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霞
中國互聯網行業里的二馬(馬化騰和馬云(微博)),雙雙糾結了。近一年來,騰訊和阿里巴巴(微博)遭遇的挑戰,輪流演繹失控狀態。
素來低調的馬化騰最近一反常態地高調務虛了一把,他在眾人面前謙虛地向《連線》雜志的前主編、《失控》一書的作者凱文·凱利討教失控理論,并坦誠公司失控之惑。而馬云治理下的淘寶系統則因內部腐敗面臨某種失控的威脅。5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一份名為《堅持透明誠信 捍衛大家的淘寶》的公開信,信中寫道:“阿里巴巴有勇氣,有決心,有智慧和手段去捍衛淘寶,捍衛我們共同的利益”。后者引發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公司反腐,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淘寶反腐帶來的啟示卻遠非一般公司反腐案例所能及。原因有二:一、根據淘寶公布的數據,以單日發送的包裹量,2011年淘寶網加之天貓(微博)商城,超過800萬件,占整個快遞業總包裹近六成,在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中,已有壟斷之勢。二、大淘寶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幾近于萬億交易額,它的一言一行,常能影響賴以生存的眾多商戶的生計——生計無小事。
這封公開信透著痛心疾首和殺伐決斷,但卻有兩個說法值得推敲:首先,阿里巴巴是否能有足夠的“智慧和手段”去捍衛“共同利益”?其次,那是誰的“共同利益”,淘寶是“大家的淘寶”么?
淘寶成立于2003年,甫一誕生,就以持續免費之姿立于世,NPO(非盈利組織)般地存在并運營著,并在中國市場將eBay擊得潰不成軍。同時,為了維護淘寶乃至本土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長期繁榮,在中小商戶鞭長莫及的交易信用體系建立、支付和物流等設施服務配套上,阿里巴巴勞心勞力,投入不可謂不巨。
如今,大淘寶(淘寶網+天貓商城)交易額規模遠勝于中國大多數二線城市的GDP總量,你可以將大淘寶視為一個專司交易的城邑。
而在過去數年中,阿里巴巴也承擔了這個城邑的建制和治理的職能,其中相當一部分職能類似于公共事業機構的職能,例如建立一套基于交易的個體信用體系,又例如設計生態系統中的資源分配規則。但正如我們在《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97期雜志的封面文章 《網絡公權力》 里所談的:雖然“立法程序”看似足夠嚴謹科學,但按照該規則的設計,淘寶的基層員工一身肩負了事實搜集、冤實判定、獎懲裁決、執行、特例酌情等權力,較之買賣雙方,他們擁有最終裁量權。
于是,我們不得不回到前文的那兩個問題。具體而言,作為一家私營公司,一家按照傳統商業理論本該要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有限責任法人實體,是否應該且能夠承擔一個虛擬生態系統的建制和治理的職能?一家公司的權力、義務和能力終究不會無遠弗屆,那么它的職能邊界應該在哪里?在建制和治理過程所產生的權力是否應該受到監督?
對此,我們的觀點是:當一家公司轉而成為一個生態系統的運營者,運營所帶來的商業利益可以私有,但其伴生的公共權力應該被監督。
(本文轉載自5月15日刊《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雜志,淘寶反腐話題的相關閱讀請關注《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雜志5月15日刊封面文章《網絡公權力》、《失望與恐懼》。)
推薦閱讀
復古精致是徠卡相機的一貫風格,徠卡M9-P維也納限量版與徠卡M9-P外觀相似,是為紀念維也納20周年推出的限量版,全球限量20臺,具有收藏價值。目前,這款徠卡M9-P維也納限量版售價480000元,附帶徠卡50/0.95銀色限量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淘寶反腐:誰的裁量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8/6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