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婧
5月15日下午,復旦(微博)研究生吳恒與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上海市食安辦)幾個官員見了面。后者想聽聽他作為第三方對食品安全的意見和建議,并提出一些專業性的指導意見。
促成這次見面的,是吳恒創辦的網站——“擲出窗外”。這個網站里,羅列了國內媒體近10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案例相關報道,大約2000多案例。
在工業明膠混入食品、毒膠囊等食品藥品安全的新聞不斷發酵后,5月,這個被稱為中國版有毒食品維基百科的網站爆紅。而民間人士借助網絡力量介入食品安全事件,也為官方的相關監管舉措,提供了新的思路,增加了助援。
主動上門的約訪
“我們消費者該相信誰,又能相信誰?有權人可以吃特供,有錢人可以吃進口奶粉,窮人就只能吃三聚氰胺?”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什么我們缺少強有力的監管。”
雙方的會談上,吳恒直言。
食安辦一位官員坦言,造成消費者誰也不相信的原因,既有監管者的責任,也有社會的責任,比如有些新聞報道,由于記者不專業,出現偏差,消費者產生了誤解。
對于特供,他們回答:“實際上,即使我們管食品安全的人,也沒有特供,我們也是自己從街上買。”食安辦的人稱,特供實際上沒有人們想象中的范圍那么廣。
他們還讓一直研究添加劑問題的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解答了添加劑的疑問,因為吳恒提出,從反饋來看,目前對添加劑的看法,消費者分為了兩類,一類是什么添加劑都不能吃;一類是反正吃了不會死人,無所謂。
“從曝光的新聞來看,添加劑主要是兩個問題,違規添加和超量添加。”顧振華說,國家關于添加劑,其實在種類和劑量方面,有著明確規定。只要在規定以內,都可以吃。
這次交流,最初定在政府辦公室進行。但后來,食安辦改了主意,給吳恒打了個電話:“我們是來交流和學習的,理應是我們來你的學校。”
上海食安辦一共來了9個人。正副主任都到了,信息中心和投訴中心也來了領導。見面從下午3點持續到下午5點半。
吳恒對這次會議表示滿意,他的一些疑問基本都得到了解答。
食安辦方面也對這次會談表示滿意:“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好,體現了公民意識,公益意識,公民參與監督,希望這個網站能一直做下去。”
見面之前,吳恒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做了69頁PPT,把做網站收到的4萬多條的反饋做了總結和歸納——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對廠商和監管部門的不滿;希望能為食品安全出謀劃策的心情等等。
會談上,他一一將之展示給食安辦的官員們。
食品安全官員的無奈
食品監管官員在會議上,也表達了對現行法規的一些無奈。
一位上海市食安辦官員坦言,比如在現行法規下,農業負責種養殖環節、質監負責生產環節、工商負責流通環節,而食藥監負責餐飲環節——對一個事,經常需要工商、公安等多部門聯合執法,這樣的協調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很多漏洞。
“我們成立食品安全辦公室,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食安辦的官員說,主要工作就是統籌工商、藥食監等多個部門,減低執法難度。
但對于一些事情,他們也表示了無奈,“比如造假無區域限制,很可能西部的人造假,把偽劣產品賣到東部。但東部的工商部門只能查抄這些偽劣產品,而不能去西部查抄造假的產地,只能通知造假所在地的相關部門”。
他們偶爾也發牢騷,比如在這幾年官方抽查中數據,上海食品安全總體是良好的,去年抽查了26萬件食品,合格率為94.1%。
“這個數據基本可以證明,上海有品牌的東西基本都是安全的,但大家卻不相信。”上述官員說,94%的概率,證明很多事情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而6%的不合格率存在,因為消費者的零容忍,而一筆抹煞了他們的努力。
但吳恒覺得,監管的力度仍然不夠。
吳恒主張,對一些造假企業,應該處以巨額懲罰性賠償,提高犯罪成本。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解釋說,他們已經在進行懲罰性賠償。根據《食品安全法第96條規定》,在遇到不合格產品時,廠商支付價款的十倍賠償金。
然而吳恒說,“這跟我理解的賠償不同,我所理解的賠償像國外的麥當勞(微博)那樣懲罰性賠償,一賠幾百萬。”
顧主任解釋,國家其實早有巨額懲罰性賠償的例子,但這種大額賠償按法律規定上交國庫,而不是賠償給消費者。根據法律規定,消費者就只能是1賠10。
“對于法律我表示理解,但我覺得不公平。”吳恒說,在三鹿事件中,三鹿被國家處以幾千萬的巨額罰款,但卻沒有錢賠償那些因為三鹿奶粉致病的孩子。“這完全讓消費者承擔痛苦,吳恒建議靠大家一起推動立法改變。
蓋澆飯引出的網站
和官方幾小時的碰撞,讓吳恒感慨良多。
1年多前,他還對食品安全沒有任何認識;而如今,網站的作用正在一點點顯示出來。今天,有人在網上聯系吳恒,原因是買到劣質雞蛋,他原本打算放棄,但正在關注“擲出窗外”的妻子卻堅決撥打投訴電話。幾個小時后,廠家將一籃雞蛋和100元賠償送到了家里。
這讓吳恒很開心。“我實際到現在,都對食品安全不感興趣,做這個只是因為理想和道德。”吳恒強調,他本科讀的是空間遙感,研究生讀的是歷史地理學。做網站的唯一理由是,他想給后代留下一個橫截面,讓子孫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人是如何對自己下手。
一切因為一份牛肉蓋澆飯。
那是一份讓人覺得滿足的蓋澆飯,是吳恒在就讀復旦研究生后經常點的外賣——10塊錢一份,牛肉好大一塊,滿滿地蓋在飯上。有同學說是假牛肉,吳恒怎么都不相信:“牛肉怎么會有假的?”然后,牛肉膏的新聞就出現了。
他感覺自己被打了一巴掌,憤而上網搜索:毒奶粉、毒豆芽、地溝油等等新聞撲面而來。原來世界如此不安全,自己已被包圍,生命岌岌可危。
“我沒有那么聰明,想出破開鐵屋子的方法,但至少我嘗試著叫醒那些熟睡或裝睡的人,因為我想,如果醒的人多了,也許他們能聰明到想出辦法。”吳恒決定:做一個專門曝光食品安全問題的網絡平臺,提高公眾的防范監督意識。
他花了600塊租了服務器,“擲出窗外”(www.zzcw.info)于2011年6月17日正式上線。網站名字來源于著名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根據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廠的生活體驗寫成的紀實文學《屠場》。
吳恒征集了30多名志愿者,有些是他的朋友和同學,更多的是陌生人。
在這里,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地區、食品種類或關鍵詞,查到自己關心的食品領域有哪些危險。他還做了一個開放的權限,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主動將食品安全的新聞添加到里面,他負責審核。
推薦閱讀
Facebook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6日早間消息,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早年與其律師往來的電郵周二被曝光,該電郵詳細記錄了他們如何密謀驅逐另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一張地圖引發的官民對話 蓋澆飯引出的網站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6/60350.html