開發,也會看硬件制定,還看飛機整合升級后,整個系統產出的技能是什么。
第二,學會了怎么跟倉庫的工人們打交道。工作很需要他們,我的同事有很多是五六十歲的老哥,他們能夠幫忙拆飛機。我空閑的時候會找他們喝茶談心,因為他們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幫我解決問題。
然后還有很酷的一點,升級戰斗機最重要人的是試飛飛行員,他們一般都四五十歲的退休人員,是航空部里高級職員,這些人的要求特別高,他們來測試飛機的時候,都是開著法拉利來。曾經有一個項目要試飛,這個非常重要,因為要確保系統是安全的,只有安全飛行員才能飛,不然會出事故。那天的飛行員看了我一眼,他說你今年幾歲,我說25,他說你還沒我女兒大,我去飛,飛機是不是安全的。我突然意識到那件工作非常重要,他把生命交到我手里,我在簽字的時候,要保證硬件、軟件整合是安全的,可以飛,他才會把飛機開上去飛。
短短5年,我學會了從怎么跟工人打交道,到怎么跟要求很高的飛行員打交道。很不容易,也教會了我,世界有很多種不一樣的人。要在世界里活得精彩,你要理解他們,懂得他們的需要和重點,配合他們去做好工作,重視自己的責任。
我第一架升級的飛機是無人機,設計的第一款飛機是軍用無人機,第二款才是雙人戰斗機,不一樣的平臺為我以后成為風險投資人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我接觸到了頂級的技術趨向跟技術平臺。我也在以色列待過,看過更好更先進的技術。
這樣過了五年,有一天,高管問我:下一步要不要升級戰斗直升機?我想戰斗直升機也挺好玩,不過我不想一生都在升級飛機。當時的新加坡,當時的飛機倉庫已經太小了,世界很大,我必須重新啟航,重新看我沒有看到的事情,所以29歲的時候我回到美國,去西北大學讀MBA。我工科的背景重,要做好業務,需要更多的緯度,西北大學商學院的戰略市場管理基礎更為完整。
我1999年入學,那時很幸運遇到互聯網崛起,美國互聯網發展很迅速。所以2000年夏天,MBA學生沒有人想去大企業實習,大家想去硅谷創業。但很可惜,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了。當時我很想留在美國創業,但從市場和機遇的角度,都不應該留在美國。
29歲畢業,我覺得人生還有很長的路,美國待不了,該去看下其他地方。所以2001年,就一個地方可以去——中國。2001年中國國企在重組,互聯網在升級,大有可為。我拎著一個箱子,沒帶太多衣服,放棄一切,從零開始,來到從來沒有來過的國土。
在中國從2001年到2018年一共17年,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17年里,我也見證了中國的成長。如果像我這樣一個女生,什么都不懂,沒有背景,從零開始,從工廠行業轉到投資行業,都能夠在中國生存下來,那我覺得你們可以做的比我更好。
三 投資人眼里的投資
我對自己事業和人生的選擇和風險承受程度屬于高風險性的,但作為一個風險投資人,我對項目風險分析是先理性再感性的。怎么評估企業?我想分享從投資人的角度,怎么看投資。
風險基金有很多種:早期、中期、晚期。對早期投資人而言,不是要降低風險,而是投的時候必須理解風險是什么,做好判斷再投,而不是尋找所謂低風險企業去投資。對風險的定義是能否看清楚企業遇到的問題,和后面可能遇到的挑戰?有四點:
第一,中國的趨勢一直在變化,在中國17年,我發覺每2-3年有一個新亮點。2000-2005年,制造業往IT化走;2005-2010年制造業往PC互聯網走,有一些垂直化的創業,除了從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平臺,2005年-2010年,游戲、招聘都開始垂直化。在中國第一個點就是要理解趨勢,趨勢的動力是什么?是人口,還是消費變化?投資人投哪個板塊,第一個要素就是看清垂直的趨勢,趨勢的動力。
第二就是在趨勢里,項目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有足夠的獨特性。獨特性可以體現在產品設計,收入模式創新,或以技術創新創造出新領域。
第三,很重要的就是人。創業還是要看人,創業者要做的事,是不是符合想解決的問題,這三點是我很關注的。20歲的年輕人給我看他做的面向年輕人的產品,我可能會相信他,因為他屬于這個群體。50歲的人做一個面向年輕人的產品,我不一定相信他,雖然他可能很牛。高匹配度的人,事和趨勢成功幾率會高些。
第四,政策。政策支持,企業會走的更快、更好,競爭也會更多但也能練出更卓越的公司。政策不支持,要看以后有可能會支持嗎?像互聯網金融崛起時,很多政策還不明確,一兩年之后,政策慢慢會明朗,我們也看政策能不能帶給企業創業的紅利。
我想說最后的0.5,也很重要。作為創業者、創始人,找投資人時,個性基因跟投資人的匹配度很重要。創業者通過投資人、VC資金壯大業務時,投資人也是他們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也關注這個創業者是不是一旦合作,就可以合作十年。我們投資阿里巴巴時,2003年投資,2014年才上市。偉大的企業,需要時間。在長長的創業路上,最好能找到可以一起走的投資人,我們比較看重這點也建議創業者不要忽略這一點。
GGV作為一家美元VC,投資成功率非常高,我們很熱愛創業者和你們要做的事,跟你們有同樣的信念,我們會跟你們走的更遠。所以選擇投資人時,除了前面四點,你要尋求的最終決定,就是這個0.5。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們有幫助。謝謝!
以下為討論環節:
主持人:可以分享一下對成功的理解嗎?以及想送給觀眾們的一句話。
李宏瑋:在你們生命里面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英文字“Impossible”其實也可以理解為 “I-M-Possible”。
主持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能不能分享下你典型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
李宏瑋:我覺得在中國非常幸福。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想健身可以用Keep;想跳廣場舞,可以試一下糖豆;想打車可以用滴滴,打游戲可以上YY,也可以看移動游戲娛樂。教育小孩的話,K12可以用作業幫;學英語我建議用流利說,這都是我們投資的。(笑)
我們活在很好的時代,整個世界為我們省時間,今天跟17年前跟的中國完全不一樣。
我對時間的概念不是按小時,是按年。我覺得人生的平衡要在整個人生里面找到平衡,而不是在一天、一個月找到平衡,如果只按一天24小時,很累,做不到。如果評估自己的話,第一點就是很專注,我想做的事可以排開一切萬難只做一件事情。
我給自己充電的地方,就是完全離開跟人類、跟互聯網交流的地方,回到原始跟動物打交道。世界七個洲我去過六個,去俄羅斯跟熊露營,直升機把我放下來就走了,兩周后再回來接,沒有互聯網。度假結束后回來我會覺得世界挺大的,每天遇到的問題很多,小事情不要糾結。要認清楚,你希望在24小時找平衡,還是在一周,還是一年內、兩年內、三年內階段性找到平衡,如果這是讓你滿足的地方,就可以了。因為每個人不一樣。
主持人:作為一個創業者,最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是什么?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創業者?您印象最深的創業者是誰?
李宏瑋:我們在平衡個人跟創業跟機遇的匹配度,也關注創業者的誠信,組隊,溝通和融資能力等,但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他們的夢想,我要理解他們創業的動力是什么,使命和夢想是什么,遇到困難時,夢想是否能讓創業者執著一直做下去。印象最深的創業者能給我感受到他們內心的那把火。
主持人:你的投資標準,包括你現在看好哪些領域是什么?如果為了拯救地球,你只能投一個領域的話,你投什么?
李宏瑋:從GGV機構的角度,我們有四大板塊。第一是電商相關的,我們比較早投了阿里巴巴、小紅書、美麗說,這個板塊我們有一些資源,我們在看這個領域新品牌的崛起,微信社交電商,跨境電商。
第二個板塊是互聯網和社交。互聯網第一個板塊,像滴滴,互聯網賦能很多新產業。我專注看的兩個領域,一個是跟金融相關的創新,一個是教育。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把線下的模式搬到線上,而是第三代,用新的學習、新的玩法、新的3.0的方式顛覆現有的效率不高的教育體系,所以金融跟教育是我投的比較多互聯網+的兩大領域。
我也有投資垂直化的的社區社交產品。之前升級戰斗機的時候做了很多模擬系統,也就是玩游戲,所以我是女性投資人中比較少看游戲領域的。我之前在YY董事會上,所以跟游戲相關的領域我看的比較多。跟健身相關的像Keep也是我們看的。面向不同群體的社交機會,我覺得中國有很大的機會。移動游戲玩家3億,Keep的目標用戶4億人口,跳廣場舞2.5億,每個領域還挺大。如果有很好社交的想法,不一定像騰訊做大平臺,今天中國很難有大平臺,但能服務好2-3億用戶的產品已經很牛逼了。在中國做一個小而美的領域并不小。
我們GGV也看跟企業相關的領域還有前沿科技板塊。前沿科技我關注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出行的顛覆商業模式,從無人駕駛到無人機到汽車傳感器,到電動汽車,兩三四輪的我都在看。
第二個方向,跟機器人相關。中國制造業必須要進入4.0時代,這必須借力機器的學習,自動化,這塊可以改造現在工業里一些效率比較低的流程跟板塊。
第三個方向是AI的板塊。中國已經到了下一個階段,每一個領域和行業積累了很多格式化數據,如果通過萬物互聯能采集可格式化的數據,就可以把它更好地場景化,提煉出新用戶個性化,以數據為驅動的新產品模式。被影響的行業包括監控,金融,教育,醫療等。
我希望一百個或者一千個創業者,我能夠用我的時間,找到那么一個創業者要做的事情,不只是顛覆今天的市場,而是可以去塑造明天的市場。
如果為了拯救地球,只能投一個領域的話,肯定就不是互聯網相關的,只能投再造空氣和飲水,有了生命才有進化的資格。
主持人:你要如何在最快的時間當中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焦慮困惑的時候怎么辦?
李宏瑋:要感性和理性,但你是領導,必須做屋子里或者會議里最理性的人。你可以讓自己焦慮一段時間,但是一定要快速回到分析問題。分析全局和問題的關鍵很重要,不要受人和人之間情感的影響。對一個企業來說,每天就是在解決一推理性和感性的問題,你要制定出問題的本質,對癥下藥。 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暫時選擇不解決的問題。很困惑的時候,我建議站起來出去走走。哭是女性的權利,隨時可以哭,不過不要一直哭,傷身。很焦慮無助的時候可以哭,不要超過5分鐘,出去走走,把自己和那個問題脫離,你就會看到問題的全局,找到解決辦法。
看到一份讓你生氣的郵件,想回復罵人時,就寫吧,但是千萬不要發,尤其是高管的你們,一定要管控自己的情緒,隔天再看這個文件,你會覺得很幼稚。到時就會做正確的決定。
推薦閱讀
辦公室的設計裝潢也充滿著Google原有的“色彩”,包括不同區域辦公室的布置、特色的會議室命名和擁有酒店氣派的餐廳等。 來到接待處,可看到進Google辦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GV紀源資本李宏瑋:投資人眼里的投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media/30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