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 鄭峻 發自美國硅谷
15歲的美國加州女孩妮可(Nicole Tong)今年上10年級(相當于中國高一),她的同學都在Facebook上。每天妮可會花1個多小時在這個社交網絡上,不時用手機或電腦和同學相互分享生活體驗。對她來說,Facebook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30歲的安迪·穆勒(Andi Muller)住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他的Facebook上有200多個好友,其中一半來自世界各地,這和他數次旅行經歷相關。安迪一周上Facebook兩到三次,看看好友所分享的不同文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對他來說,Facebook就是世界。
Facebook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這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月活躍用戶超過9億人,是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的第三大國家;這是家去年營收近4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即將創下互聯網公司上市融資之最,網站估值達到上千億美元。
或許,還會有人想到巨額財富,想到剛滿28歲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近兩百億的個人身家,想到當初睿智的投資者最高可達千倍的瘋狂回報。沒錯,這些都是Facebook,但究竟是什么讓這個社交網站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社交網站與黑客文化
時間回到2004年初,大二學生扎克伯格在哈佛宿舍創辦Facebook,當時的網站名還有一個定冠詞“the”。網站的創意來自此前一個點評女生容貌的網站,充滿著青春期男生的無聊惡趣味,但一臉稚氣的扎克伯格卻從同學的回應中看到了一個潛能,看到自己改變人與人交往方式的可能性。
崇尚黑客(Hacker)文化的扎克伯格為此激動不已,這個來自紐約醫生家庭的男孩出生于1984年,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年份。他從小就擅長電腦編程,以微軟(微博)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為偶像。這里沒有所謂的屌絲逆襲,沒有臥薪嘗膽的勵志故事,有的只是追尋夢想的簡單快樂,無論成敗與否。
黑客通常都是計算機高手,他們的真正生命棲居在虛擬的互聯網上。他們熱衷于挑戰冒險,崇尚自由開放而又享受著控制的快感。對于黑客來說,最大的榮耀莫過于重新打造這個世界,財富永遠是次要的戰利品。有必要區別的是,黑客不是駭客(Cracker),不是入侵他人計算機網絡的破壞者。對于真正的黑客來說,這些人為了可憐的私利玷污了黑客的精神。
2004年的夏天,扎克伯格來到了硅谷,在這個黑客天堂找到了家的感覺。他和諸多計算機高手在這里日夜編程和狂歡。對Facebook的發展而言,這個夏天是最重要的階段,扎克伯格也遇到了自己的“鐘子期”:Napster聯合創始人西恩·帕克(Sean Parker)正式加入Facebook。
帕克則是個徹底的黑客,16歲就因黑客行為被聯邦調查局(FBI)逮捕。性格不羈的他創辦過數家創業公司,其中聯合創辦的音樂分享網站Napster一度成為互聯網自由分享的象征。帕克在硅谷有著廣泛的人脈,有著豐富的和風投打交道經歷,雖然這些經歷并不總是美好。
富有遠見的帕克更為堅定地看到了Facebook的價值和未來前景。在他的誘導施壓下,扎克伯格終于徹底放棄了在哈佛的學業,再也沒有回到哈佛校園。雖然在Facebook只工作了一年多時間,但除了扎克伯格,帕克或許是對Facebook發展影響最大的人,是他確定了Facebook的未來發展和長遠規劃。
通天塔與理想國
在規劃Facebook的未來發展時,扎克伯格和帕克想到的并不是未來價值千億美元的巨無霸公司,而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理想國”。在這個虛擬的國度中,現實中的每個人都以真實的身份存在,生活以數字的載體在網絡空間中得到無限延伸。
要理解扎克伯格的興奮,不妨先看一個西方文化的典故。《圣經·創世紀》記載,人類最初有著共同的語言,為了聚集全體展示人的力量,于是決定聯合建造高塔通往天堂。上帝為了阻止人類建成通天塔,便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讓他們彼此不能溝通,因此擱置建塔計劃各奔東西。
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就夢想建立一個大同世界,以理性和正義治理這個理想的國度。古希臘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作為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互聯網讓人與人跨越了傳統的距離,提供了一個超越國界的虛擬國度。
扎克伯格所設想的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具野心的計劃。按照他的設想,“人際關系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是我們發現創意、理解世界并最終獲得長久幸福的必經之途”。Facebook以“分享”精神為支柱,重新塑造了人與人、人與經濟、人與政治的溝通方式,從而讓世界變得更加開放,更加緊密相連。
用他自己的話說:“Facebook存在的意義,是讓世界更加開放和緊密相連,并非僅僅是開辦一家公司。我們期望,Facebook的每一個人,無時無刻都要致力于為世界創造真正價值,并將這一理念融入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在他的心里,這個“虛擬的國家”能夠跨越現實的國界,以信息的自由開放流通為基石,讓全球用戶在一個數字國度中實現統一,以數字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相互連接的方式,推動現實中不平等與不均衡的世界迎接積極的變革。從現實投射到虛擬,再從虛擬影響現實,最終打造出傳說中的通天塔。
換言之,“大寫的人”才是Facebook一路成長壯大的關鍵。 這也是Facebook與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最本質區別;如果說雅虎與谷歌(微博)等互聯網公司是滿足用戶某一需求,是一種“物”的話,那么Facebook的精髓就是“人與人互動”。而正是這種不同造就了這個網站的輝煌。
改變世界與年度人物
在Facebook最初的兩年半時期內,這個理想國的成員只有學生;理想主義與社會參與精神色彩濃重的他們是扎克伯格設想中最完美的國民。真正的戰略節點是2006年9月,Facebook正式向所有人開放,這個社交網站巨獸正式開始了全球化、全社會化擴張道路。當然,必須實名加入,這是扎克伯格的規矩。
Facebook將互聯網帶入了社交時代,將社交變成比搜索更瘋狂的力量,而搜索則是上一個奇跡“谷歌”的秘密。成立8年之后,除了極少數特殊國家,Facebook幾乎在每個市場都占據了主導地位。扎克伯格創辦的這個網站幾乎成為了社交網站的代名詞。
2008年,Facebook用戶量突破1億,扎克伯格和伙伴在辦公室搞了個涂鴉墻進行慶祝。次年,Facebook全面超越MySpace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扎克伯格卻沒有了太多的興奮,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他很清楚地知道,Facebook的目標絕非是超越MySpace這樣級別的對手。
推薦閱讀
張 建;楊志錦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當我們還在反思因資本過剩帶來的市場陷阱時,卻不容資本有再次回頭的機會。 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如此,其上游的多晶硅行業亦如此,其高度的資本聚集和成熟的研發技術在推動>>>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8/6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